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注射兴奋剂的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1:01 青年参考

  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恐怕很多都有“Fuck”一把共和党政客的经历……30岁之前不激进是心灵有病,30岁后激进是脑子有病。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一个50多岁的美国老头坐在了一道,他蠕动着下垂的两腮,用那种白描的语气缓缓回忆点滴往事。只是在他说到旁观学生集会的时候,我听到一句低低的“Fuckyou,Reagan!”

  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恐怕很多都有“Fuck”一把共和党政客的经历,20世纪60年代的一场惨烈的越战让肯尼迪和约翰逊也难逃此命。30岁之前不激进是心灵有病,30岁后激进是脑子有病——丘吉尔的名言有好几个版本,但原理是一样的:如果年轻的时候不问时事,稳如泰山,一进入中年反而骚动起来,那么这人的一生很可能就会沦为家残人稀般的惨淡;通常情况下,激进是少年人的专利。很多政府都会选择给中年人更多的政治权力,乃是看中了他们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以这批人组合成主体,一个服下定心丸的社会庶几可成。相比之下,那些20多岁放纵嚣张的年轻人,却总是让政府伤透脑筋:这个人群就像一支危险的兴奋剂,适度时激发全身血脉活力,超标时则会带来生命之虞。

  吕庆广的《6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一书本不以先锋艺术为主要内容,而是勾勒一个时代的全貌。不过,作为学生运动中的一支准主力,先锋艺术得以发挥席卷全国的影响,其实与这个国家的自由与宽容不无关系。这是那个时代的吊诡之处,也是美国让人难以轻易褒贬的地方。如此丰富的非常规文化现象能在这个国家存在:先锋派们的街头戏剧、地下电影和图书直接激发了学生运动的灵感,而免费教堂、免费学校、免费诊所以及各行各业的进入,则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变成了一个乌托邦的试验田,学生一面在这里进行实践反抗,一面尝试脱离社会正轨,享受激进带来的快感。法国的1968,学生们直接喊出了他们的政治诉求,全国各界群起响应,把戴高乐震得跌下宝座,而美国的1968虽然充满着先锋派的锋芒,却也因为这种艺术含量而显得更文化,内涵更丰富而有超越意味。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对比。

  是不是一个能把信仰反叛的青年亚文化纳入体制,融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的社会才更能显示其成熟?与法国民间与政府直接碰撞相比,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们虽然不久也遭到官方的弹压,但学生运动和先锋派的巨大影响至今仍然清晰可辨;高层和民众之间有一个宽阔的缓冲地带,乌托邦精神和无政府传统被一层一层地下情上达,途中流布到全国各地。这一段看起来似乎大厦将倾的日子过去后,一部分愤青顺利转型,进入安分守己的中产行列;另一部分愤青碰壁退思,转而寻找出世之途;剩下的亨特·汤普森之类的人,则尽可能长地延续他们“Fuckyou”的热情。在这本严谨客观的学术著作里,作者叙述美国学生运动的盛衰,决不是要证明越战的巨大罪孽或资产阶级政府镇压的残忍;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面对激进青年自由奔放的个性,应该掌握何种尺度的宽容,才能保证兴奋剂发挥其最大效用,以取得收获精神财富和付出社会代价的最佳比例。

  《60年代的美国学生运动》,吕庆广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