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高校百富校友榜”引发大学育人目标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0:01 人民网

  赵德国

  近期,一份名为“中国高校百富校友榜”的榜单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据统计在中国三大百富榜上榜人物中将近有2/5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一场有关“知识、财富和大学育人目标”争论也迅速展开: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传统的大学排行榜人才培养评价思维的突破,是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考核的有益的、大胆的尝试。也是对现今社会特别是高教界普遍存在“狭隘人才观”和不适时宜的旧观念的大胆超越,唤醒大家对“现代社会要求多元性人才”的认识,正确理解知识与财富的关系。

  反对者认为这是“教育的浮躁,中国的知识社会水平是较低的。有知识的人未必能成富豪,富豪未必是有知识的人”。“大学的功能在推进科研而不是培育财富,大学与财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大学从投入到产出整个过程,都不以培养富豪为目的”。还有观点认为“高校百富校友榜对考生、家长及整个社会的导向都是非常负面的。它暗示了大学与财富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只要考上榜单上的名校就有致富的希望。这在无意中加重了学生对真实志趣的弃守和对金钱恣滥的崇拜”。

  笔者认为,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高校百富校友榜”,而是更具有普遍意味的:“知识和财富的关系?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否科学?”

  衡量的人才标准是什么?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谁的价值大?

  关于什么是人才的标准,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权威专家提出了明确的定义: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在人才大范围内,还有一种叫专门人才。过去中专以上学历就是专门人才,现在应该是大本学历以上的人、工程师才是专门人才。专家还指出,即便是北大、清华的高才生,但若无所事事,也不能说是人才了。如2004年南京有158名硕士以上学历者登记失业,登记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了3000人,足可以组成一个旅。在中国,硕士、博士历来都被称作“精英教育”,但现在这些“精英”连“谋生”都有困难,更不要说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硕士失业现象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校教育的“软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制出现了问题。

  这是提醒我们,今后对人才的考核的标准不应再以高学历、高资历为标准,而应该以其能力、贡献等来确定,同时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放宽视野,开阔思路。同时应该认识到人才多样性、多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高级人才,只要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积极贡献的,都属于“人才”。人才是少数的,同时人才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群体,过去是人才,不等于将来还是人才,在这方面是人才在另一方面不一定是人才,人才不是固定的。由于人才具有多样性,企业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政治家等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差异,不同质的东西是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的,他们各有价值。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及其以后的几次讲话中,都特别地强调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思想。对同一个个体而言,学会表演比学会探究更难、学会经营比学会研究更难。这些人才都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都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社会精英”。

  据《瞭望》周刊报道,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的“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首次明确提出的人才方面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倡导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培养出能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才等。

  大学应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

  至于对“高校百富校友榜”持反对意见者提到的“大学的功能在推进科研而不是培育财富,大学与财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大学从投入到产出整个过程,都不以培养富豪为目的等等”,个人觉得就是“传统的、狭隘人才观”的一种体现,认为只有高官、高学位、高学历、高职称及高分的才是人才,它漠视了现代社会人才的多元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点:重理轻工、重理轻文,这种教育体系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上海宝钢集团能源部部长邹宽在探讨“如何改善中国工程师的生存状态?”时曾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设立了研究院,有些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我们宝钢研究院一年的科研经费几个亿人民币,不客气地说,我们的创新成果比很多大学都多,我们工程师的科研水平绝对不比教授差。”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北大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在课堂上公开侮辱自考生,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他在课堂上说:“堂堂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竟然使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我们北大自己这么优秀的学生拒之门外,这真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这说白了就是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念在搞鬼,看问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仅看重学历、不看重学生的能力。2005年斯诺克中国赛决赛神奇小子丁俊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打球有钱赚,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在中国,中学教育者历来追求大学升学率乃至“名牌”升学率,大学教育者面向“市场”追求就业率,就有人指出“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角度讲,丁俊晖的成功,倒真有些让我们的顶尖学府相形见绌”。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始终把培养高水平人才放在首要位置,360多年来,不仅培养出7位美国总统、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数十位跨国公司的总裁和汤米·李·琼斯、伊丽莎白·休等众多国际电影明星等。哈佛大学人才辈出得益于其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得益于其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我国缺乏就是这种科学的、适应当前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只看重学历、忽视能力的培养。其实科学家所具备的特点在企业家身上同样也会出现,只要是成功人士,不管是诗人,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都会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都会经历同样的艰难困苦,同样具有超凡的忍耐力,同样会超越自我。就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样深受社会敬重。而对待“富豪是否是人才”的态度上,持否定态度的人大都只看重富豪所拥有的“财”富,而忽视富豪真正拥有的精神财富——“知识”,说的严重一些是对那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企业家不尊重,不能不怀疑个别人有“妒富”甚至“仇富”的心态。企业家和科学家一样,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科学家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而企业家拥有“才智、技术、管理和资金”,是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最为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出科技工作者,更应该培养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企业家、社科学家和艺术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指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大学教育“重心所寄,应在通不在专”。而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各有侧重,就人才培养而言,不通类型大学培养目标不一样,如清华大学以培养“工程师”著称,而北京大学以培养“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家”著称,而中国人民大学以“经济学家的摇篮”、北京电影学院则是“影视明星的摇篮”闻名中国。然而现今社会特别是高教界普遍存在的“狭隘人才培养观”和不适时宜的旧观念严重制约发展社会发展,缺乏对“现代社会要求多元性人才”的正确认识,需要我的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新型的适应当今时代形势的人才观,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加深对“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认识和理解,培养出更多推动中国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让高校不仅成为中国科技专家、企业家、富豪和艺术家的摇篮,更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各类社会精英的摇篮”。

  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说明读书何等之重要。当今时代,知识更是成为财富创造与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掌握知识的人才真正成为机器、资金和技术的主体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系教授高希均指出“19世纪以前讲知识就是权利,那时有机会读书的人不多,学而优则仕;20世纪教育已经普及,知识就是力量;到了21世纪,我们讲知识经济,知识就是责任,我们有责任自己教育自己,我们有责任把知识经济变成不止是有钱的、有技术的、有知识的人专有的而是把知识和财富一起分享”。而现在却有教育工作者提出“大学的功能在推进科研而不是培育财富,大学与财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论调,实在是让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知识不能创造财富,那什么可以创造财富?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尽快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高校不能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学育人目标可能真的就要迷失了!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