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军旅式家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4:52 人民网

  文/王通化

  当情书季还未到来,认识老乡还有待时日,处于全时紧张状态两眼一抹黑的新兵们,摸起笔,靠家信抚摸、咀嚼那些最初的军旅时光。于是,在这个家信退隐的年代,他们在多维秩序管控的营区时空下开始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军旅式家信。组织写家信、集体写家信、战时写家信、不由自主写家信——军旅式家信基因一样渗透到军人的细胞中。写家信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思想工作万能药。

  家信物流链

  军营是家信的策源地似乎已经无需列举更多的理由。军人体会时空的哲学,并不仅仅靠他们钟爱的地图。或者说,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心中的地图写在家信里。今天,拥有了更多即时通讯渠道(手机、电话、QQ)的军人们,似乎仍然割不断自己与家信的脐带。家信依然是一些当兵人盛放精神家园的母体。多年以后,当军旅时光成为老兵日后的成长背景,老兵们记住的不是一长串的电话号码,而是脱口而出的六位数的邮政编码。同邮编一起被老兵记住的还有极具军旅特色的物流链:通信员、指导员、三角戳、收发室、邮筒、邮局……至于边疆骡马队、西沙惟一一枚部队掌管的邮戳等富于传奇色彩的个性化链条,同公路、铁道、空中、水上一起,构成了连接无数当兵人与家庭的家信大动脉。这条动脉上运载的不只是年轻的心跳,温暖的话语,还有成长的方法和信念。于是,一封封烟尘颠簸的家信,也便成了一个个士兵精彩的成长史。只不过,阅读这段历史的,只有链条那边的亲人们。他们和士兵一样感激着这个堪称伟大的家信物流。

  家信动员令

  “现在是写家信时间!”这是标准的值班员哨音式随机动员。“打开家信看祖国。”这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的自我动员。新兵刚一入伍,黑板上赫然写着部队地址和邮编,那是温暖无声的动员。正在盛行的指导员式的动员口吻还有:写家信经济、能说清楚事儿,提高写作能力、归纳能力,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等等。毫无疑问,在这个家信全面退隐的年代,军营家书依然枝茂叶繁。这其中,各式各样无孔不入的家信动员功不可没。写家信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思想工作万能药。战争年代,脑袋别在裤腰带里的军人们靠家信随时交待后事、传递死亡的信息。一封家信,写完了,哪怕发不出去,也让自己踏实。新兵的第一封家信更被上升到“成人仪式”的层次。某些时候,写家信还起着消磨时间、抵御恐惧、消解压力、酝酿斗志、体验悲壮、自我励志的膨化剂作用。于是,组织写家信、集体写家信、战时写家信、不由自主写家信——家信动员基因一样渗透到军人的细胞中。

  制式家书

  制式家书

  不仅仅指那些会做工作的指导员们手中的诸如“新兵入伍平安信”、“立功受奖报喜信”、“爱兵教育联系信”、“慰问信”、“复员退伍预告信”等等之类的发往士兵家中的官方文书。当然,也不单纯指那些套上制式信封的纸片儿。制式家书指那些一茬茬兵们发往家中的近乎雷同的兵生活兵思想的“第一手资料”。那些“第一手资料”里,兵们刻意地说着那些美好新奇向上的事物,但字里行间总少不了不安孤独委屈的无意流露。那种刻意是充满表现感的,那种无意是无法控制的。在他们成长的军旅年轮里,他们写家信时的眼神和动作是一律的,矛盾的心情是一律的,那些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也总逃脱不了千篇一律的军旅式家信的痕迹。新兵的家信无非是自己表现的情况汇报,顺带提醒父母注意身体,意志薄弱的还会将家书变成诉苦状;老兵们的家信则是自己价值观方法论的具体阐述,捎带着介入一点家庭工作,要不就是关于考学、入党、转士官等事关自己进步情况的分析。而父母呢,无非是交待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听招呼守纪律、上上下下邻里左右处理好人际关系。当然,制式家书还包括那些相似时间段来往于当兵们与家庭之间的汇款单或者装满土特产的包裹。这种制式的家书并不因为内容的简陋粗线条影响它的美誉度,相反,透过这种制式家书,我们更能体察到体制化生活对人的方方面面的渗透,以及亲情千古不变的轴心。也许,每个时代兵营集体声音下的细节,正是经由那些没有过多修辞的制式家书缝制而成。那是材料之外文学之外的另一种观察、记录与还原,尽管制式,但真实。

  家信,一个报道“宠儿”

  太多的军旅报告文学、小说、报道将焦点对准了当兵人的家信。甚至,年终总结材料里也频频出现家信的字样。为人们所熟悉的经典感动是,父亲数百封书信与儿子共守边关、慈父善意谎言连发38封平安家书;为人们所熟悉的经典工作是,借助家信拓宽思想工作渠道、“红色家书”评比活动、展览家信教育活动、指导员坚持给战士家长写家信;为人们所熟悉的经典事实是,边防哨卡的邮路之难、时间之慢;为媒体所津津乐道的题材是,关于换发衣服合身、带了红包没处送等反映部队新风尚的新兵家信选登附带编辑感言。无论如何,家信已然成为一个报道“宠儿”。从家信找工作切口、找报道切口的逻辑是将家信的私有功能公开化、个体性质集体化、有限作用无限化。企图以一封家信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家信的不能承受之重,更成为我们回避与战士心灵面对面沟通的有效借口。在这个家信退隐的年代,让家信这个报道“宠儿”回归本位,也许不仅仅因为家信属于当兵人的基本隐私。

  《解放军生活》月刊。授权人民网独家登载。其他任何网站和媒体(含已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和媒体)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