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玩交易中的真与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5:2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记者肖海波实习生王婷婷蔡作存

  本地古玩名家眼中的真假之争

  陕西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卢均茂先生说:“虽然古玩交易中的真假之争自古至今都始终存在,但是就本地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比如以仿制品冒充真品出售的事情日益增多。”

  有着几十年古玩鉴赏经历的卢均茂对一次特殊的鉴定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一家大公司驻西安的负责人听说卢均茂的大名后约他吃饭,席间这位负责人很自豪地说:“我也很爱好古玩,下了不少工夫,也收集了一些藏品,这些东西是价值几个亿的资产。”听到人家这样说,卢均茂自然很吃惊。于是这位负责人邀请他去看看。这位负责人收集的古玩摆了三个房间,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藏品达数百件,其中有不少是落着明清两代年号的瓷器。卢均茂于是一一观看他所有的藏品,然后对他说:“我不仅知道你这些东西是在哪里买的,还知道卖给你这些东西的人是谁。”然后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在八仙庵附近一个小旅店里买的,以及卖主的名字。这位负责人听后颇为惊讶,因为卢均茂说的一点都不错。他问这是怎么回事,卢均茂说:“这个人专门卖明清瓷器的仿制品,他卖的东西是一批一批的,你要什么朝代的,他就能拿出什么朝代的。”

  当天晚上,卢均茂和这位负责人一起去八仙庵附近一看究竟。他们躲在旅店一处花坛,所看到的情况是,里面卖瓷器的人正在匆匆忙忙搬东西,老板早就不见了。也就一会工夫,就拉走了全部的瓷器,人货两空,再也无从查找。卢均茂问这位负责人:“你都是怎么买的?”他回答说:“买了几次,每次最少定几万元的货,让人家打包后送过来,先后就花了一百多万元。”卢均茂又按照仿制品的价格给他的藏品估了个价,其价值也就十几万元,痛痛快快地赔进去一百万。

  卢均茂说:“尽管仿制品在古玩业中始终存在,从古代到现代均有仿制一说。但是,把仿制品按照真品的价格出售肯定不应该。”据了解,在民国时期西安的古玩交易也比较有名,那时出售仿制品的规矩是:明确标明是仿制的,仿制有仿制的价格,真品有真品的价格,两者之间分得很清楚。此外,有些古代的仿制品因为制作精美,在艺术价值上并不输于真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记者曾见到过一件清晚期仿制康熙年间的观赏瓶,无论是从敲击的声音听,还是看釉面、发色和画工,都与真品很近似,制作相当精美。不过出手的价格也达到了3000元。从真与假的角度说,这件仿制品不管再出色也不能算是真品,但它确实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

  卢均茂说:“要是有人将其按照清康熙年间的东西买下,就不能抱怨卖主什么,这东西按行内的说法也是‘老货’,买主认错了只能怨自己的眼力不行。因为真与假主要是指‘老货’与‘新货’(现代仿制品)的区别。”此外中北古玩市场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有人将很一般的“新货”冒充“老货”卖,真与假很明显,不存在什么争议。这种情况下责成卖主退款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然而,构成古玩交易真假之争的却是有一定的制作水平,但绝对不属于“老货”的现代仿制品。记者走访本地一些古玩交易场所后发现,古玩交易中不分仿制与真品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商贩包括部分商家给顾客推荐古玩时,常常有意将仿制品说成是真品。

  真假之争从收集地点就已开始

  本市古玩行里的很多行家均表示,就算是“新货”现在也有了变化。因为目前制作仿制品的技术也更新换代了。很多人以仿制文物来牟取暴利。像电脑图像处理技术被引入仿制工艺中,仿制出的文物从大概的外形上不易辨别,专家“走眼”的比例也开始增加。据说,仿制出的文物会以一些奇怪的方式出手。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有人从城市里买到文物的仿制品,然后将仿制品埋在地里,等着合适的时候发掘。

  据了解,这种办法只是销售仿制品时的一种“障眼法”,主要用于欺骗那些想靠收购文物发横财的人。很多人看见从地里挖出的东西,往往比较兴奋,一高兴就可能“走眼”。不过,这些人就算是被骗了一大笔钱,也不敢去报案,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据一些销售文物仿制品的人说,很少有买家来找他们要求退赔的,因为当初卖的时候就说好了,真正的好东西原本就很少见,买到了就发了。至于买到假的也没有什么,好歹那也是一件工艺品,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

  据说,能够制作出高质量仿制品的人往往也是真正的行家,其仿制造诣之深,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几乎都有一手关于仿制的“绝活”。有人目测的功夫很深,大致看看形状,就能仿制出很高质量的东西。有人可以只凭一些照片就能仿制文物,其外形尺寸、颜色图案以及质地都与真品很近似。不过,仿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交易仿制品时按什么价格出售。包括很多古玩商人、研究者都认为,西安的古玩真品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都在收藏界名家手中。真品的转让大部分在行内人士之间进行,只有一部分在市场上流通。所以想在市场上“捡漏”的人必须谨慎。

  古玩交易中的真假之争

  在古玩交易中,假的东西并非没有价值。然而其中真假之争的原因还在于无论真假都是工艺品,只不过其价值有所不同。这种价值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在什么地方使用。有收藏者表示,他自己家中收藏有名贵的藏品,但是遇到不错的仿品后,还是会把它买回来,因为自己手中既然有真品,那么将仿品摆设出来进行日常观赏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而本市的很多古玩经销商以及收藏名家均认为,古玩交易中的真假之争主要存在于流通领域,即存在于以交易真品为目标,以赚取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活动中。因为既然是商业活动,肯定要推崇真品、推崇在公平的条件进行交易。在古玩交易中有人花几百元钱买的东西,出手转卖时可以卖到数万元。这样的事情在本地古玩交易中并不少见。有些的确是因为靠自己的眼力用低价收到了好东西,但更多的是用拉托或做秀的办法抬高价格,依靠交易中的手法赚钱。

  卢均茂先生说,在店铺中交易古玩曾经有一套规矩,其中包括先买的人必须放下手里的东西,并声明不买之后,第二位买家才能上前看东西说价钱。这一条在民国时期的古玩交易中被严格遵守,但是目前这一传统已经不复存在。店铺中两位或多位买家同时竞价的现象很多,记者曾经见到有一位买家以300元价格买一件山水瓶子时,他后面的一个人当面伸出5指,示意自己500元要了。但是前一位偏偏就是要买,最后的成交价一口气抬到了800元,但是先买的人没有想到,后来报价者是个托儿。因为这个人经常在铺子周围晃悠,直到有人进了铺子,才跟进去报价,在2个小时内居然去同一家铺子里跟别人竞了5次价,却始终不买任何东西。后来记者从附近的烟酒小店里了解到,这个人就是干这种营生的,据说有少数店铺还让自己的营业员装扮成顾客与人竞价。

  古玩行里还有一类人称得上“倒家”。据一些经营店铺的商家说,这些人经常在各地的古玩市场之间转悠,看到目标(这种目标通常是指那些初涉古玩交易,又急于购买到真品的“生手”)之后就在古玩市场附近租个旅店住下。然后想办法去接近目标,先给人家一两件真品,取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再把人家领到自己租住的地方,说自己有一批东西想出手,要托个朋友找路子。“生手”尝了甜头之后大部分都以为自己找到了发财的途径,就是想办法借钱也要买一部分。等到“生手”买了东西,“倒家”就卷铺盖走人。据介绍,“倒家”们对古玩的知识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人感兴趣的只是怎么用仿制品去套人。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对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有效的监管途径,因为古玩交易过程中往往缺乏规范化,不要说文字证明之类的东西,就连发票也是比较罕见的。如果古玩爱好者要维权的话,缺乏起码的证据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古玩爱好者表示,他们希望现在的古玩交易中也能有一套规矩或者相关规定,其中包括竞价的方式要公平、公开,出售的古玩应该有统一的书面性说明,并标明物品的价格、年代、鉴定地点和鉴定机构,让古玩交易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的人士,他们表示对古玩交易进行有效监管难度很大,其中最关键的是相关部门缺乏这方面的专家,对古玩交易的运营过程也不是很了解,如果说要控制交易中的真假之争,首先应从行业自律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交易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真假之争不应排斥诚信至上

  据陕西收藏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的注册会员已经达到了几千人,西安的古玩爱好者的数量应该有几万人之多。爱好者众多印证了那句老话:盛世古玩、乱世黄金。现在西安古玩爱好者剧增正是西安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古玩鉴赏知识日益普及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体验到了乐趣,愿意投身其中。

  古玩交易以爱好者的痴迷为基础。这是很多藏家的一个观点。在古玩爱好者中,重物轻钱的倾向是很重的。因为爱好,所以才乐于出钱购买,以便能够随时欣赏。

  对古玩交易中的另一方经营者来说,利用爱好者对古玩的痴迷而抬高价格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古玩商家都表示,在古玩交易中,只要买家流露出较高的购买欲望,那肯定不能轻易出手。必须要做出种种为难的表情,或者一口回绝或者说货已经找到下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一件价值500元的东西抬高一半以上的价格。住在本市南门的一位古玩商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曾经收购了一只仿制的青花瓷瓶,不是“老货”而是新近的仿品。因为仿制的水平的确不错,不去认真比对图案和画工还真的不容易看出来,所以就留在家里当摆设玩,最初没有想卖。可是有一位主顾去家里看到了,喜欢得不行,一开始就报了800元的价钱。出于职业特点就有意拖了两天,最后出手的价钱达到了2000元,要知道这瓶子最初的进价不过80元。

  不过这位古玩商也表示,就古玩交易来说,这种做法还是有点问题。因为古玩商中很多人也是爱好者或者收藏家,对古玩的痴迷一点不比普通的爱好者少。在古玩交易中的买与卖从来不是绝对的,现在的买家一转身就成了卖家,现在的卖家过一会就成了买家。如果整个古玩行里缺乏诚信,谁知道自己哪天不会成为受害者呢?所以,古玩交易不应只是钱的问题,参与者应该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内互相提高鉴赏水平,共同欣赏古玩的艺术魅力,所以说诚信至上还是应该成为古玩交易的根本,古玩交易的真假之争不应排斥诚信至上。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