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书泛滥的灰色路径和黑色后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6:20 中国新闻网

  去年,中国内地出现了假奶粉养出大头婴儿事件,今天,连看书也会看出“大头佛”!

  假名牌、劣质食品、假药早已充斥市场,但万万想不到,连作为人类精神食粮的书本,亦出现了假货。

  假书的特色有二:一是借用西方原著的书名,但作者是假的、书的内容也是假的;另一种是从书名、作者、到内容全都是假的,而第二种情况在书市上特别多。

  仅今年一月,北京书市上搜到的西方管理类假书就有一百零六种,据估计年发行量到八百万册以上,假书的泛滥,足见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地下集团,形成一个新行业,假书集团的神通广大,令人震惊!

  精装假书

  据了解,书坛中有两类假书最受欢迎,一是经营管理类、二是励志类,而无良伪书商根本不需要有名作者、名人,只需一群“不知情”的写手,那末,看官就可以欣赏一系列“精心炮制”的“精装名著”——《执行力》一书就是表表者。

  “《执行力》的书商柏林顿公司,伪造了七本『执行力系列』的书,并伪造了一个著名的哈佛教授保罗.托马斯。这书是假的,人名也是假的。”精彩吧?!好看的还在后头——“他还用保罗.托马斯教授的名义给另外一本假书《赢在执行》写序。”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指出:因为市民爱看原汁原味的优秀作品,伪书商用心经营出一个虚构的“外国知名人物”,如哈佛等著名学府教授、畅销作家等等,然而,这还未算,再荒唐的还有。

  二○○三年六月长安出版社出了一本《执行力》,一年后,国际文化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执行力II》,同年十一月,又推出了《执行力III》等书,一片“假执行文化”在书坛、商界崛起,老板雇员人人用心阅读,然而,所掀之“读好书”风气,竟殃及大学的知识分子!

  据说,一位在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的老师,于批改论文的时候,竟然发现这种“假书”也成了商学院学生的论文参考书!可见假书实在是无孔不入,真假难分。

  炮制“名人”

  但原来,假作真时,真亦假。连真正名人、作家亦无辜牵连在内。

  郭敬明、周国平等名字,相信不少书迷都耳熟能详,最近才刚拜读周先生《我的心灵自传》的笔者,却发现连周先生的名字也在假书中出现,原来假书商在受雇枪手完稿后,通过户口查找了与知名作家同名同姓的人,以他们的名义出书,而这情况却不在法律的监管之内。

  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品牌经理杨鹏博向传媒透露:“保罗.托马斯为之作序的《赢在执行》,完全照搬姜汝祥博士的培训课程《赢在执行》讲课大纲,不过藉用台湾学者余世维之名作为著作人。”而该书出版社上报所谓的“余世维”,却不过是一个同名同姓的河南人!

  《执行力》一书的编辑居然装成委屈对传媒表示,“出版社也是受骗者。至于这本书到底是谁写的,无从查证。”远方出版社在“引进版权”时,对方亦未能提供关于作者的真实信息,

  问题在于,假书商并不以此为止,出一本假书不过是牛刀小试,出版一系列的假书才是戏肉。《执行力》的假书系列,足有七本,而且本本大热卖。

  原来犯罪集团制造假书的手法是:先定了一个思路和书名,然后找枪手写一千字,每篇一次过付三十到四十元,印成书本,再三点五折卖给书商,一般不超过四折。稿费成本极低,然后合成书本,果然是一道省时省力但包保大赚的无良方法,相信,假书商也看了不少关于管理之道的书籍吧?!假书之道

  购买内地出版的简化字书,在香港早已成风,因其内容与繁体版一样,且价廉物美,事实上,我们有真书,真市场;然而原来假书,亦有走在法律缝中的蓬勃生机,有着独特的营商销售渠道。

  资料显示,除新华书店以外,以私人批发零售为主的书本销售,统称为“二渠道”,而这“二渠道”,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假书伪书的大汇展。

  不妨听听假书商的现身说法:“一个书号也不过是一万五千至二万元。一切手续看起来都像是齐全的,但事实上却是书商自己掏腰包投资的。”

  出版社轻易的买卖书号,亦为假书商大开方便之门。然后再通过隐瞒印数、虚报或不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令出版成本降到最低。

  同时,这种“优惠”特点,正切合以小资本经营的书店,出版假书,成为某些民营书店新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在民营书店的营商哲学中,成本占了决定性的位置。因此,对书店而言,谁的书发价低,卖得好,就进谁的书。

  《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了资深出版商李湃的说话:“只要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就行。”况且,书店不认为有去伪存真的责任,于是,假书商与这种出版社的关系,可说是你情我愿的。

  热卖听话的哲学

  最重要的,是假书商善于投读者所好,特别专攻经营管理类书籍,因为这类型的作品最好卖。

  据报载,管理类书籍的主要销量来自于企业团购,不少大企业为了令雇员贴贴服服,特别搜罗商业类书,甚至推行一人一本计划,保守估计单是这种企业团购,已占销量的三分之二;假书商十分灵敏,立即投企业老板所好,专门大量炮制教导员工要“听话”、“服从”的假书,市场上红火,捞到盘满砵满。由此可见,管理类的假书销量特别好,是有原因的。

  然而,这种拼凑、迎合、甚至是欺骗的概念,什么时候开始歪曲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到底读者所看、所读的,都是在听谁的话?传媒的良知与商人的手段,到底何者为重?

  当“金钱控制脑袋”的假书已深入人心,甚至植根人脑之后,请假书商抚心自问,你愿意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下一代,都在这种虚伪的氛围中成长吗?那么,社会的栋梁终有一天会蚕食净尽的。

  “造假比盗版更可恶,为了剽窃的隐蔽性而胡乱增添删减内容,会从思想上误导读者,是一种极为可恶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假书伤害的真正对象是中国企业,是中国的经济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上海市出版协会主席江曾培则的说话,足堪反思。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韵婷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