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求诗歌精神与世俗生活共振(艺度空间·诗歌节(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01:42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记者 李红雨
寻求诗歌精神与世俗生活共振(艺度空间·诗歌节(下))(组图)
  日前举行的第二届珠江国际诗歌节请来了国内外40位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更首创以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表现诗歌之美。它不但是当代诗坛的检阅和交流,更是拓宽诗歌表现手段,谋求诗歌与大众融合的一种努力

  近年来,诗歌虽然不再是大众关注的文化焦点,诗歌节还是不时出现,但都对外界影响不大。而本届诗歌节面向诗歌界的同时,更强调面向大众,无论从规模、形式还是影响上,都是国内别的诗歌节所无法比拟的。为此,记者采访了本次诗歌节策划制作人拉家渡和作为主办者之一的秦彤。

  走出书斋召回诗歌旺盛活力

  记者: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过诗歌节,但似乎都是圈子内的。这个诗歌节不一样,有诗人上台朗诵,还有唱歌、演戏,不过似乎比较粗糙。

  秦彤:其实在国外,诗歌朗诵会上由诗人亲自诵读自己的作品,很常见、很普遍,也是一种发表新作的方式;但诗朗诵会进入社区,这是我们的首创。上一届诗歌节听食指朗诵自己的作品时,许多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拉家渡:诗歌与音乐、戏剧等姐妹艺术的联动,在国内更是首次,我们上一届诗歌节也只有黑大春做了一些简单的组合。这次的表演因为没有经过排练,是近乎即兴的表演,虽然粗糙但激情饱满,很有感染力。

  记者:为什么要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觉得这种尝试效果如何?

  拉家渡:诗歌具有文字与声音的双重特性,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诗歌,一则可以从诗歌内部探索声音的可塑性,二则可以扩大诗歌的传播外延。现在看来,这种尝试是成功的,至少在讲究现场文化这一点上,诗歌与音乐“共和”,艺术感染力成倍增大。

  记者:作为抽象艺术的诗歌,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载歌载舞固然能让诗歌变得更加可感,但会不会同时限制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有损于诗歌的纯粹?

  拉家渡:我认为,诗歌的写作是隐秘的,但诗歌的阅读最终还是要进入公众,寻求交流互动。况且从艺术上来说,如果使用纯粹的材料,就可以避免损害人们的想象。像这次香港音乐人以简单的敲击乐器、吉他、口琴,连接文字与声音的断裂之处,给了诗歌文字之外新的想象空间、新的活力。当然,如果用流行音乐就不行。只有充满意味的纯粹的材料才能互相激发。

  秦彤:诗歌诗歌,中国的诗和歌从来就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奉为经典的,从先秦《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时的民歌或流行歌曲,都可以载歌载舞。当代诗歌进入音乐、戏剧等姐妹艺术,只不过是让诗歌回到了它的“老家”。我们认为,诗歌不应该只是躺在案头供小圈子的人阅读,而是应该走出书斋,走到大众生活中,回到“口口相传”的年代,才能回复自己健旺的生命力。

  商业社会人们更需要诗的滋养

  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诗歌如今比小说还要不受“待见”,尤其在广州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举办诗歌节?

  秦彤:商业化不一定意味着诗歌的缺席,也许会更加激发人们对于诗的需求,对于诗意表达的渴望。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我们认为诗情其实普遍地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尽管有所准备,但爱诗的人这么多,还是出乎我们意料。2002年的第一届诗歌节来了1000多人,这次来的人更多。选择在广州举办诗歌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广州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比较强,说干就干。

  拉家渡:广州繁华的世俗生活下面,暗藏着人们对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兼容。广州的人文艺术向来不是凌空高蹈,而是在可亲可感的非诗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诗歌艺术节发生在一个不像诗歌的城市里,不是更好玩,更有意思吗?

  记者:这次诗歌节很有狂欢气氛,但你觉得节后人们真的会开始读诗吗?

  拉家渡:我从来不奢望诗歌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多显著的变化,但是,接触诗、亲近诗多少会让人感觉更敏锐,潜移默化地给人们的心灵以滋养。本次诗歌节的“共和”,就是一种与生活融合的诗歌态度。

  记者:上一届诗歌节是2002年,3年一个诗歌节似乎隔得太久了吧?下届诗歌节将是什么时候?还会是这样的形式吗?

  拉家渡:也许还有这样的形式。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杂糅到一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刚才大家还聚在一起说,其实诗歌节可以加入更多的元素,有更多变的面目……不过,我现在不能告诉你。

  秦彤:诗歌节除了要看诗人们的时间外,还要看观众的接受程度。现在看来,我们可以加快节奏。下一届诗歌节基本定在2007年。

  (本文图片由王春明摄)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22日 第三版)
寻求诗歌精神与世俗生活共振(艺度空间·诗歌节(下))(组图)
寻求诗歌精神与世俗生活共振(艺度空间·诗歌节(下))(组图)
寻求诗歌精神与世俗生活共振(艺度空间·诗歌节(下))(组图)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