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岁月无声情有痕 家书征集牵动海外华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1:15 新华网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一日电(记者 应妮)

  旅居美国洛杉矶的李宝梅女士,在看到《世界日报》转发本社消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民间家书》后主动打来电话,捐献七十年代与先生两地分居时的通信。“我先生现已过世,睹信思人,感慨万千”,她动情地表示,并鼓励远在台湾的女儿也捐出家书。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由此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一项大型公益性活动,征集范围是用纸、笔写成的家人之间文字性的通信,包括信纸和信封,字数不限,年代不限,地域不限。

  组委会表示,消息公布后的四天内,就接到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电话三百六十一个,电子邮件二十二封,收到家书三百八十三封,同时还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家书线索。

  “第一封珍贵家书是北京一位张先生提供,一九八九年他父亲写给他的。在短短的两页信纸中,辛苦了大半生的老父亲谈了首次乘坐飞机回老家的感受,非常质朴感人。”组委会工作人员丁章形容道。

  而今年五十三岁的周先生则在电话中说,他父亲是一位院士、著名的科学家,在他出国留学期间,父亲写了好几百封信。这些信件,无论是文字水平,还是情感的抒发,每次捧读,都会让他心潮澎湃。周先生表示,这批家书他都要捐出来。

  著名学者任继愈认为,“抢救民间家书”是个大好事。“民间家书”可贵在它讲真话,写的时候不为发表也不为给别人看,是真情流露,很有意义。如果征集“名人家书”,号召力就差一些,价值也差一点,因为很多名人家书是做给别人看的。

  据介绍,收到的珍贵家书中还有清代同治七年晋商写给家人的两封信,信中谈到当时谷子、大豆、黄米等粮食的价格行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正在邮寄途中的家书有明代崇祯年间的、清代的、二十世纪初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家书,内容涵盖商业、教育、军事、知青、留学、两岸、铁路、干校、非典、服刑等各个层面。

  著名作家苏叔阳表示,希望在搜集民间书信的时候,把权威放在民间,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客观历史的创造者。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封家书,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以备评选。

  记者还了解到,组委会设立的家书征集热线(八六一0)八八二三一一七一,已改为二十四小时值班,同时开通了另一部热线(八六一0)八八六一六一0一。(来源:中新社)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