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5:57 兰州新闻网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青城书院外观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位于青城乾隆年修建的戏台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位于榆中青城的高家祠堂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青城保护较为完好的四合院民居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兰州稀有的活“化石”(组图)
位于兰州二中院内的大成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但反映在兰州的除现在能找到的青城四合院外,几乎全是公共建筑和楼宇寺庙。为了寻找这些目前已成为见证兰州建筑史发展的“化石”,记者近日通过实地寻找部分建筑和走访市民,发现我市的明清建筑聚集地———城关区已找不到几家“原汁原味”的建筑物了。

  “阅读”黄河上第一个历史古镇

  黄河水岸、百年老街、观赏荷塘、静谧水巷……构成了青城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的街巷里穿行,令人有种回到了长袍短褂的时代。

  这就是仍保留着近百处明清建筑的榆中青城给游客们带来的韵味。

  4月7日上午,带着苦苦寻访了3天“老房子”无果的遗憾,记者把脚步调向离兰州近百公里的榆中县青城镇。因为能清晰地留住兰州百年建筑记忆的,目前只有最具地方特色的“四合院”还“活着”———青城镇的45处砖木院落。

  中午12时40分,87岁的刘乃会从西厢房出来,向下堂屋走去,嘴里念叨着:“娃娃肯定饿了”。记者向老人求证他家这院房子的历史时,老人指着自己的耳朵示意大声些说话。当听清来意后,刘乃会揉着眼睛仰天回忆到,他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那个时候听爷爷说,这是“刘家大院”二号院,具体什么时候建成的,谁都不清楚。记者注意到,在这个典型的四合院里,上堂屋檐桁上挂有一匾,除“材高制锦”四个大字外,还有“道光岁次”及持匾人“县正堂”刘世保的字样。破败的窗户外,和里屋一样,堆满了各种杂物,其中有一部年代已久的织布机影衬了这个大院当年“材高制锦”的景象。在下堂屋,已78岁的老奶奶一边哄着小孩,一边唠叨自家门上的扣子、铁旗早已被人偷了的事,干净的屋子里地上铺的是已磨得不成样子但仍结实的“松木地板”,古色古香的书柜已被当作厨房的碗柜。占房屋1/2面积的土炕上,老式的衣柜被擦得明亮,而两个高约40公分,直径不过50公分的圆盒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人说,那是他们祖上用来盛官帽的盒子。

  其实,青城最早名叫“一条城”、“条城子”,解放前的民居大片大片的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四合院”,一直到1958年,因历史原因,居民们开始大量地拆除“四合院”,二十世纪80年代初批量改造,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已所剩不多。从事当地文化管理已近20年的王天恩对记者说,青城的“四合院”与兰州城的“四合院”属同一类型,当时主要是来自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的商人在经商时,以家族的形式建号立字,所以以明末清初风格为主的兰州“四合院”吸取了北京、天津、山西太原一带的民居特点,均以青砖、木料为建筑材料。当时在光绪年间时,仅一条城的街两旁,就住有3万多人。城市化的发展是历史前进速度的见证,是一个无法阻挡的现实,但那些曾代表一个城市辉煌过去的建筑“精品”,它不应该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自己的价值。“事实上,它们现在的处境却是渐行渐远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不是谁能阻挡了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是毁去了的那些有着优秀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能回来吗?它们是永远地被失去了,这是城市发展中的遗憾。”何如朴教授是这样告诉记者的。

  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明谈及我市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无视古文物保护颇有微辞:皋兰文庙、兰州贡院、庄严寺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没能保护好是城市建设中的败笔,现在没啥可谈的了,应该保留的全被钢筋水泥所埋没了,这是必须反思的一个事实。

  兰州街巷名称折射明清建筑风格

  明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砖和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如省内仅存的肃王府(今省政府址)即为朱元璋第十四子朱瑛所建,现存的大门在明清两代称为“辕门”。现在的兰州市博物馆原名为“白衣塔寺”,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高十余丈,砖砌实心,历经战火、地震和上世纪30年代东关火药库大爆炸,仍完好无损,说明它的建筑结构是经得起考验的。位于皋兰山顶的三台阁,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公元1832年),陕甘总督杨遇春组织捐资重修。解放兰州战役中,因马步芳部构筑军事设施,三台阁再遭破坏。全木质桥梁建筑也是清代建筑在兰州的一大特色,榆中兴隆山的卧桥为拱形木制廊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光绪26年即1900年改修后,规模扩大,两端增置牌坊,长15.5米,桥面宽3米,共有20根朱红色廊柱。1981年,国家投资用钢筋混凝土建桥梁,其余保持了原状。再如兰州雷坛河上联接城关区和七里河区最早的兰州握桥,都是清代建筑在兰州的杰作。市化局副局长王国礼对记者说,目前市区内保护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只剩下金天观、隍庙、肃王府,及五泉山、白塔山公园等5处了,尽管独立建筑还有些,但在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建筑专家何如朴教授谈到,明清建筑物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体现。

  当然,点缀在兰州的诸多明清建筑多已不存在了,但细心的市民们还可以从街名巷号中寻找到这些当时在兰州的“宏伟建筑”:箭道巷、鼓楼巷,被老兰州人称作“靛园寺”的小稍门外,贤后街、贡元巷、王保保城等等,都是因明清两代的建筑物或民居为名,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杨贵智 田青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