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人选变化彰显新时期劳模的新特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20:52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王宇、宋振远)随着时代的变迁,55年来我国劳模的评选范围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一线工人扩展到知识分子、公务员,再到进城务工人员、私营企业主,甚至涉及到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 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称,在参与评选2005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名单中,企业职工有1400多人,接近劳模总数的50%,其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63%,约占劳模人选总数的30%。 面对这一比例,有网民认为,一线的劳动者太少,劳模正在“变脸”。事实上,说劳模“变脸”并不准确,是劳模参选人员的构成变得更加多元化。 “这次评选体现了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原则,”2005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筹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分析说,“入选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既有企事业单位的,也有党政机关的;既有从事工农业生产的,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劳模构成正在由体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生产者与创业者并存的方向发展。 50年前,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一批人们心目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一线劳动者当选为全国劳模。改革开放以后,以蒋筑英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和文化教育工作者,作为全国劳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进入新时期,30多名私营企业主将有望成为全国劳模,享受到国家给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 “劳模参选人员结构的变化,说明了劳模的定义的正在逐渐发展。”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模范的范畴将更加宽泛,不仅包括能吃苦的体力劳动者,包括知识份子,也包括为国家争得荣誉的体育明星,还包括能自主创业、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家。 尽管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说,在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仍将是每位劳模身上最闪亮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