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市场化对报业的冲击(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21:42 人民网 | ||
今天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博导李希光做了题为“市场化对报业的冲击”的演讲,从市场化报纸运作原理出发,通过报业市场的定位,报纸的成本构成等中外比较,阐述了市场化对报纸和新闻报道的冲击。 市场化报纸运作原理:市场化之前,中国报纸的运作完全不是商业性的,今天的报纸已经变成一个企业,而且是商业化氛围非常浓重的企业,一个饥肠辘辘的商业企业,非常饥渴地要寻找市场、目标、广告客户、读者、投资者。不同的商业模式:报纸的商业模式一种靠发行,靠卖报纸盈利,一种是靠广告盈利。靠发行面对更多的是大众读者,靠广告面对更多的是有钱的读者,靠广告盈利的更多看重有钱的读者,靠发行来盈利的更多靠大众读者。两种商业模式影响着报纸的内容。 一些国家日报的发行量:每千成人拥有的报纸发行量,现在最高的是挪威700,日本600,英国380,德国370,美国270,中国130,中国是美国的一半,印度最小47。挪威人均拥有报纸这么多,主要并不是靠发行,是靠广告,而日本主要靠发行盈利,广告占40%,发行占一大部分。英国主要靠广告,德国主要靠广告,美国更多的是靠广告。美国虽然人均拥有数量很少,在全世界每千人拥有的报量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广告盈利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 报纸市场的定位:报纸产品的发行量是由地理上的距离决定的,全国性的报纸很难在商业上做得很成功,特别是在广告营销上很难。大部分成功的报纸都是区域性的,为什么区域局限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发送报纸需要时间。报纸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发行和广告,而发行广告所依赖的读者群也是区域化的。报纸的内容和广告量受制于报纸的发行区域,由于读者要有一个接近性的原理,除了心理上的接近,更多是地理上的接近。而且广告客户们在营销的时候也都是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所以他们的广告量也受制于报纸的发行区域。 报纸的成本构成:报纸的成本有印刷费、纸张、运输、车辆、派送、发行、新闻采编等。随着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上述的费用随着发行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如果我们的报纸是一个集团性的,那么这些费用可以被其中的各个报纸所分摊。 地方报业市场经营:一般的学者们认为在地方报纸经营中,当一家报纸拥有了当地最广大的读者,就可以牢牢地掌控当地的广告。如果当地一家报纸控制了当地50%的读者,那么这家报纸将控制当地70%的广告市场,报业未来的趋势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目前中国的报业市场处在初级阶段,所以中国的报纸比较多。地方报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广告的垄断化,报业的种类只能越来越少。 全国性报业市场的经营:不可能形成垄断市场,只能寻求小众市场和分众市场。报纸读者的划分、目标受众的划分是根据社会等级来划分的,根据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来划分的,根据读者的经济收入来划分的,根据男女性别来划分的。 一家报纸如何满足最广大读者的需求?国际上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各种问题上发表多样的观点、平衡的意见。报纸要想满足最大读者的需求,就要采用多样的视觉或者是立场,用多样的风格来报道新闻事件。 市场化对报纸的冲击:我们的报纸现在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英报纸,一种是大众报纸。精英报纸不在乎发行量多少,只在乎读者的购买力多少,而大众报纸更多的追求轰动和煽情。精英报纸的定义是面向有钱读者,因此广告价位要比一般的都市报、晚报的价位高。例如英国的《金融时报》收入是大众报纸收入的13倍,英国精英报纸收入60%来自于广告。大众报纸多数是面向购买力低的读者,因此依靠发行量获得广告。大众报纸80%的收入来自于报纸的零售。 报纸市场化对新闻报道的冲击:报纸的新闻价值判断分化了,大众报纸和精英报纸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一个更多的代表普通大众,一个是代表有钱人。报纸的新闻报道立场和言论正在变成市场营销的手段。 小结:在垄断的区域报业市场上,报纸的新闻品质能获得保障,言论较为平衡。在竞争的市场上,新闻分化为精英报纸和大众报纸,精英报纸追求最佳的读者构成,而不是最大的发行量。大众报纸追求最大的发行量,经济效益来自煽情和丑闻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