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向型经济———在裂变中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07:53 大连日报

  本报记者王艺也许你并没有计算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底为我们这座城市注入了多大的经济能量,但生活在这座城市,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身处外向型经济产生的巨大经济能量裂变中———

  如果不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引进外资”,某国际知名企业就不会选择在大连设立地区总部,而你也就不会成为就职于此的外企白领;如果没有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外贸进口”,你就不可能在大连众多商场选购心仪的外国产品;如果缺少了外向型经济中的“外经合作”,你的家人、朋友就不会有机会去国外“打工”,走出一人“走出去”全家致富的路……

  感性的体验并不能全面展示大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理性的数据虽不生动,却是诠释十六大以来我市外向型经济迸发能量裂变的最好方式。让我们再回顾这样一组数据:

  ———利用外资。至2004年年底,我市已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全市有3970家外资企业开业投产,2004年实现产值988.2亿元,上缴税金4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4亿元,实现就业超过30万人。

  ———对外贸易。过去3年间,全市累计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479.6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55.93亿美元。目前,大连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6%,其中进口占全省的60%,出口占全省的54%。

  ———外经合作。2004年年底在外劳务人数3.06万人,形成了建筑、渔业、航运、外贸、制造业等多行业、多层次从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局面。过去3年间,我市外经合同额和营业额均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共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2402项,合同金额7.65亿美元,共兴办境外投资企业29家,总投资额达6909.6万美元。

  数据再次证明,在这座城市的整体经济链条中,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大连外向型经济本身,也在自我裂变中进行着提速升级。

  总部经济,叩门世界500强

  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及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其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或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分工,这样的经济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总部经济”。

  在长江三角洲,上海是总部经济落脚并继续拓展的桥头堡;在珠江三角洲,深圳担当起了与上海同样的重任;在东北,有着区位优势、完整的城市服务体系、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广阔的市场辐射面,以及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物流优势的大连,有能力成为总部经济迅速扩充到东北腹地的桥头堡。这不可避免地要求大连将自己融入东北,打造一个更宽广的平台,让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大连落地,在东北腹地生根、成长。

  就大连发展大连,路只能越走越窄,而就东北发展大连,大连的外向型经济才能有更大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与判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被确立为我市拓宽开放空间,提升大连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系列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公司在连设立的地区总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日本财产保险、通用电气、罗宾逊全球物流、爱立信、DELL和首创安泰保险,五家企业把地区总部的“家”安设在大连;东芝物流、大九国际、爱丽思欧雅玛等9家企业把物流中心“安家”大连;阿尔派电子、松下电器、埃森哲等7家企业则在连设立了研发中心。

  显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发了大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自我裂变———吸引外资,大连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要更多叩响世界500强企业的大门。这也使得我市在保持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利用外资质量大幅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世界500强中有69家在连投资兴办了119家企业,投资总额达到了47.76亿美元。

  与此同时,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在大力引进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我市也不断促进农业、物流及服务业的利用外资,外商投资结构日趋优化;来连投资外商遍布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及欧洲和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的投资体系。

  民营经济,凸显外贸出口张力

  国家权威部门测算,出口每增长5个百分点,就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外贸自营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1.53亿美元。我市外贸出口对GDP的贡献度已由2001年的40%提高到43%。这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达到8.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倍,出口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了4.43个百分点。

  3年前,我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总共不足300家,到2004年底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达到2413家,民营企业已经占到我市备案登记进出口企业的80%多。

  相关人士认为,我市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整体环境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把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作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千方百计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民营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002年我市进一步降低了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主动为企业“送权”———将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由国家规定的300万元人民币降至50万元人民币,对有一定出口业绩且不是“三无”的企业,注册资本可低于50万元人民币。结果2004年我市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的出口大户。2004年7月1日,国家实施新修订的《外贸法》,进一步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我市抢抓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快了民营企业备案登记的速度。

  此外,我市还强化了对民营出口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建立外贸出口服务中心,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帮助和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批民营企业当年取得进出口资格后便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当年出口达到1.8亿美元。

  为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创立自主品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市还运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为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解决注册费用,并推荐其参加“中国名牌出口商品”评选。2004年,我市共推荐7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5家,有3家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出口商品”。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扩大出口,我市实行倾斜政策,对其申报的加工贸易审批、参加各种贸易投资洽谈会、展会摊位安排上给予优先办理,或特殊优惠;在退税、通关、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和出口创汇大户的奖励政策上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有利促进了民营企业扩大出口。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多年前连企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在“引进来”上,而今,一批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准的现代化的连企在经过“引进来”、“借船出海”后,又开始了“走出去”、“造船出海”的新航程。大连外向型经济自身也开始了新的裂变:由原本相对单向的开放体系向进出更为均衡的大开放体系过渡。

  数据显示,3年来,我市以年平均10家企业的速度“走出去”,截至2004年底,我市有29家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总投资额达6909.6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403.4万元。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是“走出去”战略更高层次发展的标志,我市境外投资项目也由一般性投资项目逐步向高技术、多元化发展。以去年新批的11个境外投资项目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在境外开展的软件开发项目就个,占到总数的36%。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