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川、浙、京等地举行报告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3:25 东方网

  东方网4月24日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外交部统一部署的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21日至23日继续在四川、浙江、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报告会,向党政干部和高校师生介绍国际形势、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的对日政策。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2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向四川26所高校的1400余名师生代表宣讲中日关系形势。

  四川省高校的师生代表听了报告后表示要“理智爱国”。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刘晓娟说,我们应该认清我国正处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不能偏激行事,而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为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我们的声音才能振聋发聩。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秦文臻说,听了报告后,使我深化了对中日关系的理解,我们不能让一时的热情和偏激干扰我国正常的外交工作,而应该通过正常与合理的渠道表达我们的观点。

  中国前驻日本大使、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杨振亚22日和23日向杭州市约3000名党政干部和大学师生作了两场报告。

  与会的许多代表听完报告后表示,杨振亚的报告“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浙江省卫生厅干部胡伟说,之前,群众对待涉日问题更多地是从表达民族感情出发,听了报告会,我们对国家从宏观、整体上处理中日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的态度是务实、灵活、进步的,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正确处理历史问题,使两国关系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校学生会主席、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谢斌说:“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智。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安定团结是中国的大方向。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要靠国力的强盛。”

  21日,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成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分别在北大医学部和北京市委,为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和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作了两场形势报告会。他对中国的对日政策、中日关系以及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北京市怀柔区区委书记王海平说,报告讲得比较透,我们最缺的就是从大局上来认识中日关系,爱国不能只从感情、情绪的角度出发,对中日关系要放诸整个长远发展、民族复兴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计中来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哲科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齐森说,吴院长的报告让我们对中日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性的高度,也就是上升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高度,让我们从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对现状有一种更理性的把握,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行动上就会更理性,就不会感情用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张戈辉说,抵制日货的说法反映了一种情绪,但中日经济上的联系已经很紧密,反对日本商品只能是发泄情绪而已,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研一学生吕聪说,吴院长的报告给了他很多启发。吴聪说:“对待中日最近的摩擦,我们要做的不应是抵制日货,因为抵制日货是不理智的行为。作为一个青年,既要有澎湃的爱国激情,也要有冷静和理智,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前驻日大使、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杨振亚21日在上海举行报告会,向上海1100多名党政军干部介绍了国际形势、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的对日政策。

  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俊亮听了报告后表示,杨振亚大使的报告为我们补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历史课。使我体会到,爱国主义应建立在把握基本国情和把握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珍惜和用好国家难得的战略机遇。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从全局出发,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妥善处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21日在广州作关于“中日关系形势”的主题报告,广州的1500多名公务员听了报告。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经济科技与信息部的邵旭认为这个报告做得很及时。“政府把涉日问题的立场及时向我们传达,在目前是相当必要的。听了这场报告会,让我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政治方向”。选稿:李宏洋作者:侯大伟余靖静 李江涛 刘洋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