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冼基街将复原百年医药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4:30 信息时报
冼基街将复原百年医药街(组图)
  冼基西15号的主人介绍,以前旧药馆通常用吊车从这里将药材吊到楼上仓库去。
冼基街将复原百年医药街(组图)
冼基东33号旧楼外树木葱郁,依然有昔日“绿荫街巷”的味道。

  专题策划 何雪峰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陈永华 凌慧珊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黄亦民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上下九附近的冼基街开办了东西药局行医救人。荔湾区有关部门近日透露,将在近期恢复孙中山东西药局,并建立纪念馆。因年代久远,东西药局的确切地址目前仍难以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冼基街将被打造成一条文化街,到时候不但恢复孙中山东西药局,而且会恢复整条冼基街原来遍布中医药局的文化特色。

  3年内打造冼基文化街 还孙中山东西药局原貌

  宁静的冼基街近来因为孙中山逝世80周年而备受关注。记者近日从荔湾区有关部门获悉,将在近期内恢复孙中山东西药局,并且建立纪念馆。由于东西药局所在地冼基一带是一片极具特色的近代民居建筑群,基本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原貌,其面积比人们熟悉的西关民居耀华大街更大。据称,以前这一带还是广州有名的医药街,是现清平市场的“始祖”。

  冼基街依然保存当年街貌

  荔湾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阮桂城说,对于东西药局的保护,区里计划结合冼基整条街来进行,恢复历史上冼基街原来的中医药局的特色。阮所长表示,冼基街的老房子基本保存了当年的街貌,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到目前为止,依然保存了一大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居建筑,正面是西关大屋青砖石脚、趟栊门,还很欧化,有小阳台和铁花窗。同时,该路还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街貌,包括树木分布等,很有昔日“绿荫街巷”的味道。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政府部门计划把整条冼基街打造成文化街,一楼临街的地方全部用来作商铺,而且卖的东西都与文化有关,例如字画、书笔、古玩、药材等。这条文化街计划用3年的时间打造出来。

  药铺将重现“厘等”称药

  一些久违的中药文化将在冼基街文化街建成时重现,例如“厘等秤”、“爬格子”、“国包”等。说起这些国医专业术语,也许很多年轻一代都不知道为何物,但是老一辈的市民不会忘记。

  冼基东居民梁伯告诉记者,以前中药铺里面的前柜主要负责收方、抓药、包药、计价、收款等。各种中草药都分门别类放在一排排的木抽屉里,中成药另设柜台。当看到药方后,负责执药的人一转身,就熟练地往后面木抽屉里配药,这叫做“爬格子”。然后,用一把铜造的“厘等”来称药,但是如今“厘等”已经不多见了,几乎要在博物馆才看得到。梁伯说,称完药之后,就把各种中药材分类用纸包好,最后再包成一大包,称之为“国包”。比如一剂药由十种药材组成,那么里面就有十小包药材了。据了解,“爬格子”“厘等秤”“国包”这些旧有的中药铺特色可能在冼基“重出江湖”。

  荔湾区文物管理所阮所长告诉记者,以前冼基街有很多中医馆,纪念馆可以恢复冼基街的特色,在纪念馆里放置一些医疗设备,介绍一下孙中山在广州行医的历史,甚至还可以推广中药,在纪念馆里销售包装好的普通中药,包括治疗感冒、肚子痛等的中药。

  冼基街掌故

  名医云集冼基街 处处尽是医药店

  对于历史上冼基街名医云集,许多冼基街的居民都向记者表示,小时候曾经听自己老一辈的家人说起这些事情。很多药商开设中成药加工场、制药作坊、中西药局和药铺等,街中也有销售药材和原料的批发摊档。一位张姓婆婆告诉记者,“当时,冼基一带聚集了很多医药店,是远近驰名的中医街,发明发冷丸的梁培基当年都曾经在这里行医的!”据历史记载,除了梁培基以外,名医罗子仪、谢培初、梁惠琼、卢耀民等,都在冼基设有医务所。

  60多岁的朱伯告诉记者,记得曾经听祖辈以及附近的老街坊说过,与孙中山在冼基行医的同一个时期,名医罗子仪曾经在冼基东33号及之一、之二、之三这里行医。俗话说“一山不能藏二虎”,按此说来,孙中山在冼基东33号开设东西药局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似乎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冼基西15号更具可能性。

  一条走道通两家 中山结伴陈少白

  记者寻访时,冼基街15号业主朱先生带记者参观这座古老的房子。到了二楼,朱先生指着一道水泥墙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条走道,与隔壁房子相通。”朱先生的祖辈曾经提及,这一走道就是当年孙中山先生行医时,为了方便与隔壁房间的陈少白联系而设置的。这房子一位近半百的租客说,在她年幼的时候,这一走道还未完全封闭,她还经常在这条走道上跑来跑去玩。

  荔湾区地志办的胡文中主任曾经拜访多位冼基东的老人家,了解孙中山在冼基一带的活动。胡文中告诉记者,“大约是1893年春天,孙中山到广州在西关冼基街开设东西药局。同时邀请在香港丽雅英文医学书院就读时结识的意向相投热心救国的陈少白到广州帮助料理药局”,此外孙中山还邀请了当时名医尹文楷加盟,时称“杏林双帜”。

  东西药局的名字由来有个说法,孙中山学的是西医,而民国时期盛行中医,孙中山中西结合行医,因此名为东西药局。胡文中说,孙中山当年在冼基街行医,还有以前的广告为证:孙中山在1893年12月广州的《中西日报》上登了一则东西药局的广告启事。当时孙中山每天10点到12点在中心药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此外,同月《中西日报》还登载了一篇病人武泌感谢孙中山施医赠药的启事。

  药局策划首次起义 既医人也要“医国”

  “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在冼基设立东西药局,是用医术为名结交当地知名人士,进行革命活动,不单是医人,而且是‘医国’”,荔湾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阮桂城告诉记者,由于孙中山当时的革命活动,是在他的医疗业务的掩护下进行的,所以不为清政府官吏所察觉。据了解,孙中山在他的自传中说,“余卒业之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之开始也。”据悉,孙中山曾在东西药局策划首次起义,比辛亥革命还早10余年,因以失败告终而未载入史册。

  记者探访

  药局旧址难确认

  冼基有两户人家被认为可能是旧址所在,但均缺乏有力证明

  尽管荔湾区有恢复孙中山东西药局的计划,也有初步的规划方案。但是目前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孙中山东西药局的准确地址仍然难以定夺,因此迟迟未能开始东西药局的恢复工作。

  孙中山东西药局具体的地点在哪里?据悉,目前都可能是孙中山东西药局旧址的门牌有两家,一家是冼基东33号及之一、之二、之三,另一家则是冼基西15号。

  目击老人:年代久远无法指认旧址

  “目前有两家人都提出自己所住的房子就是孙中山东西药局的旧址,但他们都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明。”荔湾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阮桂城告诉记者,他们曾从中山市找来一位对孙中山在广州活动比较了解的老人帮忙“寻根”。但是当老人回到冼基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指认出具体地址。不久之后,老人撒手人寰,这一线索也就断了。而且,孙中山东西药局当时也是借用人家的地方来开办,并非自己的房子,因此使寻找证据难上加难。

  冼基西15号主人:听老亲戚讲过但没证据

  为了寻找孙中山东西药局旧址,记者几次探访冼基街。冼基街依然保持着浓厚的西关气息:一条用麻石板铺砌成的

  小街,阳光穿过两旁颇有些年代的大叶榕洒在老房子上,两旁的建筑大多为2、3层的楼房,外立面为中西合璧式样,也有不少西关大屋,在繁华现代的广州城中向人们诉说着那个久远年代的故事。

  冼基西15号是两个被怀疑是东西药局旧址的其中一处。60多岁的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房子属于侨房,他也是前两年才从政府手上拿回该房子。以前并不知道该房子可能是孙中山曾经行医的地方,只是两年前拿回房子才听人家说过。后来,他还特意为这事情向自己家里的老亲戚打听,老亲戚们也告诉他,确实听老祖宗们提起过该事。但朱先生也表示很无奈,亲戚们也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虽然不能确认朱先生所住的房子就是孙中山曾经行医的地方,但他能肯定以前这房子确实就是医馆:“以前这房子的后堂还有吊车,专门用来把药材吊到三楼的仓库去,后来吊车的位置改到了中厅,就是现在旋转楼梯的地方。”

  冼基东33号住户:没听过孙中山在此开药局

  但是,部分史学家们更加倾向于另外一个地方:冼基东33号及之一、之二、之三。然而,记者到冼基东33号采访时发现,如今这里都已经分租出去,所住的居民似乎对孙中山行医的事情一无所知。其中一位80多岁的莫婆婆告诉记者,她1954年就在此居住,但是一直没有听过孙中山在这里开设药局,但是在清末的时候,这里确实有过医生在这里开诊。(来源:信息时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