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听诤言的能力如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6:06 人民网 |
网友:邵道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之所以犯错误,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往往是从不会听“诤言”(谏言)开始的。而且,凡是腐败严重的地方、领域、部门,往往就是“家长制”、“一言堂”最为严重的地方。 一般来说,越是开放的社会,“诤言”也就特别多,社会发展也就特别快。为什么?诚如古人所言:“诤言,善言也。” 所以,即便是封建社会,也设了“谏议大夫”(西汉)、“谏院”(宋)之类的官职或机构,专门向皇帝进谏言,递谏书,即对皇帝也可以提出批评和指责。但是,谏官的职位设是设了,皇帝老儿是听得进去还是听不进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一般来说,“真龙天子”开明一点的,有一点宏图的,还想干一番事业的,对谏官的谏言或谏书,还是能听得进去的,这时的皇朝就会繁荣,就会发达,如唐朝的李世民,比较开明,尽管相国魏征的谏言不好听,有时甚至气得皇帝想将他杀了,但最后还是忍住了,硬着头皮听了进去。结果呢?出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如果皇帝老儿是一个昏君,只图个人的享受,荒淫无耻,全然不顾社稷的安危,那就肯定听不进谏言,看不进谏书。谁敢冒犯龙颜,就会有被砍头的危险。这时的社会肯定会混乱,肯定会奸臣当道,小人专横,指鹿为马盛行。于是,这个封建皇朝离垮台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 一般来说,能称之为“诤言”的,一般有以下这些特点:直截了当,六亲不认,不拐弯抹角,语言不怎么太好听,说话不怎么讲究方式,一针见血地讲问题,毫不留情地谈错误,不分场合地穷打猛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股子劲,有时还真让习惯了一家言的领导下不了台…… 所以,对现代领导者来说,能不能听诤言,会不会听诤言,允许不允许他人说诤言,人们敢不敢说诤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真民主、假民主的一种反映,是社会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是执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一种表现。 那么,当今领导干部听诤言的能力究竟如何? 从总体来说,比之于上世纪“反右斗争”和“反右倾运动”时期,比之于那个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当今领导干部听诤言的能力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一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二是由于“左”的思想根深蒂固,三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家长制”、“一言堂”的重新复活,四是在一些地方、部门、领域因腐败现象相当严重,五是现在是说真话成了不少单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而拒绝民主,拒绝批评时而发生,有的地方还很严重,因而在领导干部听诤言的这个问题,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拒绝诤言”——即拒绝直言相劝,拒绝批评,拒绝改正错误,拒绝他人的挽救,还是比较普遍的。离毛泽东同志说的——“不论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不是恶意攻击,允许大家讲话,讲错了也不要紧。各级领导人员,有责任听别人讲话。实行两条原则:(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如果没有‘言者无罪’一条,并且是真的,不是假的,就不可能收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还相差得很远啊! 应该说,民主仍是我们社会的奋斗目标,民主的进程仍有加快的必要,我们一些干部的民主素质仍有继续提高的必要。 那么,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犯“拒绝诤言”的毛病呢? 当一个领导干部在急功近利时容易“拒绝诤言”。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在我们的领导层中,经常有些人会犯“发高烧”的毛病,经常会犯“拍板子”的错误,经常会去“付”那些不该“付”的,而且是代价昂贵的学费,经常……为什么会这样?重要原因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脑袋一热,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就什么不同意见都听不进了,这时的领导,是最容易“拒绝诤言”的。 一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想的、说的、做的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他们永远是以“长者”、“智者”和“先知先觉者”的姿态出现在他人的面前,永远认为真理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总是一付盛气凌人的样子。而其他人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呢,则永远是个“阿斗”,永远是该接受他们领导、教育的“愚民”。这类领导只想听好话,绝对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尤其听不进那些反对他的意见,他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去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往往当你刚刚开始说,他就显示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来,打断你、训斥你,甚至抓住你的片言只语就来一个借题发挥。 当一个领导干部要掩藏自己的问题、毛病时容易“拒绝诤言”。三国时候有个“大人物”曹操,患了重病,让名医华陀来治病。华陀诊断的结果是脑中有“异物”,需要开刀将它取出。多疑的曹操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不仅不让治,反而认为华陀要加害他,结果盛怒之下将华陀杀了,可怜一代名医遭此下场。再想一想现今被揭发出来的大贪官,有哪一个贪官是听得进“诤言”的?他们提拔的、重用的都是一些惟命是从的“马屁精”。一般来说,“讳疾忌医”的领导是最容易“拒绝诤言”的。 当一个领导干部只图自己的权势,只图个人的私利时容易“拒绝诤言”。这类人的特点是:当官只是为了自己和自己所属的“小圈圈”的利益,而且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拉帮结派,拼命扩大自己的权势。当他们尝过了通过自己的权势而获得的非正当利益的“甜头”之后,就会得寸进尺,就会鬼迷心窍,这时如果有人进谏“不同意见”,就会被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拒绝诤言”就会当然成为这类领导的个人特色。 当一个领导干部被一些“小人”包围起来之后容易“拒绝诤言”。“小人”的特点是什么?见风使舵、整天围着领导转,因而他们非常了解领导的个人爱好,最了解领导的人格弱点,因而最能用恰当的火候,不失时机地进行“感情投资”。只要是领导需要的,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他们以奴才式的的忠心耿耿获得了这类领导的赏识,领导把他们当作“高级幕僚”,言听计从,于是,耳朵里即使尽是忠良耿直者的馋言,时间一长,态度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哪怕是昔日的好友,也会“好心当作驴肝肺”,不仅听不进,反而会按照“小人”的意图进行打击。 当一个领导干部思想僵化之后容易“拒绝诤言”。这类人的特点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惟自己思想为是,惟自己观点最正确,什么都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办事,拒绝世界上一切的文明进步,往往将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自己不懂的、又不愿认真学习的,统统看作是奇谈怪论、邪端异说,统统看作是在被“扫荡”之列,这类领导也就最容易“拒绝诤言”了。 当一个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摆脱过去“左”的思想影响时容易“拒绝诤言”。这类人的“思想警惕性”特别强,一听到什么不同意见、反对意见,就用最坏的动机去猜测他人,什么惟恐天下不乱啊,什么破坏大好形势啊,什么有个人野心啊,总之,能安得上什么罪名就尽量地安罪名。一般来说,在这类领导人手下的“诤臣”,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当一个领导干部刚愎自用、顽固、偏执、一意孤行、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的时候,就会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就最容易“拒绝诤言”了。 还有一点,当一个地方、部门、领域因腐败而形成了“既得利益圈”的时候,出于维护共同的既得利益之需要,必然会形成思想上、组织上的宗派主义。这个时候,“既得利益圈”的“头子”是最容易“拒绝诤言”的。 总之,诚如唐人陆贽所曰:“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日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旦拒绝一切“谏言”,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辉煌已经到了尽头。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有足够多教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