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解开“问题镇”落后死结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02:20 人民网-华南新闻 |
潘小平 邓东方 编者按 革命老区横河镇,因思想观念、地理位置和基层组织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集体经济薄弱、经济社会落后,2003年被广东省列为农村基层存在相对突出问题的镇。为此,惠州市委、博罗县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横河镇的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来攻坚,扎扎实实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促进“问题镇”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出成效。惠州市委、博罗县委的做法为各地“解突”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横河镇地处广东罗浮山北麓,是博罗县最大的山区镇,也是革命老区。2002年以前,该镇可支配的财政年收入不足30万元,是全县财政年收入最低的乡镇;全镇17个村委会中有15个村年集体收入低于3万元,镇村两级无法维持正常运作;农民人均年收入徘徊在2000多元……比经济落后更让人忧心的是,全镇干部群众都对横河发展缺乏信心,“等、要、靠”思想严重,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突出问题,2003年初被列为惠州市4个重点扶持的经济薄弱、问题相对突出的镇之一,也被广东省列为农村基层存在相对突出问题的镇。 两年过去了,如今的横河镇怎么样了?日前,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横河镇,走访这个广东省挂名的“问题镇”。 抓班子建设 让能人治村 “历史上的横河有两个辉煌时期,一个是在解放前,她是博罗县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另一个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横河旱涝保收,是博罗县有名的鱼米之乡,群众生活无忧。”横河镇委书记谭锦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因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原因,横河明显地落后了,政府欠债多、农民增收难、社会保障差等各种各样的热点难点问题接踵而至。 2003年7月,惠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汝求和博罗县委书记邓庆忠等领导率市、县固本强基工作组进驻横河开展“解突”工作,由惠州市、博罗县共20个单位组成15个工作组分别驻点帮扶15个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 谋事在“班子”,成事在党组织。横河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层组织建设,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正气、朝气和执政能力。通过调研,惠州市委、博罗县委工作组帮助横河镇委调整村级组织班子,镇委派出15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到有关村任支部负责人,把一批群众信任的年轻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同时,实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和镇干部联系农户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镇17个村中,有520名农村党员参加联系村务工作,联系农户2010户。每季度由党小组考评,村党支部张榜公布,镇组织办负责各村每季度和年终考评的检查督促,调动了农村党员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使党组织成为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执政能力增强了,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过去没人愿当的村干部,在今年4月村级换届选举中,不少村民都毛遂自荐参加竞选。“以前在圩镇开店做生意,日子过得舒服,当村干部吃亏多了。2002年镇委动员我回村竞选村主任,我老大不愿意。”今年连任西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刘润松对记者坦言,自从“解突”开展工作后,上级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横河的发展,自己没有理由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做山水文章 找发展出路 横河的问题还在于经济落后。全镇的土地,山地占了28万亩,耕地面积才3.4万亩;在全镇2.5万人口中农村人就逾2.2万;全镇17个村委会有15个是年均收入低于3万元的贫困村。不但干部不愿在横河工作,当地有本事的农民也纷纷离开横河。工作组想方设法抓好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创建和谐的新农村。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山区的优势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结合自身优势,市、县工作组帮助横河确立了“打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两大基础,发展高效农业和健康休闲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利电力、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记者日前穿行于横河白马山林场的崎岖山路,发现大片大片新种的茶园,陪同的镇委委员冯锦祥告诉记者,横河青山绿水,土壤、水质好,无污染,有上百年种茶历史,个个是炒茶好手,早期横河茶远销广州、惠州。挂点这里的李汝求钻山林、爬小径、走访农家,深入调研后,提出走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路子,大规模发展市场畅销的绿茶产业,组织筹措了160多万元开发资金,并请农科专家前来指导。目前,该镇已注册了茶叶公司,开始了2000亩优质茶叶基地的建设,可带动1000多户农户受益。 市、县固本强基工作组筹资600万元,改造石湖电站,建设石桥头电站和油甘潭电站。去年7月正式投入发电,仅此一项镇级财政增加收入70多万元,15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迎刃而解。在市、县工作组的直接牵线下,横河引进了投资1亿元的凤谷分时度假村项目,同时还引进了万宝丝花厂等4个外资、民资项目。 从2004年7月开始,总投资达2.1亿元的水利电力、生态农业建设、健康休闲旅游和绿色食品及景田纯净水开发等项目已成为牵动横河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镇、村两级集体开始摆脱了困境,去年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达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多;全镇15个贫困村年纯收入都达3万元以上,全部实现了脱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135元,比2002年增长了1/6。预计今年镇级财政收入可突破300万元,两三年后所有项目都将产生效益,届时收入有望达到1000万元以上。 “新居喜庆千年盛,进宝昌隆谢党恩。”4月12日下午,西角村70岁的刘水球大伯拉着记者参观自己的新居:“若不是市县领导给我盖了这座80平方米的新居,我家还得借住在亲戚家。感谢共产党啊!”这位烈属老人禁不住喜极而泣……在横河,全镇14户困难人家都搬进了挂点领导、驻村干部为他们新建的80至100平方米的新房,还有50户危房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之中。一年多来,惠州市、博罗县固本强基工作组为横河镇兴建了3座水电站,新建了5个村委会办公楼,动工改造了横河至龙门公路和村道硬底化工程、风味饮食街工程,新建了镇中心小学多功能教学楼、大埔围移民村……共10多项工程40多个具体项目。经济发展了,问题也减少了。解开了横河镇的症结,“问题镇”实现了和谐发展,去年以来未发生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也未发生大的社会治安案件,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25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