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正说清朝十二帝(连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阎崇年著

  二十二、错坐了皇帝宝座

  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

  咸丰11年的皇帝生活,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错”、“错”、“错”!咸丰皇帝第一错是坐上皇帝宝座;第二错是英法联军入侵时逃离皇都北京;第三错是临终之前错定了顾命八大臣。

  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他立储时,奕詝16岁,奕訢15岁,其余的儿子都是7岁以下的孩子。这就意味着有条件、有能力竞争帝位者,只有奕詝和奕訢两兄弟。

  奕詝的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她入宫之初,封为嫔。但她聪慧漂亮,妩媚动人,很讨道光皇帝的喜欢,晋封为贵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她在紫禁城承乾宫生下奕詝,这年她22岁,正是花样的年华。两年后,皇后佟佳氏病死。她时来运转,晋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又过了一年,被册为皇后。月盈则亏,宠极则衰。钮祜禄氏虽身为皇后,但渐因色衰而爱弛,抑郁寡欢,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岁。奕詝当时只有10岁。

  奕詝生母过世后,受静贵妃抚育。静贵妃,姓博尔济吉特氏。静贵妃生有三个儿子: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訢。奕纲和奕继已死,静贵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比奕詝小一岁。静贵妃便将失去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抚育。奕詝孝敬静贵妃如同生母,视奕訢如同胞弟。而同奕詝争夺皇储最有力者,就是他视作同胞的皇六弟奕訢。

  道光在连丧三位皇后后,没有再册立皇后,册静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奕詝与奕訢小兄弟俩,都在上书房读书,年龄相近,关系密切,并无嫌猜。不过,奕詝读书比奕訢早一年。奕詝6岁开始读书,师傅为杜受田。

  奕訢也在上书房读书,但较奕詝聪明,师傅是卓秉恬。道光以“白虹刀”宝刀赐给奕訢。奕訢身体很好,头脑聪明,书文不错,武功也好,还有所发明和创造。道光晚年,立储大事,犹豫不定:皇四子奕詝,“长且贤”,年龄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訢,虽为庶出,但家法传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资颖异”,能文能武。随着他们年龄渐大,皇储争夺,暗藏机关。

  道光帝秘密立储的故事,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多种多样,绘声绘色。

  一说:追思亡后而施恩其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由贵妃晋升为皇后不久,就突然死去。有一首《清宫词》写她暴死,事多隐秘。传说道光帝十分悲痛,决定立皇后生的儿子奕詝,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灵。

  二说:欲立奕訢而改立奕詝。传说道光皇帝宠爱奕訢的生母孝静皇贵妃,所以曾写好谕旨,要立奕訢。但书写时被太监窥见,最后一笔特别长,猜想写的是“訢”字,而不是“詝”字。这件事传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兴,便改立为奕詝。

  据野史记载:道光晚年,身体衰病。一日,召皇四子与皇六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两位皇子都请教自己的师傅,问询如何应对。奕訢师傅卓秉恬说:“皇父如有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詝师傅杜受田则对奕詝说:“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不敌六阿哥。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他们两兄弟都照着自己师傅说的做了。道光对皇四子奕詝的话很高兴,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同上面类似的故事。

  以上故事,说明奕詝突出“仁”与“孝”。这是道光立奕詝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选择皇太子的主要标准是所谓的“德”。本来皇太子的选择,应当是“德才兼备”,道光选择皇太子的时候,没有“德”、“才”兼顾,而是偏重“德”。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帝奕詝遇到大事时缺乏远略、胆识,而是退缩、逃避,证明他在“德”的方面也是有欠缺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道光帝密立储位,将皇四子奕詝名字书写密封于匣。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公启鐍匣,宣示建储朱谕,道光正式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当日午时,道光帝崩于圆明园。奕詝即位,改明年为咸丰元年(1851年)。

  (待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25日 第七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