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教育公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0:34 大连日报
关注教育公平(图)
主持人语

  教育往往被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当作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农村和那些相对低层的群体和个人。当这条通道因为种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而变得不那么通畅时,社会各界的声音必然要通过某种渠道表达出来,形成一定时期的舆论焦点。《论坛》连续两期的“关注教育公平”的话题引起了市民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期《论坛》结束后,有关教育公平的话题将暂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相信社会从上到下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不会就此结束,近来,从各个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多种改善教育公平现状的措施已经进入谋划或实施阶段。我们更加相信社会整体的关注就是问题解决的开始。

  教育公平观要符合国情

  陈敬根(大连海事大学高教所助理研究员)当前,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无疑对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针对这种问题的各类思想观念必须依托于我们现实的国情。教育公平具有场境性特点,谈论现行教育是否公平及如何实现教育公平都离不开由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场境,期望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等条件下的国家或同一国家内处于不同生活条件的阶层、个体拥有完全一致的教育公平的观念只能是徒劳的。追求教育公平必须考虑各种场境条件,同时也只有将教育公平放在具体场境条件下才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文盲、半文盲公民的绝对数量较多,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人均占有教育资源比例较小,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较少等,都严重影响着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树立如下教育公平观:我国现在的教育是一种多样化的教育,教育资源还不允许我们追求结果上的公平;巩固和继续普九教育是我国现阶段追求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中等产业教育,既可为国家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又为更多的人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高等教育阶段重点关注入学选拔考试的公平,并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

  堵住升学的灰色通道

  武海义(东北特钢集团员工)表姐的儿子今年读初三,他从初一起就被妈妈逼着去上奥数班了。每每看到这孩子愁眉不展的样子,我的心总会隐隐作痛。逼着孩子去学并不适合自己的奥数,无非是为了考重点校时增加一个加分的筹码。

  其实,奥数加分不过是隐藏在诸多招生加分背后的冰山一角。诸如此类还有各种名目的“定向生”、“保送生”、优秀班干部加分、三好学生加分……招生加分的猫腻名堂繁多,举不胜举。这些升学灰色通道的存在使得本来相对平静的校园成为家长实力的较量场。君不见,为了获得加分,一些家长甚至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改换民族;一些家长拉关系、跑路子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弄到一个“三好生”、“优秀生”的光环。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三好生”等荣誉称号的纯洁性,更严重的是滋生了教育领域的腐败。

  如何还招生一个社会公平,真正堵住灰色通道?窃以为,一是加分必须规范化、透明化,真正从“暗箱操作”中走出来,让被加分者接受大家的监督与评议。二是逐步将“三好生”、“优秀生”等荣誉的评选与加分制度脱钩,从根本上杜绝拉关系、跑荣誉等不良现象,还优秀学生评选的纯洁性。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曹君(社区工作者)毋须讳言,在现实的教育领域里,经济利益决定教育程度的现象确实存在,像进个重点校要拿钱,进个重点班要拿钱,“分不够,钱来凑”已是人们眼中司空见惯的事。在历史形成的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把教育推向市场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我认为教育虽然不能摆脱市场的影响,却不应该完全由市场来控制。应该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深刻而坚定的认识,那就是办教育不是搞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教育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且对实现社会民主具有巨大作用,同时,教育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无不凸显教育的公益性,即非营利性。由此可见,为了营利去搞教育,从根本上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当然,对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形成的教育不公平弊端,解决起来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首先必须从观念上认识到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导向。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树立这样的意识,自觉抵制那种只围着利益转的不良倾向;同时,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当在如何有利于实现公益性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为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公平创造条件。

  “择校费”不该决定命运

  小青(某设计公司员工)初中时我曾经有过一男一女两个同桌,两个人都很聪明,女同学的成绩更胜一筹,但现在他们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转折点就在中考后的“择校”上。家境富裕的男同学通过择校进入重点高中,高考时通过改变户口以较低分数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事业一帆风顺。而家境拮据的女同学由于没钱交“择校费”,只能选择一所普通高中,从一所偏远的师范学院毕业后又回到我们的小镇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能力公平”的阶段,只要能力一样,就应该获得一样的教育机会,这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但是从我这两个同学的例子来看,金钱在某些地方仍然在起着作用,在给“能力公平”的天平施压。

  当然,教育资源也不可能完全平均分配的。最近听说,河南省取消了所有省重点中学称号,不许设重点班、快慢班,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我想为“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叫好,但是在现有条件下追求教育资源绝对平衡的分配并不现实,我们需要的也不是一刀切的平等。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只能是低效配置,而资源自由流动到效率高、质量高的重点校,可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也符合能力公平的竞争原则。要做到既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又保证教育公平,加强制度建设,废除“择校费”等妨碍公平的不合理制度恐怕才是治本之策。

  学校莫念“生意经”

  肖德安(庄河市人事局科员)近几年来,有些中小学出现了一种令广大家长不悦的现象:有部分教师常替商家推销各种校服、书刊、作业本等商品,并强求整齐划一,学生不买也得买,对此,富裕家庭倒不在话下,但低收入家庭却叫苦不迭;还有些教师趁假日、双休日或课余时间办辅导班或补习班,由于办班是收费的,因而,另吃“小灶”的大多是家庭富裕的学生,家境困难的学生就享受不到这份优待了。对教师利用职业之便搞“创收”的行为,有的学校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制止。个别学校还巧立名目滥收费,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子女教育负担。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损害了一些贫困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在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学校或者老师关起门来另辟“求财之道”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生意经”对校园的侵袭与部分教师的师德滑坡不能说没有关系。在逐步改善教师待遇的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师德教育,每位教师都要珍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育人先正己,时时处处注意为人师表,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而全心全意念好“教书育人”这本正经,让校园远离“生意经”。因为,学校毕竟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学校建设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人心工程。

  补助发放应保证“雪中送炭”

  程绍德(普兰店市文化路15号居民):表弟是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今年春节放假回来,我见他瘦了很多,问他是不是学校的伙食太差,他说:“我每个月只有一二百元生活费,平日不仅要拣最便宜的饭菜吃,而且顶多也就能吃个八分饱,能不瘦吗?”我又问:“学校里不是有困难补助吗,为什么不申请要呢?”表弟苦笑着回答:“申请过了,没有用。困难补助的名单是由几个班委选出来的,名单中除了班委就是一些会来事儿的,哪能摊到咱们头上?”

  困难补助本来是国家用来保证困难家庭子女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一项雪中送炭的政策,但是现在在某些地方却没能发挥应有作用。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在眼下的大学校园里是否很普遍,但既然有的学校发生了,那么其他学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把困难补助发放给真正需要的人,我以为,作为学校,首先不能把困难补助金的发放权下放到各班级后就万事大吉,还应当对各个班级选出来的名单进行严格审查、公示和评议。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消费监控,筛选出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把有限的困难补助金发放到这部分学生身上。

  用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

  王柱森(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训练部协理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受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起来比较难;解决得好坏,可以折射出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大连的流动人口相对比较少,且不集中,建打工学校似乎不太可行。最好的办法是效仿我市计划生育管理的做法,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也进行属地管理和社区管理,凡是适龄儿童就要就近入学。当然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来约束家长、学校和政府,严格执法。家长要送孩子入学,完成义务教育的责任;学校要收孩子上学,不得歧视,不能乱收费用;政府要对学校、家长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设立相应的倾斜政策保证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另外,社区也应该把解决本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作为关系社区稳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当然,用法律保障义务教育,前提是人人要学法、知法。笔者曾经听到一位外地务工者问:“不是义务教育吗?怎么还收这么多钱?”城市里学校的收费可能比乡村高一些,但义务教育不是福利教育,不是上学不交钱,而是每个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制教育。由此看来,宣传和执行义务教育法还要在深入上下一番工夫。

  留住农村教师

  赵平(瓦房店市体校教师)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楼都焕然一新,危、旧校舍基本消灭,硬件环境已完全改观,可与城市媲美。目前城乡教育的差别主要在软件上,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还相当薄弱。目前,北三市每个市的农村都有800余名民办代课教师,他们大都不是师范科班出身,没有相应的学历;就是公办教师,其学历与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少数中小学教师缺编,个别学校60多岁的老教师仍然站在讲台上讲课(这在大学都少见),英语和计算机教师则更为缺乏,这些都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就不惜财力,舍近求远地把子女送到县城去读书,县城里(因为他们的师资力量也不强)的富裕家庭再将子女送到市内,一级一级地往上流动,为的是子女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造成农村教师缺乏根本原因就是艰苦、落后的环境无法留住教育人才。留住农村教师靠发展,也靠待遇。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我们迫切希望农村师资状况能够得到逐步改善。

  下期话题

  近些天,《狼牙山五壮士》从小学五年级课本调整到四年级自读课本中的新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刘翔入选小学课本”、“姚明将被推举为劳模”等新闻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这几个新闻引出了一个共同的关于“榜样”的话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榜样,代表了那个时代大众的价值认同。更有些榜样(如雷锋)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教育影响了几代人。可以说,这些榜样共同印证了一个认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已十分丰富,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已深入人心,我们是否还需要榜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

  欢迎参与下期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的讨论。来稿请结合所闻所感,具体谈一谈:我们是否还需要榜样?现代社会榜样有哪些作用?你心目中的时代榜样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来稿内容要有理有据,切忌空谈泛论。截稿日期为2005年5月9日。来稿请寄:中山区民康街15号大连日报社理论部《论坛》专版编辑收。邮编:116001;电话:82560513。或发E-mail,信箱地址:malp@daliandaily.com.cn.

  敬请来稿时留下联系电话。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