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志浦王悦芳伉俪谈振兴潮剧:敬业培养普及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2:04 大华网

  本报记者鄞镇凯

  王悦芳女士说话诙谐,她指着李志浦先生对记者说:“我是师姐,他是师弟。我是1954年进怡梨潮剧团的,他1956年才吃潮剧饭,跟我同个团。”

  提及潮剧,这对潮剧伉俪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如数家珍说起半个世纪以来潮剧界的逸闻趣事———

  李志浦先生说,四十多年前,吴南生同志经常拨冗到他们广东潮剧院创作组,同编剧们讨论剧本、“磨”戏、“炼”戏。有人对此不理解,说吴南生同志何苦如此呢!吴南生同志听到这种议论,笑了,给自己取了笔名“何苦”。

  李志浦、王悦芳伉俪记忆犹新:上世纪60年代初期,正当国家遭遇经济困难时期,汕头地区的党、政机关为了保证潮剧演员能练好功,特批每个演员每月口粮33斤大米,比一般居民多出9斤。地委书记罗天、副书记李雪光多次在夜间开完工作会议后还到潮剧团练功房看望演员。

  王悦芳女士怀念着他们广东潮剧院青年潮剧团到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潮剧电影《刘明珠》的日子。那也是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的经济生活很苦,下饭的菜是盐腌番茄,但演员们吃得苦中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只有一个:让潮剧通过银幕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

  他俩认为,潮剧的现状不尽人意之处甚多,“振兴潮剧”重在做实事。他们对此提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

  发扬敬业精神

  李志浦伉俪认为,潮剧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其中重要的因素除了各级领导重视关心以外,就是职员们思想中有一根坚挺的支柱———热爱潮剧事业的敬业精神。李志浦先生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广东潮剧院创立时,编剧创作组共有谢吟、洪潮、魏启光、林劭贤、王菲、李志浦6人(这6位为潮剧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李志浦先生“硕果仅存”),这6个人没有一个孬种,为着多出好剧本,个个呕心沥血,整天生活在剧本中,几乎没有上下班之分。王悦芳女士说,为了演好戏,演员们在台下除了正常的排练,还在暗地里研究科学发声,琢磨人物性格……潮剧界的人,大都有“磨”的精神,编剧“磨”剧本,演员“磨”角色,乐队“磨”弹奏,舞美“磨”设计……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门撰写了《粤剧应该向潮剧学习些什么》的文章,其中就赞扬了潮剧人士勤奋刻苦的精神。“磨”,是潮剧界的精神资源,振兴潮剧,应该很好利用这股资源。

  培养新的观众

  李志浦先生认为,振兴潮剧,培养新观众是一个关键。他说,观众要靠戏来吸引,戏要靠观众为基础,为动力,两个环节紧紧相扣,一方松动,一方就落空。他还认为,我们已经失去几乎两代的观众,因此,要切实着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从基础做起,花大力气培养青少年观众。他认为多年来学校偏重了升学率,忽视了美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一些青年人浅薄无知,对传统文化、乡土艺术嗤之以鼻。这种情况国内外均有类似。许多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受到新的文化潮流的挑战而面临严峻的考验,积极的反应态度是从青少年抓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传承方法。其中如东亚某国,全国只有两个歌舞伎剧团,还经常不满座,为挽救这个艺术品种,该国政府当机立断,通过有关职能部门规定高中生每年至少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一两次歌舞伎。同时在首都建立了一座剧院,专门演歌舞伎。兄弟剧种、外国艺术界在培养新观众方面种种有效做法,我们应该很好学习。

  李志浦先生建议:成立振兴潮剧领导小组,由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来牵头。

  普及提高并重

  李志浦先生说,有人把振兴潮剧的希望寄托在“广场”戏上。他不同意这一观点。

  他认为,艺术回到民间,这是好事,潮剧应该普及,应该让老百姓有戏看,看得起戏,潮剧在城市大剧院里演,票价太贵了,一般工薪阶层的人都看不起,更甭说农民,所以“广场戏”解决了广大群众看戏难的问题,是潮剧普及的好路子。但是,广场戏的弊端很多,不得不注意。

  他说,广场戏是“戏中”(潮剧经纪人)的天下,“戏中’的收入与演员薪水倒挂,甚至差距很大,一个“戏中”介绍了两夜戏,其收入就超过了主要演员三个月薪金。此其一。其二,在“广场戏”市场中,国有制剧团争不过民办剧团,因为民办剧团经济往来可以“灵活”,据悉,有的“戏中”与某些乡里的“老大”搭上了“铁结”,已定上了10年后的某场“老爷戏”。其三,“广场戏”由于条件限制,演员、舞美、音乐、灯光等等方面的艺术技术未到位,使潮剧的整体形象大受损。其四,一些演员,甚至名演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演出时只重卖弄技巧,不注意塑造人物形象,降低了艺术的水准。

  李先生建议创建潮剧样板团。样板团由潮剧界各路精英组成,由政府扶持。样板团承担好剧本的立体工作,负责本市对外的文艺招待演出。重大节目,外宾来访,我们大可由样板团担纲负责演出,何必花大价钱叫一个歌星来唱一二支歌?

  把潮剧样板团打造为我市的一个文化品牌,这是提高潮剧的重要举措。人物档案

  李志浦,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潮州市人,1931年出生;1956年被聘为怡梨潮剧团编剧,从此走上潮剧的不归路。先后编写了《孟丽君》、《穆桂英》、《安安送米》、《张春郎削发》、《陈太爷选婿》等70多个剧目。

  李先生的剧作,情节曲折生动、文词优美、雅俗共赏。尤其是一些富有潮汕地方的人文风情的剧目很受观众喜爱。

  《张春郎削发》于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省市有关部门重奖,被拍成潮剧电影发行海内外并为诸多兄弟剧种移植。《陈太爷选婿》参加1991年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演出,获一等奖;1993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南方片·四川成都)”,获优秀剧目奖;1994年获第四届文华奖。

  李志浦先生的剧作语言优美、质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得益于他兴趣广泛,善诗擅联喜谜乐书,一剧之余,著述甚丰。至今出版的专著有《还珠楼联稿》、《潮剧春秋》、《还珠楼吟稿》、《李志浦剧作选》等9部。一业之余,他还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汕头中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汕头岭海诗社副社长。

  王悦芳是李志浦先生夫人,潮安人,1954年进入粤东怡梨剧团当演员,广东潮剧院成立以后,是该院青年潮剧团演员,从艺十多年,塑造了众多的舞台人物形象。上世纪60年代初参与潮剧《刘明珠》的拍摄,在剧中饰老妇人。1966年“文革”之后,被迫转业,直至临近退休才“归队”,艺术青春已被耽误。身离舞台多年,心系潮剧不变。(来源:《汕头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