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圈的形成有自身规律 长三角暂缓考虑扩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7:25 东方网

  东方网4月25日消息:受泛珠三角模式启发,长三角“扩容”压力不断。但是,经济圈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暂缓考虑“扩容”对提高长三角城市间协作水平、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更有好处。

  区域经济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异军突起,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因为长三角实力增强和在招商引资等方面逐渐显现的“品牌效应”,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南方提出“9+2”泛珠三角概念之后,长三角“扩容”问题就争论不休。上周,又有学者就长三角“扩容”问题进行了讨论。

  长三角经济圈其实是伴随浦东开发开放形成、壮大的。十几年前,苏州、嘉兴等地提出“接轨浦东”的口号,成为长三角形成的最基本动力。以上海为核心、苏浙15个城市为两翼,长三角如今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一体化水平最高、发展态势最好的区域经济板块。

  在9+2泛珠三角模式的启发下,更主要是在苏浙其他城市和安徽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城市希望加入的压力下,长三角“扩容”呼声不断。从一年来的争论看,支持“扩容”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腹地关系长三角的发展潜力——扩大腹地至少能给长三角提供更多的低成本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为此,江苏有学者提出“3+2”泛长三角模式,建议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安徽、江西全部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上周末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院举行的专家论证会上,就有学者因为珠三角先行一步把江西纳入其中而抱怨长三角“扩容”步伐太慢。

  笔者不以为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如果行政区划说了算数的话,无论周边城市把“接轨浦东”的口号喊得再响,密集的台资企业应当首先看中的是上海近郊而不会有昆山等县市的机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经济圈的形成有内在的规律性,比如地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等。把长三角16个城市作为一体化的经济圈,依据了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念,但更主要的是这些城市间密切的经济关联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16个城市进入“你离不开我,我少不了你”的阶段。这迫使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坐到一起,谈基础设施的对接共用,谈产业的错位互补,谈政策的相互衔接和公开透明,等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在需求,就没有区域经济的概念和一体化的必要性——传统农业社会尽管“鸡犬之声相闻”但人们“老死不相往来”,日子不也过得有滋有味?

  区域经济既然有“圈”的概念,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半径。这样的半径不是依靠简单的行政区划,更不能为了追求规模和腹地而任意“规划”。而且,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暂缓考虑“扩容”对提高长三角城市间协作水平、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更有好处。选稿:实习生王斌来源:华东新闻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