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古树·酸豆篇古风 韵且作证(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07:33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海南古树·酸豆篇古风韵且作证(组图)
南山酸豆林举世罕见,南山树屋遗世独立。

  古树无声,古树亦有声。

  每一株古树,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古树亦有魂。也正因为有魂,生命之树才会历千百年而常青;

  一棵棵历经磨难的古酸豆树,犹如一位慈祥而长寿的老人,

  心如止水、从容镇定,见证世间的变幻浮沉……

海南古树·酸豆篇古风韵且作证(组图)
儋州中和3株老酸梅,据传已有千年树龄。 梁振君 摄

  接过顽童从树上扔下的一枚酸豆果,剥掉其褐色的外皮后置于嘴内细嚼,一股酸甜的味道,让人顿觉神清气爽,那停留在舌苔上的淡淡酸味,仿佛飞云叠翠的酸豆树的枝叶,回味无穷。
海南古树·酸豆篇古风韵且作证(组图)
街头摇曳的酸豆树,为美丽鹿城增添一份妩媚。

  这是我和酸豆第一次接触。

  4月,正值春意盎然时。我自海口出发,途中在儋州、三亚等地逗留采访,最后折回出发地。此行的目的,在于寻找那四季常绿、树型优美、许久以前就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酸豆,还有那酸豆背后的故事。

  中和酸梅·古风遗韵

  对酸豆树的寻访,始于儋州中和镇。据传那里3株上千年酸豆树,曾是大文豪苏东坡当年饮酒观弈的地方。

  车子驶过中和大桥我们便来到了中和镇上。中和镇不大,镇上熙熙攘攘,街道拥挤,举目皆人,似乎与其它乡镇无异。但街道两边的许多人家门前贴着的自书的楹联,细细品之,辞意高古,书法也颇见功底。

  据记载,苏东坡曾在此地谪居3年(公元1097年-1100年)。由于苏东坡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数百年来,这里的人都爱吟诗作对,久而久之中和镇享有了“诗对之乡”的美称。

  中和的3株老酸梅,就长在镇政府内。

  循绿望去,老树青翠的球形树冠尽情舒展着,自然低垂的嫩枝条不时随风轻轻摇曳。置身树下,清风拂面,凉爽无比。

  46岁的中和镇文化站站长朱壮才,在3株酸豆树旁生活已二十余载,“在夏季,这里是中和最凉快的地方,据说苏东坡常在这3株酸梅树下饮酒和观弈”。

  自帝都京华贬到南荒蛮岛的苏东坡,初至儋州,所居住的官舍是几间茅屋而已,而且“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但仕途的不得志和生活上的穷困并未让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文豪沉沦,相反,谪居琼州的他倒另有一番闲情逸致。据传,当时昌化军军使张中,对苏东坡十分仰慕和敬重,不仅私自违反朝廷规定,让苏东坡既住官舍,还经常与苏东坡的儿子苏过对弈。不谙棋艺的苏东坡竟也时常饶有兴趣地坐在旁边观棋,“对此,有苏东坡的‘送昌化军使张中诗’为证:‘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朱壮才说。

  据朱壮才介绍,从唐至近代,千百年来,中和一直是儋州的州治所在。今天的镇政府其实就是昔日州府旧址。在3棵酸梅树下,有几处石墩,据说就是当年州府衙门留下的古物。

  坐在石墩上,抚今追昔,古人的流风遗韵也已化作历史长河的点点滴滴。惟有那3株苍老的酸梅树,依旧蓊郁挺拔,无声地诉说着那久远的历史。

  南山酸豆·千木成林

  海南的酸豆,最出名的莫过于三亚南山的酸豆林。在前不久结束的全省古树名木调查中,酸豆树名列第二,其中数量最大一处就在南山。

  在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内,有世界罕见的海岸沙坝,在这7公里长的沙坝上,矗立着3000多棵酸豆树,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呈原始状态的热带滨海酸豆树林,亦是不可多得的世界奇观。去年年底,三亚绿委办的孙文强陪同国家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到此考察,发现生长在沙坝上的酸豆树,岁数一般超出100岁,部分存活时间更长,达200多岁。

  跨过一座极短的小木桥,穿过一家木制咖啡屋,我便来到了沙坝下方。仰首望去,只见沙坝上的酸豆虽不如中和的枝干粗大,甚至显得些许“清瘦”,但如此之多挺拔俊秀的酸豆群生一处,煞是罕见。它们纵横交错,却又似乎有约在先,互不侵扰。

  沿着木板铺成的路爬上沙坝,眼前的景致不禁让人叹为观止,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观音就在左前方,烟波浩淼的南海也近在眼前。绵延7公里长的酸豆林,俨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根植在绵延沙坝上的酸豆林,竟也能用来建屋。美国一家树屋公司在酸豆树上投资兴建了数栋树屋,其外形状若鸟巢,样子十分奇特别致,可谓浑然天成。

  走过颤悠悠的木吊桥,来到树屋中,我恍惚间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但闻得树上的鸟儿卖力地啾啾鸣叫,树屋下方数只黄色的不知名的小蝴蝶正动情地演绎蝶恋花曲,涛声夹着南山的钟声同时传入耳里。慕名前来观赏树屋的几位上海游客,甫见到建造在酸豆树枝桠间的树屋,亦对其构造之奇特啧啧称赞,争先恐后拍照留念。

  距离酸豆林不远处,一株据传树龄超过500年、被雷劈去大半树身,但仍然顽强存活下来的酸豆古树,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株被当地人称为“酸豆王”的古树,生长在南山百亩荷花池畔,树高10米,直径超过2.5米。据南山村内一些百岁老人回忆,这是方圆几十里最老的一棵“罗晃子”(酸豆树在当地的名称)。

  有关资料记载,酸豆王“树高八丈,荫遮五亩,铁杆虬枝,满树藤萝,后遭雷击起火数日不熄,成了枯木”。几十年后,老树枯木逢春,仅存的半边树干又奇迹般地萌发新芽,顽强地支撑着一杆老枝,每年仍花繁叶茂,果实累累,远近闻名。

  观蝶飞燕舞,闻林响鸟啾。劫后重生的“酸豆王”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目光慈祥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如今,这株只有半边树身的百年酸豆树生机盎然,与树旁石刻:“树龄五百年,雷击仍等闲;历经风和雨,英姿留人间。”相映成趣,成为南山游客喜爱的景观之一。

  三亚酸豆·市树传奇

  在海南众多的树种中,酸豆树不平常的还要算它特殊的“社会地位”———三亚市树。

  仲春,鹿城三亚的阳光已是如此热情。置身其中,一不留神便会误以为掉入夏日。惟有街头新吐的酸豆树枝叶,还有那不停地在枝头上啾啾闹春的鸟儿,始让我们缓过神:这里依然是春天。

  恰如三亚的阳光,年过六旬的老人杨飞絮待人十分热情。

  自1957年起,杨老一直在三亚林业局从事造林工作,直至1999年才退休。42年的造林生活使杨老对三亚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感情。而对于酸豆树,杨老的感受尤为深刻。

  酸豆树枝条很有韧性,抗风能力也很强,而且生命力极其旺盛。每逢刮台风时,抗风的一面即使被刮得枝条断开,树叶荡然无存,但背风的一面依旧郁郁葱葱,浑然无事,不久后抗风的那面也会重新吐绿,杨老说。

  杨老告诉记者,酸豆树树体巨大,枝叶浓密,耐旱、抗风寿命长,是优良的庭院和街道绿化树种,也可作草坪孤立风景树,这是酸豆树从诸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三亚市树的“法宝”。

  获得市树殊荣的酸豆树,在三亚许多地方均能觅其踪影。位于三亚市区的解放二路、三路和新风路的街道两旁就种上了酸豆树,其中解放二、三路的酸豆树是前年才种上的,新风路两旁的酸豆树则已生长七八年。由于酸豆树长势较慢,这些种植在三亚市区的酸豆树至今胸径约七八厘米,高2米-2.5米。驱车在街道上,两旁的酸豆树不停地擦身而过,尽管尚未长成大树,但那一眼碧绿足以赐予我们一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

  在三亚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里,酸豆树的影子更是屡见不鲜。由于酸豆木质坚硬细密,三亚农民多以其木制做牛车车轴、车轮和砧板。

  而在三亚渔民的生活里,酸豆更是不可或缺。渔民们经常把酸豆果作佐料来煮鱼汤,酸酸甜甜的,味道极其鲜美,既营养丰富,又很开胃。三亚的许多海鲜店亦是如此,且赚得不少“回头客”。

  杨老说,每逢夏季来临,当地人都会把酸豆果的外皮剥去腌在坛罐里,待过些时日取出冲水喝,酸豆水酸里泛甜,味道极好。

  而三亚人对酸豆的感情又何止这些。

  呷了一小口茶,杨飞絮老人记忆里关于酸豆的故事也随之娓娓道出。“解放前,酸豆树竟成了‘放哨树’,酸豆果也成了穷苦人家的救命口粮”,他说。

  上世纪50年代末,崖城镇梅山村的一位老人给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解放前,梅山村种有许多酸豆树,那时游击队员经常来梅山村活动,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村里面便挑一个善于爬树的小男孩,让他爬上村口的那株最高的酸豆树上放哨,一旦发现敌人朝梅山村方向来,便在酸豆树上挥动红布作为暗号,让游击队员赶紧撤走。

  在那个艰苦年代,革命者饿了、渴了,时常采摘酸豆果作为粮食和水的替代品。酸豆,它陪伴革命者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在三亚许多农村地区,酸豆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不少村庄甚至立下村规民约来保护古老的酸豆树,一旦发现有破坏酸豆树的行为,村民们都会自觉上去斥责和加以阻止。

  杨飞絮说,梅山村,角头村……这些村庄的名字无不与酸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村民们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其对酸豆的喜爱。

  步行在夹杂着些许春泥味道的乡间小路上,我们依稀能从沿用至今的各村庄的名称中,读懂酸豆,读懂藏匿于乡野间的酸豆背后的故事。

  作者:海南古树·酸豆篇古风 韵且作证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