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给不让座者扣“帽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07: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公交车上,手抓着扶手不住地摇晃,而身边坐着的年轻人却没有一个起身让座。在昨日《齐鲁晚报》D12版刊出的一则图片新闻上,记者评论道:“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请多关心一下身边的老年人。”

  老实说,有关公交车上让座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单看标题就知道肯定又把道德差、素质低等“帽子”扣向不让座者,像这种委婉的劝诫很少见。

  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可谓老问题了,有人称之为公交车上的“道德危机”。著名学者王彬彬研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当作应当遵守的公德,这或许正是公交车上的“道德危机”频频出现的一种原因。

  王彬彬对公交车上的道德行为作出了公德与私德之分。公德就是诸如上车买票、不吸烟、不乱喊叫等。而私德呢?诸如上车时让老弱病残孕先上并且还扶上一把,在车上不但不乱扔垃圾并且还把别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来。一个公民对公德的遵守是天经地义的,而一个人的行为放射出私德的光辉,则意味着他并不是在尽应尽的“社会义务”。这样的人,社会对他应当报以特别的敬意。

  而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当属私德范畴。乘车是一种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付出了同样的车费才上车的,从法理上讲不存在一些人“理应”为另一些人让座的问题。而一个人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他就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

  但长期以来,人们却把本属个人私德范围的让座行为纳入了社会公德的范畴。让座了,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而不让座就是缺德、素质低,这就使得人们产生抵触心理:我也是花钱乘车的,凭什么说我不让座就是素质低?

  事实已经证明,靠谴责解决不了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我们需要调整的或许是教育思路:对不肯让座者变谴责为劝导,别再声色俱厉地说,你们不肯让座是“缺德”,是“素质低”;而是对他们说,你们可以不让座,但让了就是在行善,这样一来,也许情况会好些。(朱之染)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