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逝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0: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逝世(组图)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逝世(组图)
悼念花圈占据了半个客厅。

  综合新华社电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费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女儿:“爸爸,安息吧!”

  记者昨晚赶到了费老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家中,寂静的小院里臂戴黑纱的人们步履匆匆地在忙着准备费老的后事。

  客厅已经被布置成了灵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送来的花圈占据了半个客厅,空气中萦绕着淡淡的菊香。费孝通的女儿费宗惠、女婿张荣华的花圈摆在最中间,挽联上写着:“爸爸,安息吧。”

  记者在费老家里没有见到他的家人,负责接待的是费老的学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他告诉记者,费老的家人正在书房内商量为费老治丧的相关事情,费老去世后,其家人一直很忙,昨天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因为事情很多,所以不能接受采访。他透露,费老是因癌症去世的,但具体病情他并未多说,只是说已到后期“扩散了”。记者的现场采访,不时被前来送花圈的人们打断。

  据悉,费孝通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月29日在八宝山举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马戎告诉记者,无论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费老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都弥漫着一种哀伤的气氛;无论是费老的学生还是曾经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费老去世的消息都让他们格外悲痛。有些费老多次去做过调查研究的村寨,农民们听说了这个噩耗也托人打来了电话。

  “心殇难复愈 人天隔几许”

  田野调查是费先生学术研究的一把利器。但要不是这种强烈的实践精神的驱使,1935年,他的新婚夫人王同惠也不会在如花的年纪就香销玉殒,留下蜜月中的费先生空自伤悲,留下那块墓碑默默地记录着这对新人的生离死别: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先生立”

  这篇墓志铭于今读之,仍有感天动地之感。王同惠女士葬于梧州。1988年12月费孝通谒同惠碑,睹碑思人,百感交集,赋诗一首,犹叹“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并告慰同惠在天之灵。 生死爱情

  对中国社会学“用尽一生的爱”

  费先生不仅重建了我国的社会学,更开启了我国社会学界的良好研究氛围。他非常重视社会学的本土化,强调实地调查,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好几次,云南、广西、海南、甘肃等地他都走遍了,而且重点放在农村。他常说自己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一生富民”,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为人民能否富裕起来而努力。

  纵观费先生的一生,他的为人参政与学术研究,无不体现了他的这一基本立场。自上世纪30年代《江村经济》出版以来,青山踏遍,万水留名,一路涉过湍急的河流不可尽数。田间巷陌,饥餐渴饮,披千里月色,走万户人家,对于草创之初的中国社会学真可谓“用尽一生的爱”。

  在骨子里,费老深得传统儒家哲学的影响,这从他晚年给《读书》写的一系列文章都能清楚地看出来,可以说,儒家的“经世致用”也是费先生学术和政治生涯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支柱。他批评韦伯的value-freesoci-ology(与价值判定无涉的社会学)的价值观,更愿意在儒家哲学的火力支援下走一条折中的路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不仅要向里奇所代表的学院派发起挑战,要将欧美人类学中的“文野之别”带入一条颇为讲究实际的研究路径中去。

  在学术问题上,费先生要与“持不同意见者”争个面红耳赤,在原则问题上,他更不会退后一步。1952年院系调整,社会学取消。费先生为之心痛,为之奔走呼号,他不顾当时政治环境,直言进谏甚至苦苦哀求,希望为社会学留点血脉。虽然结果被驳回,但也可一窥他的良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费先生的离开再一次削弱了这个本已式微的文人传统,但他的精神却将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一生富民

  中国社会变迁少了一位见证人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陆学艺:

  每年春节我都会去费孝通先生家里给他拜年,今年春节他住院我没能和他见上面,原打算明年春节一定补上,可没想到……只要身体允许,费老都会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带学生、下乡调查、写书。

  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

  他曾经是国家领导人,但他更是一介书生、一个学者。他非常热爱人民,所有的思考都在想如何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使人民依靠当地的资源过上好的生活。他总是有步骤地把学生送去国外,同样也是希望我们回来以后能报效人民,为此他调动了一切个人的资源。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关宝: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跟随他先后到苏南、温州和甘肃考察。在苏南我们看到那里人多地少,农民完全依靠土地的产出已经不足以维持温饱,而完全的工业化、城市化又受到户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费老对此提出了江苏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即在当地开办适合农村发展的工业企业。可以说这种建立在原来农村集体化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后来整个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启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豪兴:

  费孝通先生对江村调查资料的整理是1936年秋天去英国伦敦政治学院留学的船上完成的,采用了他193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时俄籍导师史禄国建议的功能主义方法。抗战期间,他从英国经越南西贡到昆明时,选择了当地禄丰县的禄村进行调查,这是一个受工商业影响较小的内地“纯农业”类型村庄。以后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他选择做调查的昆明附近的易村和商业发达的玉溪玉村都各有特色。这充分说明了费老的治学严谨、不以偏概全。

  《读书》杂志执行主编黄平:

  对于中国学界来说,费孝通先生的逝世是个很大的损失,甚至不仅仅是说少了一个泰斗级的人物。费先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见证,也使得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世界上占了一席之地。

  费先生见证、参与了中国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社会大变迁,他在20世纪30年代就写出了《江村经济》,该书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一个典范。近几年,费先生针对动荡的世界局势,提出21世纪全球各种不同文化应该遵循“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原则和平相处。 后人评说

  费孝通年表

  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学校教育的家庭。费孝通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928年费孝通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当研究生。

  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调查当地社会形态,迷路误踏虎阱,妻子出林求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1936年赴英国留学。

  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江村经济》,又译《中国农民的生活》。

  1939年出版英文版《PeasantLifeinChina》,该书译为《江村经济》

  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于民主爱国运动。

  1945年~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

  1952年~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7年~198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人类学教授。

  1978年~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起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1980年~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80年春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

  1981年春在英国伦敦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

  198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85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亚洲文化奖。

  1996年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职务,于民盟七届五中全会被推举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1999年出版《费孝通文集》。2005年在北京逝世。(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