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费孝通的一件往事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3:15 人民网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在世界上都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他之所以在学术上取得令世人景仰的成就,除了他的天分,最重要的是他一心向学、严谨求实的学者精神。

  1935年夏,25岁的费孝通和王同惠女士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朴婚礼。三个月后,这对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系的新人共赴大瑶山瑶族社会考察,为写作社会学著作积累原始材料。他们晓行夜伏,一路涉过充满了危险的山道。由于费孝通在路上误陷虎阱,王同惠女士不幸牺牲在寻找救援人员的路途中。为了学术,费先生不畏艰险,甚至自己的新婚妻子也牺牲在研究学问的路上。正是有了这种忠实做学问、不怕牺牲的精神,他才写出了在社会人类学中占据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等著作,他的真知灼见至今仍然惠赐后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坦途”,任何学者要取得成绩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费孝通先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是,今天的学者专家们却很容易出名。如一位社会学家前不久发表了一篇调研报告,称中国的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这一“研究成果”甫一问世,立刻引起轰动,这位社会学家也一夜成名;还有专家通过“研究”宣称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当然也引起轰动效应。可惜的是,人们对于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一片质疑之。可是,那些学者专家们根本不在乎人们的议论,在追以出名为时尚的今天,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了。

  但是,我们仍然要问,作为学者的责任在哪里呢?象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一心向学、严谨求实精神在哪里呢?正是秉承着忠实做学问的精神,我们的前辈学者才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今日的学者仅仅凭借制造轰动效应,能够取得真正的学术成果吗?

  确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让学者的成长备受考验。

  有人曾经说,我们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走想死亡,没有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没有了社会责任感。这话当然有些绝对,但是也符合部分现状。我们并非不允许一个学者犯错误,但如果一个学者仅仅靠制造轰动效应,哗众取宠来博取虚名,就不但有违科学精神,更有违良知了。

  如何面对滔滔物欲,怎样做到不随波逐流?这是每一个从事学术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鲁迅先生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陈寅恪先生能够坚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钱中书先生能够拒绝研究者们赠与的“钱学”的无上荣誉,费先生为学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些才是前贤的风范,后世的楷模。

  先贤已逝,风范长存。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撰写过一副对联,“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现在的中国,太需要这种耐得住寂寞、严谨求实做真学问的学者了。假如被人们誉为“社会良心”的学者们也竞相追逐名利,那不但是学者们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马国川)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