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俗文化传承也防“假大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5:15 人民网

  网友:李亚广

  这些年来,由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一些城市与时俱进地掀起了民俗文化发展的新热潮。一些城市的学者、专家更是适时就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既有建议把当地传承了几百年的“民俗活动”办成西式的“狂欢节”,以提升城市形象,又有提倡在城市的某个显眼位置建个“民俗文化大观园”,好打造城市旅游文化品牌,云云等等。

  好一个“狂”字,一个“大”字!此等口气,似乎无不彰显了国人敢为人先的大胆创新之勇气。在一些人的眼里,文化的传扬无“大”不足以有影响力、吸引力,要“创新”就非得讲气氛,讲排场,讲“拿来主义”。但他们又何曾想到过,因“大”而忘“小”,因“创新”而“弃旧”,此正是中华民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被遗忘流失的沉痛教训!

  君不见: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民间传统文化部分化为乌有。自然的名山被改造成了经济的名山;古建筑陷入了“开发性破坏”的怪圈;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一堆瓦砾;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由此想来,文化的传承,又何必只讲大场面,求大气势?文化的传承,关键是该保存的要保存,该创新发展的才融入创新的元素。可之于这些,我们自问都做到了吗?一边为增强名山的知名度而搞经济开发,为扩大粤剧的影响力而办艺术节大造声势,一边却是名山环境被破坏失其自然真实性,粤剧大表演舞台背后青少年人才空缺……如是种种,发展文化充其量也只算是个异想天开的“空架子”罢了。

  既然说,“民俗”是民众喜闻乐见、雅俗有度的文化艺术活动,那就决定了此类文化活动,绝不是都要以“狂欢”、“大观”为吸引眼球。也许,一般性的“民俗活动”只有从容和谐地进行,才显百姓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夙愿,又何必非来个美女加模特秀的“狂欢”?

  窃以为,无论“狂欢”也罢,“大观”也罢,当文化的传承乃至创新是一味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前提,文化的发展是容易滑向“假文化”之危险的。因为假若文化太作秀了,那时陶冶人之性灵的就不再是高圣的精神韵,而是充满了与权贵利欲无异的低趣铜臭味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其实质应是人之精神、人之品质的优良文化传承,而非经济利益得失追求。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