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说这不是完美的告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玫

  知道陈逸飞先生是因为他的画。

  15年前一个春天的午后,天正下着迷蒙的细雨。我们走进一家画廊。赫然就看到了那个吹长笛的金发女人。我立刻就迷上了如此优雅的画面。那是令人难以拒绝的一种美。浓重而又沉静,给你很多的思绪。那是一幅很大的复制品,并且复制得无比精美。我们当即就买下了那幅画,用当时来说很昂贵的价钱。那幅画被带回家中时已经落满了无声的雨滴。

  于是那幅画便被悬挂在墙壁上。从此就有了一个永恒的浓重而忧伤的所在。吹长笛的女人眼睑低垂,按在长笛上的手指是那么美丽而修长,就如同她吹奏出的寂静而哀婉的乐章。

  如此诗一般静美的一幅画,从此在我们的感觉中无处不在。

  从此你会经常听到,长笛声突然在你的身边缓缓响起。从此我更加喜欢在夜晚静谧的黑暗中倾听长笛曲,并固执地希望演奏长笛的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这幅画所带给我的冲击不仅仅是视觉的,因为它几乎影响了我日后的创作。后来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天国的恋人》,不知道为什么素未谋面的那位美术编辑,竟然就用了一个吹长笛女人的影像作了我那本书的封面。

  从此便开始关注陈逸飞先生的每一幅画作。从《西厢待月》,到《玉堂春暖》,到《浔阳遗韵》,总是喜欢的。

  真正见到陈逸飞先生是在去年秋天。那一次我们陪美国朋友去上海看F1比赛。到了上海便必然会去新天地,而到了新天地也就自然要去陈逸飞先生的“逸飞之家”。从前我已经几次来过这里,对店中的艺术品也总是情有独钟。那个晚上,当我们刚刚走进“逸飞之家”,陈先生竟翩然从楼梯上走下来。那么神奇,我们终于和陈先生面对面。

  4月10日的晚上就听到了陈先生谢世的消息,那么令人惊异,不敢相信。那一刻我们难过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描述。只是长久地停留在网上。只是找出与陈先生相关的所有物品,来缅怀他。

  后来在人们的一片叹息声中,得知陈先生竟是谢幕于他正在导演的电影《理发师》中。尽管我们并不了然这个一波三折的电影是怎样的故事,但是陈先生在其间所倾注的心血乃至于最终的生命,却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人们开始感慨,“可惜”、“何苦”这样的惋惜之声不绝于耳。人们都说陈先生不该如此无视疾病,甚至无视生命。

  但是陈先生早已把自己绑在了艺术的战车之上。战车一经启动,便没有任何人再能阻挡车轮的转动,甚至陈先生自己。于是,在他最热爱的那个岗位上,在结束了他的艺术的时刻,也就完成了他的生命。

  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死,陈先生应该是无愧无悔的。因为他是死在了他最热爱的电影中。陈先生曾反复说过他是那么喜欢电影。电影是他从16岁就开始的梦想。他便是死,也是死在了自己16岁的梦想中。

  谁说这不是完美的告别?

  4月12日是陈先生60岁生日。听说这一天的上海细雨纷飞。于是我们又听到那悠远的长笛声再度响起。那如歌般的。那呜咽般行走着的。那凝重的低沉的。但是慢慢地,在高音区,长笛辉煌了起来,那么璀璨而激昂……

  那是在为逸飞先生送行。

  作者简介:赵玫,作家,天津人,现任天津市文联创作室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27日 第七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