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钱花到哪儿去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9: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
本报华南分社记者 刘伯饶本报华东分社记者 吴焰 一篇报道引发两地议论———长三角人问:珠三角收入高而房价低,人们的钱花在哪儿了?珠三角人奇怪:长三角人怎么能承受如此高昂的房价? 对于长三角而言,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供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生活质量与方式;而对珠三角来说,应该有更多的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闲钱合理释放,发挥更大作用 高房价“赶跑”了长三角人的幸福感 吴焰:上一期“双周双洲”,《珠三角VS长三角:十年房价,为何此“消”彼“涨”》,比较两个区域房价的迥异走势,引起长三角不少读者反响,他们对文章中的“发现”愤愤不平:深圳、广州人均收入甚至略高于上海、温州、宁波等地,但商品房均价却相差两三千甚至更多,如果按广州房子均价5600元平方米、上海房子均价8600元平方米计算,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广州人将比上海人少花30万元。长三角人不平之余也好奇:广东人省下来的钱干嘛呢? 刘伯饶:那篇报道同样引起珠三角人议论:长三角人怎么承受得起如此高昂的房价?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刚公布: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8%。广州仅上涨4.8%,深圳上涨6.3%。如果与去年底房价相比,全国上涨2.7%,广州上涨0.6%,深圳上涨1.1%。 吴焰:上海同比上涨19.1%,全国最高。在同比涨幅超过10%的8座城市中,除上海外,长三角地区还有杭州、宁波、南京,占据半壁江山。长三角隆起房价高地,可能因为它的整体竞争力、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发展前景都为国内外看好。不过,它与广州、深圳的房价差距,不应该这么大。 刘伯饶:以广州、深圳这样的房价,许多人都嚷嚷“买房难”,可能长三角人感受更深。 吴焰:是啊,新华社有篇报道标题干脆就是:“高房价赶跑了长三角人‘富裕’的感觉”。在长三角,居民消费已经连续几年慢于GDP增长,一些地方人均购房支出增幅超过20%,在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快占到14了。 刘伯饶:是不是因为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呢? 吴焰:不,多数是在同样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曾经两次在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做过“50万元,能买什么样的房”的非正式调查,第一次是在2003年5月,第二次是在今年1月,短短1年半时间,你会发现,50万元购房款已经大大“贬值”。试问,广州人的幸福感是否因此会提高些呢? 刘伯饶:未必。富裕、幸福这类感受纯属个人主观判断。在我看来,这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自住,广州人购房支出确实比上海人少;但如果是炒楼,涨幅越快,炒楼的利润空间岂非越大? 广东人的第二套房更接近“二次置业”概念 吴焰:有种说法,认为广东房价保持稳定,除了政府政策调控及时外,与广东人改善住房的急迫程度不强有关。你以为呢? 刘伯饶:不是噢。广东人有两句口头禅:“钱是赚不完的”,但“钱赚回来是要花的”。这是广东人的生活态度。广东人花的最大一笔钱还是住房,把“安居”看得很重。 吴焰: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愿。 刘伯饶:广东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50平方米,18%的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广东人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二次置业群体逐步扩大,也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不少人走出老城区,到风景秀丽的城郊购买“靓屋”。 吴焰:上海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5+2”的生活方式正越来越被接受。 刘伯饶:5天住市区、2天住郊区?很让人羡慕啊。 吴焰:上海太大,上海人“苦在路上”。因此,很多人在市中心买一间一室一厅,以解上下班路程之苦、孩子读书之难;同时,又在较远地区买一套单价较低的联体别墅,可以休闲度周末。两套房子互补性极强。 刘伯饶:这是上海人在经济承受能力下“创造”出的精明而实用的组合式买房方式。广东人也有“5+2”生活方式,倒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套”、“第三套”房概念。 广东人消费是“享受型”?上海人消费是“成本主导型”? 吴焰:除住房外,广东人消费支出的最大领域还有哪些? 刘伯饶:应该都一样吧:住房、孩子和汽车,三足鼎立。 吴焰:说到车,上海人的“幸福感”恐怕又少了。同样买车,在上海就得多出一笔牌照费。4月份牌照拍卖均价为37355元。看来,广东人更有条件和欲望买车吧? 刘伯饶:是。2004年,广东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6.56辆,增长50.8%,买车平均单价达14.5万元。 吴焰:网上有个帖子,对比广东、北京、上海三地私车消费,很有趣:广东人是享受型,要买就要上点档次的;上海人是成本主导型,高额养车费使汽车成了“最不合算”的消费品;北京人则是工具型,人人爱车、人人想有车,倒不在乎档次。 刘伯饶:有道理。广东很多打工族,买起车来毫不含糊,直奔性价比好的中档车。他们把汽车当成提高生活质量、扩大生活空间的重要方面,低档或经济型车很难满足这种愿望。 吴焰:还有一块是教育投资吧? 刘伯饶:对。广东人非常愿意把钱花在孩子教育身上。一个朋友的小孩读四年级,每个月学钢琴、学游泳、上兴趣班,加上学杂费,平均花费3000元。 2004年末,一项在省内18个市县区进行的“广东省城镇居民收支预期调查”,13家庭把教育作为增加家庭支出的首选。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为720.40元,同比增长6.1%,人均家教费增长88.0%,在外就学子女人均费用增长46.2%。 吴焰:这几个大项算下来,广东人的大头支出比上海人似乎少许多。“省”下来的钱还有别的消费去处吗? 刘伯饶:还有两个广东特色:一个是旅游,一个是“吃”。广东人天生喜欢旅游,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增长62.4%,旅游花费增长91.2%,其中团体旅游费用增长50.4%。广东人讲究“吃”,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尽管广东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但食品支出在全国各省份中却是最高的。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达3953.3元,增长10.3%。 广东人企盼更多的投资理财产品 吴焰:房价之高,让上海人成了全中国最敢贷款、也“负债”最多的一群人。广东人历来观念超前,会不会利用贷款投资更多房产,或是其他方面? 刘伯饶:贷款买房的很多,但广东人比较务实,一旦有了些钱,就会想着提前还贷。广东人花钱也比较谨慎,由于工作压力增大,危机感增强,人们收入预期降低,加上住房、教育、医疗制度改革的铺开,人们支出预期增大。大家都尽量把钱存起来。2004年,广东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631亿元,增长13.1%。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吴焰:重视“以钱生钱”的广东人,甘心把这么多存款锁在“负利率”时代的银行? 刘伯饶:广东人其实对投资、理财相当迫切。我们在与银行界人士的一次聚会上,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使手中的钱保值增值。 广东人的投资其实还算多元。股市火爆时,许多人纷纷入市;股市低迷,广东人就炒外汇,炒汇额全国第一;银行利率下调,广东人就纷纷买保险、买国债;足彩开张,广东又成为全国足彩第一大省。去年两次银行升息,商业银行趁机推出各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出较多,广东人也很踊跃。 吴焰:长三角人显然没有这么活跃,一方面是闲钱有限,另一方面,也与理财意识不强有关。 刘伯饶:但广东人自主创业的动力较从前下降。去年,广州市统计局进行万户居民调查,明确表示“不想”的高达55%,只有13.7%的人“想”在目前自主创业。 吴焰:看来,对于长三角而言,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供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生活质量与方式;而对珠三角来说,应该有更多的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闲钱合理释放,发挥更大作用。 《华东新闻》 (2005年04月27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