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乒乓国手在美国打拼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6:45 新华网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大陆,无论是幼稚的小童,或者白须长者,几乎都能拿起球拍,挥舞几下,而世界级乒乓高手更是多出于中国。

  据了解,乒乓球运动大约在19世纪末期起源于英国,随后更辗转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茶余饭后的娱乐,但发展至今,它已经与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运动一样,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

  在美国的华人可谓是人才济济,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篮球明星姚明在美国继续他的体育生涯之外,许多乒乓球高手也云集在这里。有的继续从事着乒乓球教学事业,也有的选择了其它行业,但他们那份对乒乓球的热爱,却永远改变不了。

  虎母无犬子

  LilyYip,叶瑞玲不仅在纽约华人圈非常出名,同时在美国主流体坛也算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2004年,Lily参加了美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的竞选,最后以高票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乒协副主席,为华人在美国主流体坛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她说:“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参与美国体坛活动,就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国、对乒乓球的重视。”的确,Lily一路走来,从自己打球,到教孩子们打球,她的乒乓之路走得可谓是风风光光。

  在华埠的艺星乒乓球馆,记者见到正在与老朋友切磋球艺的Lily。她一边与朋友聊天,一边打上几拍球,好不开心。还有一些乒乓球爱好者专门远道而来,为的就是能与Lily打上几局,学一些球艺。

  曾经获得广东省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的Lily,1987年来美,在佛罗里达州教球。可那里并没有多少中国人,而喜欢乒乓球的人也比较少。直到1991年,Lily有机会认识了现任丈夫Barry后,转来新泽西一家大型乒乓球俱乐部做全职教练。这家在WestField的俱乐部已有多年历史,虽然名气大、球桌多,但来打球的都是没有太多事情可做的老人和小孩。这位乒乓球高手看到球馆里没有任何生气,决定做一番事业。她说:“那时候看到老人打乒乓球,我都要睡觉了。”当时的人们只知道打乒乓球可以锻炼身体,老少皆宜,并不知道乒乓球作为一种体育竞技运动,有着很多的技巧。

  自从Lily来到俱乐部,她开始着手教孩子们打球。刚开始,只是一些喜欢打乒乓球的华人家长把孩子送来学球。后来Lily教过的孩子打遍新泽西无敌手,美国人也开始注意到她和球馆。渐渐的,球馆里来了越来越多各种肤色的人,有白人、黑人、韩国人、犹太人的孩子来学球。用Lily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小联合国。孩子们在这里学球,锻炼身体,而大人们也可以互相交流,是一个社交的好地方。”

  谈起Lily的家庭,她非常自豪。她说:“乒乓球组成了我们美满的家。”当年Lily认识现任丈夫Barry之时,他们的感情是从球桌上开始的。Lily笑说,Barry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现在是她所任职俱乐部的主席。而Lily球桌上的技术让Barry很佩服,虽然Barry也算乒乓好手,但总是败在Lily的球拍下。就这样你一来,我一往,小小的乒乓球牵系着他们的感情,直到最后Lily故意输给Barry一局,他们的关系才真正开始。Lily的朋友都说:“没有乒乓球,就没有他们这对乒乓夫妻,乒乓球可以说是他们的红娘。”

  有着丈夫的支持,Lily在放下球拍多年后,重新开始训练。并在1992年和1996年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她说,20年前美国乒乓球队的水平不高,而现在有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教练和球员的专业力量,球队平均成绩近年来不断上升。

  谈起自己的乒乓球事业,Lily坦言,乒乓球使她与很多有着同样兴趣的朋友结缘。她只要站在球台前,手中拿起球拍,就感觉到莫名的兴奋和开心。她说:“乒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我也可以借着打球的机会,去世界各地比赛,发展自己的事业。真的是一举两得。”的确,能够有一份自己钟爱的事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而Lily的乒乓梦也已经实现了。她说,打球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平时训练的辛苦都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在赛场上得到观众的掌声,和看着自己教出的学生取得好成绩,Lily便无比欣慰。

  身兼数职的Lily现在还是美国国家女子少年乒乓球队的教练,多年来她除了培养出一个个小选手之外,她自己的两个孩子则更是得到Lily的球艺精髓和遗传,纷纷在美国国内和国际比赛上打出了好成绩。在不久前举办的侨报杯乒乓球锦标赛中,她的17岁的儿子Adam初生牛犊不怕虎,临危不惧,连战连胜,最终取得冠军。学球7年的Adam是美国18岁以下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去年也顺利地进入了美国国家队,并参加了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与国际高手一拼高低。

  而上高二的女儿也同样继承了妈妈打球的基因,小小年纪便是北美乒乓球少年组第二名。这兄妹俩人都将在今年5月前赴西班牙,参加世界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作为妈妈,看着孩子们的成长,Lily很骄傲,她说:“孩子从小练球,不仅能够提高灵敏度,锻炼孩子的大脑发育,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有机会出国比赛,旅游,让他们长见识,对将来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Lily表示,她这个美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的位置不能白做,她想在美国发展多一点会员,由现在的几千个发展成几万个。而乒乓球在学校里的普及也是Lily下一步要着手做的事情。她说:“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从小孩子开始。”虽然现在美国几家比较大的大学有乒乓球队之外,很少有中学在推广这项运动。同Lily一起打球的朋友们都说:“有了Lily的努力,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中学生、小学生拿起球拍打乒乓球了。”

  走遍世界教学生

  李羽祥的名字叫出来响当当,很多与他同龄的中年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便会说:“当年他拿全国冠军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小孩子。没想到30多年后在美国还能有幸与他切磋球艺,太好了。”

  李羽祥,前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大家都叫他李教练,是一个风趣而幽默的人。除了一身乒乓球艺让人折服之外,他热情而上进的性格也是他能够拥有众多朋友的原因。

  1976年,还是毛头小伙的李羽祥就拿到了中国全国乒乓球单打冠军的金牌。而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他接连参加了世乒赛和其它世界级乒乓球比赛。1985年,他来到日本,参加了日本乒乓球职业球队,在职业联赛中一直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成为当时中国出国打乒乓球的第一个职业球员,是中国大陆出国球员中元老级的人物。20多年来,李羽祥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他说:“我和我的乒乓球的足迹走遍全世界。”

  在日本成为了一名职业球手,李羽祥感觉到不同国家乒乓球的打法有很大不同。在那里,他也渐渐接触到一些欧洲选手,他惊叹欧洲球手的水平之高。

  辗转几年过去了,李羽祥飞往德国。在那里,他加入了一家专业乒乓球俱乐部。中国人熟悉的欧洲乒乓球大将“老瓦”——瓦尔德内尔、本格森也与李羽祥在同一家俱乐部里。带着惊喜和欢欣,李羽祥就这样与世界级乒乓名将们在一起切磋球艺,互相学习。在参加过1987年的甲级联赛之后,李羽祥被俱乐部派到瑞典继续学习。拥有众多乒乓球冠军的瑞典俱乐部对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国人竖起了大拇指。来自不同国家的球员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在球桌上互相学习交流。李羽祥说:“那时候国外的球员想探讨中国球员的技术,而我们中国人也想知道外国人是如何训练、打球的。”

  习惯用直板的李羽祥在国外那段时间里,逐渐学会了横板技术,而跟欧洲高水平选手们所学到的经验,却是他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1996年,李羽祥来到美国,代表瑞典参加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之后便以乒乓球为缘,认识了一些在美国喜欢打乒乓球的朋友。2002年,他应一位犹太裔乒乓球俱乐部老板之邀,来美国旅游。没想到,他就此留在美国,开始了他的美国乒乓之路。当时已经取得德国国籍的李羽祥一直在欧洲过着悠闲的日子。拿着俱乐部丰厚的工资,一年有将近5个月的休息时间,但李羽祥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他说:“在美国教球要辛苦得多,不过我觉得很适合我的性格。”

  刚刚来到美国,他在长岛PortWashington一家球馆教球,虽然地点偏远,但仍有乒乓爱好者开很远的车来跟他学球。学员们都说,冲着李教练的大名气,开几个小时车来学球也是值得的。当教练的两年中,他前前后后一共带出了30多名少年球手,其中一对越南裔的兄妹在与李教练学球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妹妹Jessica,目前是美国乒乓球11岁以下组的少年选手,打出了1550分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让李教练很欣慰。他说:“我年纪越来越大,也不能再打比赛了,但是我想把我学来的乒乓球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带动乒乓球发展的下一代人。”

  李教练一心扑在教育下一代上,而有时候严格的教学让孩子和家长有些抱怨。李教练说:“严师出高徒,如果想让孩子出成绩,就要用最专业的水平来教他们。”他表示,每个孩子找他来学球,他总是先与家长沟通之后才决定用什么方法教孩子。有的孩子只是来学打球,强身健体,打发时间,李教练则尽量让他们放松、开心,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娱乐身心。而有的孩子则是专门来学球的,希望能够经过专业训练打出好成绩。对于这样的孩子,李教练就非常严格。一招一式他都手把手教。除了教孩子如何在乒乓球台上的技巧之外,李教练还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他说:“练球的基本要求是学艺先学理,理不通,学不精。”他多年的理念和经验就这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些在乒坛上有所发展的青少年们。李教练表示,他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些力量,发展乒乓球事业,让更多的人认识、接触这项体育运动。

  家住法拉盛的李教练平时除了教球之外,也在球馆与朋友打上几局,总是赢来阵阵掌声。在这次侨报杯乒乓球赛上,51岁的他打起球来生龙活虎。他说:“体育无国界。”李教练的愿望很多,除了要培养出更多小球手之外,他还希望“以球会友”,在纽约认识更多喜欢乒乓球的朋友,让乒乓球这项中国国球在海外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完成家族的希望

  在前不久举行的侨报杯乒乓球锦标赛上,来自大纽约地区的200多名中外乒乓球爱好者云集曼哈顿,一争高低。其中有6岁的孩子,也有80岁的老人。在各项比赛中,一位聚精会神,打球很娴熟的年轻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有一位中年男子一直在最近的角落里替她加油鼓励。每每女孩有一点小失误,旁边的这位先生便会耐心地指导她。这名9年级的小选手名字叫Stephanie,施中秀,旁边的先生则是她的父亲兼指导老师。

  施荣德先生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乒乓世家,8岁开始打球,并在台湾小学、中学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过冠军。进入高中、大学的施先生还在继续打球,虽然没有向专业发展,但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乒乓球这个他钟爱的体育运动。

  与很多留学生一样,施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到美国读书和工作。目前在培生大学教育出版社负责财务工作。虽然不是专业球员,但他还是抽空打球。以前在美国没有太多机会打乒乓球,女儿出生后不久施先生忙于生活和工作,放下了球拍。直到90年底,乒乓球在纽约有了较大发展后,他想再次打球,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想教女儿练球。他说:“我父亲是打球出身,我也一样,可是都没有机会能够打出好成绩。现在我们的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

  Stephanie很争气,极有打乒乓球的天分。当她8岁的时候,爸爸想引她进入乒乓球的世界,可Stephanie并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直到3年后,她自己与家人要求,说想要打乒乓球。这下可乐坏了施先生,他知道孩子对乒乓球感兴趣便是打球的最基本条件。

  开始的时候,施先生自己教女儿。毕竟不是乒乓教练出身,面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他很心疼她,更不能打骂,不能施加压力。随后,施先生请到一位在法拉盛很有名的刘教练。教练不仅惊叹Stephanie的潜力,同时也感到小小年纪的她有着不同于其它同龄人的执着和耐力。

  练球仅仅4年,Stephanie不负众望,在2003年的美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得乒乓球项目的4枚金牌。同年美国乒乓球队选少年国手,仅仅打球才两年的Stephanie因为临场紧张而没有入选,而当时入选的孩子们都有着超过七八年以上打球的经验。小小年纪却勇往直前,Stephanie终于在2004年美国15岁以下乒乓球赛中获得第二名,同年也当选为少年国手。

  面对如此荣誉,Stephanie和父亲并没有骄傲,相反地,施先生另外聘请一名教练对女儿进行辅导。他说:“我想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与不同的高手打球,这样才会积累经验,从而得到不同名家指点,球技就自然会上去。”

  家住新泽西的施先生每个星期都要陪女儿去法拉盛练球。平时保证女儿一星期练习4至5次,施先生对他这个“职业司机”的工作很满意。他说:“为了女儿,辛苦一点有什么。”

  直到后来一名教练来家中教孩子,施先生和女儿才不需要每天花大把时间在往返于纽约和新泽西之间。这位亲自来施先生家教球的马教练当年也是乒乓好手,平时选学生很刁钻。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Stephanie打球,简直不敢相信才练球几年的她就可以打得如此纯熟。为了收下这位难得的好徒弟,马教练每星期都亲自来到施家教球。

  看着女儿打球越来越好,在美国同年龄的球手中已成为佼佼者,而她习惯用的正手打球也在美国少年球手中名列前茅。今年夏天,施先生将特地请假,陪女儿去北京专门学球。他希望女儿能够多接触高手,为将来参加国际比赛积累足够的经验。

  从小打球的施先生深知年轻球手需要做什么才可以进一步发展。他说:“当时我打球有缺陷,没有继续发展。所以我知道如何教女儿,让她不要重蹈父路,希望她继续努力,打进国际球坛。”

  几年前,施先生的父亲过世,施爷爷很希望Stephanie能够完成他的愿望——做一名出色的乒乓球手。施先生说:“这也是我的希望。女儿是我们这个乒乓世家的愿望,她可以完成我们父辈没有完成的事业。”

  回想起过去打球的时光,施先生用了“甜蜜”两个字。他说:“我一路打球过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其实都很甜蜜。”他也希望女儿在多年之后回想起现在打球的日子,也会觉得心里甜甜的。(来源/美洲时报)(来源:华声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