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当局大陆政策将受影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01:29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台当局大陆政策将受影响(图)
海内外记者云集中山陵采访连战率团拜谒中山陵。新华社发

  据人民日报消息多位台湾问题专家近日在京分析,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参访团前来大陆,有助于增进台湾同胞对大陆的认识,有助于大陆方面更加了解台湾同胞的心态、心声,有助于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专家认为,近期的连、宋“登陆”,会影响台当局的大陆政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民进党当局应摆脱包袱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徐博东教授说,连战此行除了具有其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可能开创两岸交流交往的新局面。他指出,国共两党会谈取得的共识中有利于台湾人民利益的,台湾当局理应给予肯定,并利用行政权力来务实推动。民进党当局若能抓住契机,摆脱包袱,务实地谋求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两岸人民同样会在功劳簿上为他们记上一笔。

  国共交流符合多方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表示,国民党接连组团到大陆参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正在积极规划来大陆参访。这受到大多数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肯定,充分说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符合台湾的利益,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民进党应该认清时代的潮流,认真思考什么才是台湾应该走的正确道路,做出不同于“台独”分裂路线的新选择。

  台当局大陆政策受影响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表示,岛内变化首先看民意。去年岛内“台独”势力活动似乎达到了高潮,然而,随着祖国大陆自身的建设发展,并不断向台湾当局释放善意,大大影响了岛内的民意走向,许多民众对台湾当局的种种说辞失去信任。其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它对岛内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巨大,其后续效应突出,促使两岸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孙升亮认为,近期的连、宋“登陆”,会影响台当局的大陆政策,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今后两岸的和解与合作打下基础。

  各方声音

  岛内民众

  值得肯定与期待的好事

  台北县一位名叫李允杰的教师27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论连战和宋楚瑜这两位政党领袖访问大陆各自将获得什么样的成果,“只要是有助于建构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和平,台湾人民都会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台湾舆论

  期待善用历史契机

  《联合报》记者发表署名文章,期待彼此真正善用这个历史的契机,做出实质有利于两岸互动的正确抉择。

  港澳舆论

  积极评价连战访问大陆

  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认为,“台独”势力的反对,不可能阻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

  《澳门日报》社论指出,连战此行对于两岸和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都非常有助益。

  大陆网民 个人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

  新华网网民写道:“连主席个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记住公元2005年4月26日这一历史性时刻。”据新华社

  台当局态度变化从抗拒到让步

  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大陆,开始“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时候,台民进党当局就一直采取贬低和威胁的手段,说江丙坤的行为是投降,是出卖台湾。同时,陈水扁也将出卖台湾的大帽子扣给了连战,并于4月12日中止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两家媒体的采访资格。

  在陈水扁政府不遗余力地阻挠连战访问大陆的同时,台湾民众却对连战访问大陆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当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支持连战访问大陆。发现自己硬抗没有用后,陈水扁开始转换策略。

  在无法改变事实,岛内外又无支持的情况下,陈水扁做出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让步。4月23日,就在连战即将登上大陆,开启“世纪首航”的前3天,陈水扁突然表示,如果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一切须是依照法律行事。也有人视为是为两岸发展投石问路,我们可以给他们祝福。

  从抗拒、威胁到祝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陈水扁对连战访问大陆的态度竟然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据央视东方时空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