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美式"民主"冲击多极世界 难挽美国霸权颓势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3:58 新华网 |
半月谈记者 赵利根 几乎是一夜之间,吉尔吉斯斯坦变了天。当了十几年总统的阿卡耶夫远走莫斯科,反对派冲进政府大楼,接手了政权。 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并不是孤立的。在此之前,发生了一系列所谓颜色革命,比如格鲁吉亚的天鹅绒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以及黎巴嫩的雪松革命。媒体认为,美国是颜色革命背后的推动者。 把目光投向中亚以外,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在全球输出民主的忙碌身影:在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压力下,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的中东各国正在进行自愿或不自愿的变革;阿富汗和伊拉克在美国军人的占领下举行了全国范围的选举;甚至在遥远的非洲,津巴布韦不久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也受到美国关于公正性的指责…… 而舆论界认为,吉尔吉斯斯坦不会是最后一个爆发颜色革命的国家,中亚也不会是颜色革命的特定产地,以柔性政变为手段、以推行美式民主为内容的政局动荡,将随着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推行,波及欧亚大陆、拉美甚至非洲的相关国家。 新一轮美式民主冲击波 3月24日,头上系着黄色带子的示威者冲进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大楼内,而此前一天还称不会示弱的吉总统阿卡耶夫携家带口远走他乡。4月4日,他签署辞职声明,宣布从4月5日起辞去总统职务。 颜色革命又下一城,这是媒体对吉尔吉斯斯坦事件的第一反应。在这轮美式民主冲击波中,谁会是下一个?这是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后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越来越大的民主压力 用民主改造世界,是美国政府一直以来推行的重要政策。而自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 独联体国家首当其冲。苏联解体之后,被分解为15个国家的独联体,竟有7个国家由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当政,即便改换了民主政体,美国依然不满意。近年来,美国坚持不懈地借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对这些新生独立国家进行全方位渗透,要把它们改造成符合山姆大叔利益的新型民主国家。近10年来,美国政府通过自由援助法和美国政府各部门制订的名目繁多的单项计划向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已达210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渗透,美国的政治性非政府组织在很多独联体国家培植了具一定影响的反对派,美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购买企业股份等形式,控制了这些国家的主导产业。而当年上台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在连续执政十几年后,年事已高,都面临政权交替的问题。如何应对美国通过选举改变政局的颜色革命?自前年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后,独联体国家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样感受到美国民主改造压力的还有广大的中东国家。早在2002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就大谈所谓中东民主化改造的战略。布什政府认为,伊斯兰世界缺少民主是酿成9·11这种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行美国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将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武器,改造中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势在必行。去年6月,美国正式抛出大中东民主计划。 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推出意味着,中东国家的统治者们不能再照旧统治下去了,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它给中东造成的巨大冲击可想而知。 在美国的压力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月宣布,修改埃及宪法,允许多个候选人竞选总统。而自1981年以来,埃及一直实行紧急状态法令,穆巴拉克一直是埃及惟一的总统候选人。在黎巴嫩,美国借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的时机挑起雪松革命,试图利用反对派将叙利亚的势力清除出黎巴嫩。在沙特阿拉伯,也进行了市县级别的直接选举,在这个以王室权威为基础的传统国家,举行这样的选举是前所未有的。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美国对所谓的暴政前哨国保持着相当大的压力,对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不听话的国家一方面挥舞制裁大棒,另一方面寻找和培植反对派,力图使局势朝建立美式民主的方向发展。 民主冲击波生成的内外环境 在新一轮美式民主冲击波面前,为什么有的国家政权应声变色,有的却波澜不惊?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壮志的看法是,一些国家的政局急遽变化,既有美国干涉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 孙壮志分析,目前已经发生政局变化的国家,大都是在选举过程中,当局未能控制住局势,把江山拱手让出,而且,引发动荡的原因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遇到难题,多数居民的生活没有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改革在充分市场化和私有化以后,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灰色经济泛滥,少数人暴富,多数人则在贫困线下挣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对立。这是引发动荡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地区差异比较突出,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格鲁吉亚因为民族冲突造成了山河破碎,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处于分立状态;乌克兰的东部、西部既有民族矛盾,又有经济差异,对立状态很难改变;吉尔吉斯斯坦的南北不和由来已久,其中南部地区的吉尔吉斯族和乌兹别克族曾发生过械斗。 第三,外部势力非常活跃,反对派力量较强。这些国家都实行亲西方的政策,为寻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援助,不惜接受西方国家的条件,为反对派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这实际上为怀有特定目的的美国非政府组织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此看来,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民主冲击波要兴风作浪,离不开当事国国内的矛盾积累。黎巴嫩和白俄罗斯在冲击波前的不同结果,似也可从正反两面证明这一观点。 在黎巴嫩,宗教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该国两大宗教中,伊斯兰教又分为什叶、逊尼和德鲁兹三派,基督教分为马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等,全国300多万人口,却有100多个党派团体。国内各派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导致黎巴嫩在上个世纪陷入长达十几年的内战。美国之所以能够借哈里里遇刺事件鼓动雪松革命,正是利用了黎巴嫩这种复杂的国内宗教民族矛盾。 而在白俄罗斯,在去年关于总统卢卡申科可无限期连续竞选总统的全民公决中,反对派也曾企图制造麻烦,但最终无果而终。究其原因,在于卢卡申科执政以来保证了社会稳定,采取措施逐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赢得了民众的支持。白俄罗斯的反对派是极少数,反对党被称为沙发党,一个沙发就可以坐下一个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民主冲击波远未消退 3月25日,受吉尔吉斯斯坦事件的鼓舞,白俄罗斯反对派在首都明斯克发动雪花革命,要求总统卢卡申科下台。警方很快控制了局势,但反对派却说,这只是一次总预演,白俄罗斯革命的第二阶段,也是决定性阶段,将在一年后进行。 就在同一天,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爆发抗议活动。超过1000人聚集在政府大楼前,要求罢免腐败官员,有人高呼吉尔吉斯斯坦抗议者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而蒙古在5月将迎来国家大呼拉尔主席选举。 山雨欲来风满楼。两次事件,虽然同属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却预示着由颜色革命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将延续。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美国将世界各国分为完全民主、部分民主和非民主国家三个类型。有专家分析,部分民主国家将成为新一轮美式民主冲击波冲击的主要对象。因为按照美国人的定义,部分民主国家是那些正在向民主化方向转变或者虚假地进行民主化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固定的选举程序,表现上允许有反对党、公民团体和新闻自由,然而受到许多限制……这些国家已经建立的民主制度为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国内反对派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美国看来,独联体国家、中东的黎巴嫩、拉美的委内瑞拉等国显然都属于这种部分民主国家,而其中,独联体国家的可能性更大。孙壮志分析,在吉尔吉斯斯坦之后,独联体其他国家将陆续迎来大选。在独联体国家中,从民族问题的尖锐程度看,外高加索国家、摩尔多瓦、中亚国家问题较多;从政治对抗的程度看,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更激烈;从西方的重视程度看,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与俄罗斯联系紧密的国家排在前列。 独联体国家能不能顺利渡过选举关口,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拥有的资源潜力;其次是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睦与民族和谐程度;再次要考虑执政当局的团结程度及处理紧急事态的能力;最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工作的力度。 而由颜色革命引起的其他国家对美国输出民主企图的警觉以及由此采取的反制措施,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卸除民主冲击波的扩张势头。 民主冲击波背后的美国战略 美国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操纵着民主冲击波的走向。美国为何如此热衷于输出民主,仅仅是为了寻求共同价值观吗?在美国输出民主的战略中,显然还有更多的考虑。 输出民主的第三波浪潮 上帝的选民,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自我认知。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负有领导世界、拯救世界的责任,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美国向全世界传播美式民主和社会价值观,这种文化外交传统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 100年来,美国掀起过三次输出民主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二战后期。在苏联红军转守为攻、节节推进的时候,为了防止苏联影响向西扩张,以美军为主的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美国大军在欧洲大陆长驱直入,所到之处,将所在国人民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同时扶植起民主政体。这些国家成为后来冷战两大阵营之一──北约的主体。 第二次高潮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结束。美国向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提供大量援助,换来这些国家的亲西方政策。 在当前的第三次民主浪潮中,美国以柔性政变的策略来改造部分民主的国家,促成颜色革命的接连发生,并向中东抛出民主改造计划。有人也把这一波民主浪潮看作美国和平演变政策的延续。 新一轮民主冲击波背后的操盘手是近几年来成为美国政治主流的新保守派。新保守派是狂热的意识形态主义者,他们在民主改造世界方面的热衷程度、关注程度和集中程度都相当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对半月谈记者说。 新保守派对布什总统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今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和2月2日的国情咨文中,布什明确宣示了美国在全世界推广民主自由的伟大使命。他在不到20分钟的就职演说中,竟使用了49次自由一词,声称美国的政策重心将是在全球范围内结束暴政、伸张自由民主,要把自由扩散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并称推行这一理想是时代赋予美国的使命。布什的这一政策表态,赢得了美国新保守派的一致赞扬。 据称,以色列高官夏兰斯基写的《论民主》一书因与布什的民主理念相契合而得到布什的高度赞赏。夏兰斯基的基本理论框架是:所有的人都应该获得自由;自由和民主是全球安全的最佳保障,因为民主国家不会彼此交战;极权社会最危险,因为极权社会往往为了保存自己而对外发动战争。这种非黑即白的理论虽过于绝对化与简单化,但对于外界理解布什政府的全球民主战略不无助益。 输出民主的三重收益 9·11事件给美国向全球推行民主提供了良机。针对不同的国家,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美国主要采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手段,强行实现政权更迭;对伊朗、朝鲜、利比亚等国,通过军事威胁和各种制裁以最终达到让对手屈服或更迭政权的目的;对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主要通过支持反对派选举实现政权更迭;而对大多数中东国家,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则通过综合性的改造使之走上西方化的民主之路。 专家分析,美国对外输出民主,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更有现实利益的需求。通过民主改造有关国家,美国至少能收获三重利益 首先是根除恐怖主义威胁。9·11事件中,19名劫机犯中有15名来自美国在中东最可靠的盟国之一──沙特阿拉伯,让美国感到震惊。美国认识到,保卫美国安全的惟一途径就是促进海外的民主,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美国本土形成威胁的根源。在布什眼里,全球的事务就是自由和独裁的斗争,缺乏民主自由是产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为了自己的安全,美国应大力向世界其他国家推行民主,完善那里的社会制度。美国通过打击阿富汗,使基地组织失去了大本营,短期内无力对美国发动大规模袭击;而美国对中亚、中东等地区的民主渗透和改造,正在销蚀当地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 其次是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中东的石油蕴藏量自不必说,中亚所在的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也达到2000亿桶,仅次于中东;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排在俄罗斯和中东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通过民主改造控制了中东和中亚各国政权,美国就守住了全球油库的大门。 第三,防范可能对美国霸权构成威胁的地区大国的崛起。西方战略家认为,东欧和中亚是世界岛的心脏,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美国对这些地区的民主渗透,正是为了有效遏制俄罗斯,对发展中的印度和中国构成战略围堵。如果失去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不用说恢复世界大国地位,恐怕连地区大国的地位都不能保证。孙壮志说。 美式民主难挽美国霸权颓势 美国输出民主的三大收益,无疑都在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这一目标服务。按照一般逻辑,通过民主革命或改造上台的政府,大都会执行对美友好的政策,为美国利益在全球的实现提供协助。从短期看,美国一超的地位将有所加强,推行霸权主义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 但是,时殷弘教授认为输出民主并不能改变多极化的发展方向。从长期看,美国霸权在其他一些领域有相当明显的局部衰减迹象,比如伴随中国在东亚的经济外交的展开,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在增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碰到了严重困难,特别是在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道德威望出现严重低落;美国的传统盟国欧洲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问题上矛盾突出等等,时殷弘说。 在中亚,颜色革命给当地带来的只是早产的民主。吉尔吉斯斯坦事件虽然有美国因素,但其结果也是美国没有料到的,美国的初衷,只是对阿卡耶夫施加压力,不让他在今年竞选连任。吉国内出现的打砸抢等暴力行为和赶走合法总统的事件,让美国颇为尴尬,迟迟不愿表态支持。这一情况同时表明,中亚国家民众的民主素质还远没有达到美国期望的高度。 孙壮志认为,颜色革命的接连发生对美国并不是一件好事,对反对派而言,掌权后奉行亲美政策的一个前提,还是希望从美国得到援助,而对美国来说,提供大量援助意味着,每一次革命胜利都是一个包袱,而且不得不背。 而作为俄罗斯这个巨无霸的近邻,革命成功的国家是否真的会实行抛开俄罗斯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也有专家表示怀疑。当权者的脑袋也许是西方的,但屁股还会坐在俄罗斯这边,(他们)对俄罗斯的依赖无法改变,一位专家做了这样形象的比喻。 在中东,美式民主更有水土不服的问题。美国政府没有认识到,正是美国有所偏袒的巴以政策,以及对伊斯兰文化的偏见等,催化了中东的反美情绪。如果不以公正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光靠推行美式民主并不能根除恐怖主义。而且,中东国家在历史文化、社会传统以及国家的具体情况方面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强行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和现实都有例可循。历史上,1991年阿尔及利亚以充分民主的形式进行选举,结果极端势力在第一轮选举中就大获全胜,阿政府在美国压力下不得不宣布选举无效。最新的例子则是,在美军的占领下,伊拉克人举行了萨达姆倒台后的首次大选,什叶派政党获得议会多数,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 如果民主意味着自由的选择,那么,当那些被强加了美式民主的国家的人民选出反对美国的政党时,输出民主的美国无异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半月谈/编辑:李敬臣)(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