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4年报落幕 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8:40 新华网

  2004年年报披露工作今日谢幕。从统计数据看,2004年受益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已披露年报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411元,刷新了该项指标自2000年以来的历史纪录。

  据统计,截至今日,沪深两市1376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2004年年报。这些公司2004年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297.25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国GDP总量的25.12%;总共实现净利润1734.23亿元,同比增长31.09%。平均每家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98亿元,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8%和31.09%。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1376家公司去年平均每股收益0.2411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05%,同比分别增长19.43%和18.19%。随着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绩优队伍也继续扩大。2004年沪深两市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多达150家,其中有22家公司每股收益超过1.00元,比2003年17家多了5家。其中,中集集团以每股盈利2.37元力拔头筹。

  业绩的大幅增长,为上市公司的高比例分红打下了扎实基础。已披露年报的公司有760家公布了2004年分配预案,占已公布年报的55.23%。其中分红派现总额达到765.82亿元,占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4.16%。此外,大比例送转股也是年报的一大亮点,16家公司达到了每10股送转10股的比例。

  123家ST公司中,除却未公布年报的,2004年实现盈利的有47家。暂停上市公司中,有3家公司未能走出亏损境地。

  财务报告审计方面,共有1241家年报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35家年报的审计为非标意见,其中有24份为拒绝表示意见。

  沪市:大盘绩优公司成中流砥柱

  截至2005年4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报告的披露工作基本结束。除ST金荔、大众公用两家公司外,共有836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4年度报告,其中今年新上市的中材国际通过上市公告书披露了2004年度主要财务数据。据分析,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业绩大幅提升,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业绩更为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整体业绩大幅增长,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分别达到0.2632元、9.839%、2.675元,与2003年报相关指标相比,分别上升27.03%、26.14%、0.64%。从利润构成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2004年度,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了约29.62%。

  上证5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0.3575元和14.04%,大大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大盘绩优公司已成为支撑沪市整体业绩的中流砥柱。

  2、亏损公司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业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

  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提高的情况下,2004年度仍有82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总数的9.81%,与上年基本持平。亏损公司中,新亏损公司有47家,有15家公司因连续2年亏损其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10家公司因连续3年亏损已被或将被暂停上市。*ST达尔曼由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04年半年报已于2005年3月25日被终止上市。

  2004年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公司有51家,截至目前有4家公司已被撤销特别处理,16家公司已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其中11家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转为特别处理。

  3、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现金分红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共有515家公司在2004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方案,占披露2004年报公司总数的61.60%,高于2003年报的54.83%;其中,拟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497家,占披露2004年报公司总数的59.45%,高于2003年报的50.99%,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占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金额的比例高达41.9%。

  4、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达8.49%,较上年有所回升

  需引起关注的是,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下降之后又有所回升。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披露2004年报的836家公司中,有765家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71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为8.49%,高于2003年报的7.30%。71家非标准审计意见中,30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20家为保留意见,13家为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8家被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意见。

  据了解,为做好本次年报披露工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上证所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工作,主要有按照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经过前期的试点和实践,上证所进一步推广了基于XBRL标准的定期报告标准化报送系统;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和《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上证所有关部门在年报披露过程中,通过上证所网站上市公司专区制定并发布了持续督导期间公司自查及保荐机构审阅的工作要求、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格式指引、日常关联交易的预计、审议和披露等12个年报工作备忘录;建立了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快报制度。

  据悉,目前上证所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2004年报的事后审核工作,全部审核工作预计将于5月底结束。

  深市: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提高

  截至4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502家上市公司(不含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除古井贡、中科健、深本实、菲菲农业等4家公司外,均按规定如期披露了2004年年度报告。总体来看,深市2004年报呈现以下特征:

  1、业绩指标有较大增长,涌现了一批绩优公司

  2004年深市上市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7606万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8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07%,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6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9%、11.6%、11.0%、0.6%。深市有406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从2003年的0.25元增加至0.31元,增长幅度超过24%;其中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有47家,比2003年的30家增长了57%,中集集团、扬子石化每股收益更是分别高达2.37元和2元。

  2、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上升,盈利质量进一步提高

  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0.3亿元,比2003年的15.1亿元增长34%;主营业务利润为3.50亿元,比2003年的2.82亿元增长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平均净利润达到了7476万元,比2003年的5897万元增长27%;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39元,比2003年的0.35元增长11%。上述数据充分显示深市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在持续提高。

  3、大部分行业利润明显上升,少数行业出现利润负增长

  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深市采掘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位居各行业之首,达到0.59元,并比去年同期的0.37元上升58%;房地产业在经历宏观调控后全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实现每股收益超过0.21元,比2003年增长69%。金融、保险业受宏观调控及监管政策的影响,每股收益由2003年的0.11元下降为-0.10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盈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平均每股收益由2003年的0.35元下降为0.24元,降幅高达32%。

  4、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能力和意识不断提高

  2004年度深市提出分红及转增等分配方案的公司有212家,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总家数的43%,其中九成以上的公司提出了现金分红方案。初步统计,派现总额超过195亿元,每家公司平均派现金额达到9500万元以上,比2003年增加25%左右,平均派现比例超过60%,比2003年增长9%,以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能力和意识在不断提高。

  5、亏损面有所扩大,巨亏公司引人注目

  深市2004年有92家公司业绩出现亏损,与去年75家亏损公司相比,亏损面扩大20%左右,亏损总额和平均亏损额分别为63亿元和1.78亿元,平均每股亏损达到0.64元,比2003年的每股亏损0.53元上升了20%,显示亏损公司的情况有所恶化。其中,每股亏损超过0.5元的公司达到42家,重庆实业、炎黄在线等公司更出现了每股巨亏14.08元、6.53元的极端情况。

  根据有关要求,深交所2004年报事后审查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截至4月30日,深交所共发出年报问询函195份,要求51家公司刊登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针对事后审查发现的问题,深交所正进行了解核实,并将于近期对年报披露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理。

  另外,截至发稿日,除未披露2004年报的4家公司,以及圣方科技和华信股份共6家公司外,深交所上市公司(不含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2005年第一季报的披露工作也已经完成。统计结果表明,深市公司2005年一季度平均实现净利润2342万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5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25%,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685元。(记者王璐韦泽元)(来源:上海证券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