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颗红心多种准备 志愿服务13年走向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0:09 新华网

  时代需要志愿服务精神

  陈晓峰

  编者按:志愿服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风雨1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已开展了近两年。

  就在近期,有7200多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期满,将开始选择他们新的人生航程。沿着从西部出发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他们体会着什么是信念,什么是责任。他们的人生有了与社会脉搏紧密相连的坐标与航线。也就在近期,又将有8000多名莘莘学子奔赴广阔的西部,踏上接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新里程。志愿服务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一种精神,也在于改变一种面貌,尤为重要的是将这种精神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发挥作用。那么,志愿服务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她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出怎样的积极作用?她需要形成怎样的机制才能更有效地运转?五四青年节前夕,本刊编辑部特推出这组专题。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两次参加扶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冯艾在服务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这是她平凡而清苦的支教生活的真实写照。冯艾曾支教的一个地方是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西部贫困山区。但就是在那个贫困山区的支教工作中,她体验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她和成千上万名青年志愿者一样,默默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改变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并从中感悟到一种特有的人生。

  虽然他们只是一群刚走出校门在各方面都还显得稚嫩的大学毕业生,但是从他们身上都传递出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加勤勉务实且富于创造。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更加坚强而豁达、乐观而向上。这就是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基于人类的道德和良知,以自愿和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的价值取向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将更多地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这种精神不仅停留在个人需求的层面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对社会所承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上。这种精神超越了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所广泛认同,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和结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这种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践充分表明,志愿精神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共同价值观的认知,可以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是培养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继续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在志愿服务中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愿志愿精神的旗帜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高高飘扬!

  来自西部的回响

  郭正光

  成千上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没有把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留在五光十色的大城市,而是选择在西部大地踏实而积极地努力奋斗,把自己的力量浇铸进西部建设这座宏伟大厦中。从西部地区部分受援单位干部平实而动情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为西部干部人才机制注入新鲜血液

  易孟儒(四川省邛崃市临济镇党委书记):

  我们市来了74名志愿者,临济镇先后接纳了3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学子,选择到西部基层志愿服务,这本身就需要勇气。他们的到来,切实为西部的干部人才机制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既鲜活又积极的力量。首先,他们立足岗位、勤于实践。比如志愿者安玲艳,她作为2003年首批到临济镇政府工作的志愿者,通过观察,发现当地青年的语言障碍是他们在外地务工的一大难题,于是建议我镇劳动力就业培训班开设普通话课程,并主动请缨担任普通话培训教师。在这期间她认真编写上课教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促进了外出务工青年在外顺利务工和就业。到目前为止,培训班先后举办了9期,共培训1800多人,输出到东部沿海地区100多人。

  其次,他们团结拼搏、服务奉献,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镇是偏远丘陵地区,以茶叶、水果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为解决广大群众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开展“一助一”农技帮扶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每周都要到联系村,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将自己掌握的种养殖技术耐心细致地讲解给广大群众,让大家尽快实现经济增收。由于工作出色,他们当中有的同志被镇党委、政府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名誉村委会主任,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志愿者在当地的身份,又拉近了干群关系。2004年12月5日,大学生志愿者精心组织了一场“绿色临济迎宾朋、生态水果任君尝”的优质水果推介会,有力地提高了我镇水果的市场知名度。此外,他们关心临济,充分展现志愿者爱心。近两年来,他们工作之余主动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平日里上门为他们义务辅导功课,节假日带领他们到城市增长见识,还为他们购买衣物等,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受助家庭。用行动践行志愿者的誓言

  徐兴中(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近两年来,已有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我县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留下了许多让西部人民牢记的感人故事。

  来自山西大学的王瑞华和来自福建交通学院的项椿烨、谢小煌学的都是环境专业,他们不仅带来了知识和技能,也使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变得更加灵活与多样。

  我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比较少,但是环境监测的项目和频次却随着我县环境管理力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3人的到来为我局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凭着扎实的技术能力与刻苦的学习精神,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记录、精确的计算,认真对待每一个监测数据,使监测结果及时、真实、可靠,逐渐成为我局监测站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他们除了完成监测站的工作外,还参与局里重大的执法行动,接听“12369”环保热线,认真记录来电投诉,时常夜间和同事们出去处理群众的投诉。这3位大学生志愿者认真恪守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树立了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兵团欢迎志愿者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王学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1团副政委):

  兵团为什么欢迎大学生志愿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人才、对发展的渴望。兵团有大量的资源,但是管理手段、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知识,经济就上不去。兵团人急啊!兵团人一边是通过现有职工的自我学习和大办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一边是必须借力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兵团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兵团人必须抓住它。志愿者到兵团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一至两年的实践,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体验兵团生活,了解兵团人,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体验;二是在这里的生活、观察和思考,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对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帮助;三是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推动兵团的发展。兵团人会为志愿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同时兵团还要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思考和探索,让这项活动能够行之有效地长期开展,争取让志愿者留下来,参加兵团的建设。众手描绘美丽的西部

  董松(云南省墨江县教育局局长助理):

  墨江是一个山区贫困县,教育落后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于初来乍到的志愿者来说,这里绝不像心中期待的那样美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山青水秀的西部更显现出贫穷落后的现状。但是,来到我们这里的30多名志愿者并没有气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敬业精神不辱“志愿者”三个字。

  他们总是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或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补贴中挤出钱来资助贫困学生,或以自身的专长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他们有的被当地教师和老百姓誉为教师队伍中的“小黄牛”、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及时雨”;有的通过各种途径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筹到助学金;有的克服重重困难,走几十里的山路深入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帮助那些失学孩子重返校园。相对于东部,西部教育十分落后。通过实践,志愿者们对西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言,不曾想到西部农村教育如此艰难!他们都迫切希望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孩子,让西部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去见见外面绚丽多彩的世界!

  打造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苏娅 陆海燕 整理

  志愿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该如何为广大志愿者打造一种良好的志愿服务机制?又将怎样建立起志愿服务的立法和社会保障体系?五四青年节前夕,本刊编辑部与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共同举办座谈会,邀请有关人士就此深入展开探讨。培育一种共同价值观

  胡果(《人民日报》总编室政治版主编):

  我们应该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就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说,最初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然而随着活动的深入发展,其综合效益和生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设想。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根据各国发展规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将是一个很特殊的发展时期,或者是黄金发展期或者是矛盾凸显期,有时两者交织在一起。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呼唤社会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在所有的风险中,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社会全体成员在高度开放、高速前进却又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航程中,保持一种振奋的精神。我觉得这也是考验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共同价值观从何而来?我觉得关键靠培育。这一代年轻人在10~20年后就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能不能形成一代人的共同价值至关重要。西部计划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我看过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的日记,他们提到的最多的两个词是“被需要”和“感动”。他们接触到基层,才有被需要的感觉,随后调动起责任意识。这些志愿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就业和创业之间,在国家需求和个人利益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许多志愿者本身的事迹就很让人感动,同时又在不断收获着感动,这就是一个财富。一个人的感动微不足道,一代人的感动就可能改变一个时代。要强调志愿者的人格与心理素质

  彭明榜(《中国青年》编辑部主任):

  我们采访时发现,去西部的大多数志愿者表现都很好,但也出现了水土不服、觉得不被重视、心理有落差等问题,这是招募过程中难免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从维护西部志愿者这一品牌形象的角度考虑,招募的标准还要更高、更严格。西部志愿者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基本技能应该没有问题,但每个人的动机和自身的心态很值得重视。目前这些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里读大学,即使是从农村考上的,无论从他父母还是从他自身考虑,脑袋里大都认为读了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再到西部服务似乎就是没有跳出。除了那些真正出于奉献的人不会有心理失落外,对于有些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主观上是不太愿意再回到西部落后地区去的。对于那些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或进行精神体验的人而言,就很容易产生失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心理上的失落会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表现,也会影响志愿者的形象。所以在今后的招募过程中,学习成绩和技能只是一个方面,动机和心态更值得关注。在培训过程中,要提前给他们讲明困难,敲响思想警钟。培训应该多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关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每个大学生都会感觉到,但是体现在志愿者身上尤为甚。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到西部去,但是去了以后有的发现似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对他们应该重新定义“人才观”。这个“人才观”不是东部的“人才观”,而是西部的。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建设

  王雪峰(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我觉得最重要的机制建设就是为青年志愿活动立法。目前已经有10个省市在这方面立法。从长远来看,志愿服务必须由国家立法,例如政府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包括资金、政策等方面,具体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中国志愿行动中处于怎样的位置等等。志愿服务还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化运作,包括企业的义务权利、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义务权利等,这些具体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不从立法制度上解决,我觉得将对整个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制约。从工作层面上讲,除了现在做的包括西部计划等是政府拨款项目,其他很多需要我们发挥中国志愿者协会的社团作用,到社会上去筹集资金。但从长远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筹集资金的机制才是根本之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现在西部志愿者服务期满了都有奖,一年获铜奖,两年获银奖,两年做得最好的获金奖,服务满200小时获服务奖。但这还都是精神奖励。

  有的大学采取的措施比较有效,如复旦大学的政策就是,如果你得了金奖,直接保送读博士;获银奖可得到5000~10000元的奖励。更为关键的是,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就业问题,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虽然我们没有承诺要解决志愿者的就业,但是我们不能不管。尤其是如果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将形不成良性循环,对下一轮的招募包括社会对这个项目的评价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志愿服务机制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服务期满后,志愿者如果在西部地区考公务员将加分,考研究生也加分等。目前的情况是,政策虽然有,但有些地方兑现得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把已经争取到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还需要争取更多的能够激励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政策。长效机制要内外协力

  丁元竹(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

  志愿服务走到今天确实需要建立一个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先谈外部机制。首先,要推动社会更多的人去认知。现在国际上志愿服务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个是欧洲,一个是北美。以美国的志愿服务为例,为什么美国的志愿服务精神那么发达呢?我认为这与美国的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国家,欧洲人踏足北美以后先划地,一个人耕地还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想办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大的公共设施就很难了。于是大家就捐时间、捐钱、捐劳动一起做,久而久之形成了美国的文化精髓,即慈善精神和志愿精神。去年全美做了一个调查,美国18岁以上的人有44%每年都做志愿服务,平均时间在220~240小时,志愿者贡献的时间折合成美元是2700亿美元,比政府投入的社会保障资金还高。去年美国慈善捐赠7000亿美元,这两项加在一起有近1万亿美元。

  其次,要推动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许多国家都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立法,规定有关单位、部门使用志愿者的义务。美国的劳动法规定任何组织使用志愿者必须为志愿者上保险,这就为志愿者解除了后顾之忧。志愿者是不要报酬的,但最起码要保障他们的生活。运作志愿服务这样庞大的项目是需要项目费用的。经费来源各个国家有所不同,英国志愿服务70%的钱来源于政府拨款,美国则主要来源于慈善捐献以及私人基金会和合作基金会,不到30%来自政府。我国志愿服务的资金短缺是个大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国家拨款,其他很多志愿服务没有拨款。如何提供更全面的志愿服务,政府要有总的考虑,或通过设立新的义工、慈善法来保护志愿行为,或通过税收的方式让其他机构来捐赠,以及建立相应的基金会等。企业在志愿服务中也要发挥大的作用。西方流行一个概念,就是企业公民。毫无疑问企业根本目标是盈利,但也有社会责任。其一是保证自己产品质量的社会责任;其二是要让自己的员工参加志愿服务。这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壳牌、微软等知名企业都有让自己的员工去做志愿者的规定,而我国企业这样规定的非常少。

  再谈内部机制。首先是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和就业是两回事。美国朗讯公司的副总裁曾经对我说,他管理朗讯在亚太地区的上千名员工,按其绩效或升迁或降职,非常容易。可是轮到他管理5名志愿者时,就非常难了。钱少了不干,钱多了又违反志愿服务的原则。怎么用这么少的钱去激励人做好事情,需要绞尽脑汁。怎样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非常重要的一环。再有就是对志愿者的培训问题。在美国、韩国的大学里有一门课程,叫服务学习。我们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周日要上各类辅导班,没有接触社会的更多机会。而国外的服务学习这门课,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你要到一个企业或社区去服务,达到一定的时间才给你学分,没这个学分不能毕业。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建立这样的机制非常迫切。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化活动,光凭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机制建设来保障志愿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资料: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大事记

  1993年12月19日

  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全面开展。

  1994年1月

  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开始实施。目前,全国“一助一”结对已超过250万对。

  1994年12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自1994年至今,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上海会议、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多个国内、国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1995年

  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创建工作开始试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多种模式的服务站和服务基地89000多个。

  1996年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试点,1998年全面实施,迄今累计选派了15000多名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的225个贫困县从事每期半年到两年志愿服务工作。

  1999年6月

  “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实施。

  1999年9月

  广东省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迄今全国已有5省5市为志愿服务立法。

  2000年5月

  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

  2002年3月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志愿者,赴老挝从事语言教育、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2003年4月至6月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了1200多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爱心包、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2003年6月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面启动,迄今已有2万多名大学生参与这项计划。

  2004年9月

  “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启动。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

  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扶贫万里长征”活动。

  2005年2月

  中国第一支参与印度洋海啸灾后重建的志愿者队伍———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赴泰国普吉岛等地开展水下打捞救援服务。(来源:半月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