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姚明劳模之争是一滴水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2:40 中国新闻网 |
全国劳模表彰大会30日在京隆重开幕。在此次当选的近3000名劳模之中,最受瞩目的应该是缺席大会、目前身在美国NBA忙于比赛的姚明。自有劳模以来,大概还没有哪个人当选的具体事例,在社会上引起如此规模的反响。 尽管此前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姚明还是当选了。但争论仍在继续,也许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持续的话题。 从上海市首次提名姚明候选全国劳模开始,各大媒体都对“姚明该不该当劳模”进行了热点报道,包括很多观点性的文章。有的旗帜鲜明的支持,有的旗帜鲜明的反对。 姚明劳模之争反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从舆论和专家意见来看,“姚明该不该当劳模”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领域等很多方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 姚明该不该当劳模呢?对于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大概连专家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你甚至不知道该找什么领域的专家去回答。 事实上,该不该的问题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一个姚明当选,在社会上引发了这么大范围的争议和讨论。 包括美联社和英国《泰晤士报》在内的国外媒体撰文对姚明当选劳模进行了报道,但他们也许无法深刻理解,这件事给中国人观念和感情上带来的巨大冲击。 劳模,历史上它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年代发展出的一个产物,而姚明,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的一个现象。 劳模评选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那个时候,谁会想到有姚明的出现呢?——一个影响力巨大、却在给NBA打工的中国劳动者。 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时期。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必然要面临很多以前从未触及的新生事物。它们来得迅速,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就像姚明,人们还不确定能不能把他定位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可能是争议最大的一次劳模评选,除了姚明,私营企业主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入选同样引发了讨论。 这种争议和讨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是我们时代精神状态的一个写照。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必然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共存。这种共存,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必然也会带来价值观、荣誉观等精神层面的震动。 我们应该欢迎这种讨论。不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存在,却是这个社会进一步走向宽容、开明和进步的和谐之音。 姚明劳模之争是一滴水,它折射出的是一个飞速发展中的社会。(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