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精神 展现劳模风采(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1日05: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五一”,国家把荣誉授予他们,人民把鲜花献给他们。今天,我们为读者献上“劳模风采”专版,为时代英雄唱赞歌,为更多时代英雄的出现鼓与呼。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程序更加民主、公开,也更透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来的劳模队伍,人员结构更加合理、行业分布也更加广泛。 2969人就是2969份荣耀。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为了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他们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不管时空如何改变,劳模精神永世流传。通过表彰劳模,我们要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激励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氛围;大力营造“学习劳模、关爱劳模”和“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团结动员各族各界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新的贡献。支芬———治渠女支书 支芬,全国劳动模范,现任北京市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被村民誉为“治渠女支书”。她这名字的由来源于治理穿村而过的通惠灌渠。长期以来,通惠灌渠垃圾成山、污水横流,两岸杂草丛生、臭气熏天,被当地村民称为“龙须沟”。可是人们现在来到这里时,只见灌渠两岸垂柳依依,渠水涟涟,鱼跃水中。村民们说:“这事,多亏了咱的女支书。” 2003年年底,上任不到一年的村党总支书记支芬,跟党总支一班人下了决心:这个硬骨头,我们一定要啃!高碑店村治渠迅速得到市、区、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市水务局和市农委还专门拨了款。 在通惠灌渠整治的日日夜夜里,以支芬为首的党总支一班人,坚持在整治第一现场,亲自指挥带头干。2004年5月,通惠灌渠一期工程完工,灌渠终于疏浚一新。如今的灌渠边,临渠的窗户都已打开,许多村民还在临渠一面开了大门。围绕通惠灌渠,村里做足了文章,水乡茶楼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漕运平津水闸原貌恢复等一批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更重要的是,在治渠过程中,村党总支增强了战斗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得票率达到97%和99%。 支芬,从担任支书以来,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解决了高碑店村有农村无农业、有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问题。打造出高碑店古典家具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了土地价值,使村民得到实惠。通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使高碑店村变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村”。李砚军———心里装着老百姓 李砚军是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长,在劳动保障监察战线上奋战了10多个年头。他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百姓,公正廉明,努力维护职工权益,广受群众好评。 2003年腊月二十七,李砚军和他的同事们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已经连续奋战了40多个日夜。这时,100多名安徽省来津打工的民工因为拿不到工钱,不能回家过年,找到了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李砚军放下饭碗,紧急出动,兵分三路,调查取证,联系当事人,疏导民工。经过连夜处置,第二天就把拖欠的全部工资送到了100多名民工的手里。为保证民工按时返乡,李砚军还主动与天津火车站联系,破例让民工从贵宾通道直接进站。民工们拉着李砚军的手直流热泪,不住地说:“你是好人,天津是个好地方,我们还会回来的。” 李砚军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用自律的行动,展现党性、人格。当市财政给劳动监察总队拨专款购置小汽车时,他想到的却是添置监察用车,购置了3辆“夏利”分配到各科增强了全队出动能力。李砚军家里遇上去医院等特殊情况急需用车,他总忘不了向会计交汽油费。女儿大学待业,他决不肯动用自己的“关系”为孩子安排工作,而是鼓励女儿自己去人才市场闯。而当上访的杨大爷说到一家生活困难、他的女儿没工作时,他却千方百计联系设法安排。李砚军坚定于“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信条,坚定于为群众扎扎实实地办实事好事,忠实地实践党的宗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天津中,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职责。达能太———不懈的追求 2004年1月2日,世界工程师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的达能太以“有毒植物中毒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阿拉善左旗有毒植物中毒及其防治”为题进行了交流,他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巴西等有关国家的代表提出了合作研究的意向,还有的国家提出了合作开发苦豆素和“F·Z·C”解毒剂的设想。 1978年,从宁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的达能太来到阿拉善从事兽医工作。在一次下乡到乌力吉苏木调研时,一位60多岁的老妈妈眼里含着泪对达能太说:“家里牲畜吃了毒草有的中毒了,还有的已经死了,你们有什么办法治一治这些毒草。”毒草带给牧民们的危害,深深地刺痛着达能太的心。为了制止毒草的猖獗,为了使毒草变害为利,为了让牧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达能太下决心要治理毒草。2000年,达能太自己拿出1.5万元,先后搞起了动物小花棘豆中毒病及预防试验研究、牛心朴子中毒病及生物碱分析研究和变异黄芪脱毒饲喂羊试验等11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他日夜奔波在草原上,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经过5年不间断的研究,基本搞清了阿左旗畜牧业危害严重的有毒植物的营养成分、营养元素和生物碱成分,并在解毒、综合利用等方面探索出新的路子。 2004年7月至9月,达能太在巴音洪格日苏木艾嘎查斯琴巴图和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图门那生的羊群中进行了他研制的“F·Z·C”解毒缓释丸的解毒试验,共试验羊1054只,经过6个月的时间,没有一只羊出现中毒情况,而且还有明显的增膘、保胎效果。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达能太说:“作为草原的儿子,我不想再看到牧民因为牲畜中毒而流泪,我希望每一个牧民都能幸福地生活。作为研究工作者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但我得到的是常人享受不到的乐趣。”刘班虎———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刘班虎,陕西省大荔县邮政局花城邮政所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邮员。他是一名农民工,用自己16年邮路生涯书写了一篇邮政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奉献史,如同一支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铸出了新时代的邮政精神。 他走的是一条艰苦的邮路,每投递一次邮件的行程为56.4公里,其间,要翻越6条沟,跨过3道梁,短短3年时间曾吓跑了5个邮递员,但是,他一干就是16年。16年前,只有23岁的刘班虎背起邮包,踏上崎岖的山路,一个人穿行在散布于山间中的村落。从年迈的老人对山外亲人那写满思念的目光中,从年轻人那渴望致富焦灼的眼神里,从连年欠产的贫瘠的土地上,刘班虎深切体会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农村,更需要邮政的服务。他感到了肩上邮包的分量,更加坚定了做好投递工作的信念。 每天清晨,当群山还在酣甜的梦乡中沉睡的时候,刘班虎就载着四五十 斤重的邮包出发了。翻沟爬坡,走村串巷,一封封雪白的信件,一张张荟萃万象信息的报纸,一笔笔寄托游子心意的汇款,经由他的双手,及时送到村民手中。归班时,已是群星闪烁、明月高悬的夜晚。 在刘班虎心中,最重要的职责便是保证邮件的安全和时限。每遇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他宁愿自己被雨水淋得全身透湿,也会毫不犹豫地脱下外衣将邮件包得严严实实。对洛河山间的村民而言,他不仅仅是一个乡邮员,也是群众信赖的贴心人、致富的引路人、一所流动的“活邮局”。他把邮政所“带”在身上,人走到哪里,业务就办到哪里。他的邮包里,时常装着针线、浆糊、印泥、各种票据等物品,农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发信件,取兑汇款。 在成绩面前,刘班虎没有满足,仍然是那样谦虚地奉献在平凡的投递岗位中,矢志不移地扎根在贫瘠的洛河山区。刘班虎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他13岁的儿子将来能考上北京邮电大学,继续致力于邮政事业,并见证邮政的美好明天!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01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