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百年传奇天妃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1日05:49 人民网-江南时报

  苏洪泉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迎接这一人类文明史、航海史上的大事,由南京市、下关区投资复建的天妃宫,将于今天开门迎客,并开展一系列有关妈祖文化的纪念活动。天妃宫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归来后,为感谢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赐建的。六百年来天妃宫见证了沧桑、经历了盛衰。今天恰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妃宫再向世人展示她的风采。天妃到底是谁?妈祖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为读者揭开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迹。

  和平女神天妃

  天妃,在闽粤台港澳一带,又称妈祖、天后,被尊为保佑航海安全的和平女神。据《敕封天后志》记载,天妃确有其人,本名林默娘(960—987),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屿。其父林顾,在五代闽王时任都巡检,生有五子一女,默娘是“老闺女”。她出生一月余从未啼哭,父诧异,便起名默娘。传说默娘从小聪明伶俐,孝敬父母。某日她帮母亲织布,忽觉困倦,伏机而睡。恍惚中梦见海涛汹涌、巨浪滔天,掀翻一艘货船,船民纷纷落水。默娘惊醒,痛苦地向母亲叙述梦境。从此,她苦学游泳,练得一身好水性。

  默娘16岁时,有天在院内与邻女游戏,见古井中现出一道人,手持铜符,邻女惊奔,默娘却上前跪拜,道人送她铜符而去。默娘得符后,潜心研究,既为民治病,又驱邪避灾,深受乡亲们敬爱。

  默娘成年后随兄长从事海运,每遇风浪,救难行善,被人们称为海神。28岁那年正月半,在一场暴风雨中,她奋不顾身抢救落水船民,不幸遇难。后人在莆田建祠供奉,历代帝王都为之封号,元至正年间被封为“天妃”神号,各地多立庙祭祀。每当渔民出海打鱼、华侨飘洋过海,都要到庙里拜祷,期盼她护佑平安。

  明代永乐建宫

  明永乐三年(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旨首次率船队下西洋,在海上突遇风涛之险,宝船将翻,郑和祷告海神。忽闻笙鼓声声、香风飘飘,女神站立海上,顿时风平浪静,转危为安。郑和回南京后奏明皇上,此次出海,全仗天妃神助,得以化险为夷。于是,明成祖敕命太常寺少卿朱焯建天妃宫、立石碑,以示纪念。

  南京天妃宫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有大殿、观音殿、东配殿、西配殿等建筑,殿宇宏丽。廊庑绘有“海中灵迹”等巨幅壁画,情态逼真。玉皇阁朱梁翠栋,高可见江,水云波鸟,历历在目。殿后有婆罗树亭,所植婆罗树、五谷树、詹甫花、西海棠等奇异花木为郑和从海外带回。

  天妃有两大配神: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即银精将军,绿面绿衣,能视千里之物;顺风耳即金精将军,红面红衣,能听八方之声。据说两将原是商纣王的兄弟,名高明、高览,生前作祟,百姓受苦。后来天妃用铜符将两人收伏皈正。

  民间传说,天妃是观音菩萨化身,千里眼代她“观”世上之苦,顺风耳代她“音”人间之难,一看一听,合二为一。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静海寺突遭大火,殃及天妃宫,太平天国时再遭劫难,建筑被毁,仅存一座石碑。

  此碑全名“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高6米、宽1.5米、厚0.5米,下承龟趺,上刻螭龙,碑额篆书,碑文正楷,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共699字。叙述建宫起因,记载郑和事迹及途中遭遇风浪而安然脱险的经过,为明代名碑。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将此碑移至静海寺院内。

  郑和下西洋得天妃神助,虽是一种古老的精神信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海上安全航行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顺应广大水手、士兵宗教心理的需要。通过建宫立碑,使天妃信仰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妈祖文化遍及海内外。

  天妃宫“乌龟会”

  传说农历三月二十三(今年恰逢5月1日)是天妃生日,旧时南京要在天妃宫举行纪念活动,俗称“乌龟会”,所以民间有“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之说。古代,“龙、凤、麟、龟,谓之四灵”(《礼记》卷4),视乌龟为长寿之灵物。每年天妃生日,要到天妃宫碑前烧香,以求长命百岁。有年,香客在碑前祭拜,因香火太盛,恰巧突降雷雨,石碑下龟趺颈部因热胀冷缩骤然断裂,成了无头龟,及至此碑移到静海寺才修复(如图示)。

  天妃宫的“乌龟会”活动还有踩高跷、划旱船、河蚌舞、滚钢叉、耍石锁、顶瓷坛等表演。特别是“铁如圈,木为柄,柄系铁环,围冒以皮,击之咚咚,名太平鼓”(民国·徐珂《清稗类钞》)的演出,鼓点有快有慢、手法多变,又由于铁条上载鼓、侧系若干铁环,鼓声与环声悦耳动人,更是热闹,是“乌龟会”的重头戏。

  这次复建天妃宫,重铸“平安钟”,此钟由南京晨光厂制成,仿古明式钟,青铜铸造,重达2.1吨,取“天下太平”之意。平安钟通高2.04米,意为天妃宫的施工从2002年12月至2005年4月,历时2年零4个月。钟钮高32.3厘米,钟上铭文323字,象征着天妃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出生。此钟音质浑厚,声震数里。今天适逢盛会,将撞响平安钟,祈求万民平安。

  天妃宫简介

  天妃宫工地上,最显眼的就是碑亭。一片黑瓦的屋顶中,碑亭金灿灿的皇家琉璃瓦屋顶格外醒目。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碑文,大名鼎鼎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稳当当地立在这里。原来的天妃宫碑已于上世纪90年代移至静海寺,现在这座石碑是按原来的规格仿制的,高5.48米,重32.3吨。真正的天妃宫碑移到静海寺后,由原来的朝南变为了朝北,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表面风化严重,字迹越来越模糊,南京不少媒体都对此发表了报道。这一现状受到广泛关注。有消息说,天妃宫碑将结束风吹雨打,被全面保护起来。为了减缓石碑老化速度,设计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的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设计专家杜顺宝教授,不久前已经拿出保护天妃宫碑的方案:在碑的正面和顶部用玻璃罩住,半开放结构。人们可以无障碍地接触石碑,石碑也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同时,在建宁路290号的天妃宫碑遗址,石碑的基座已经被挖了出来,这里将专门建一座亭子,安放石碑的基座。

  《江南时报》 (2005年05月01日 第十五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图铃免费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