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新闻”被揭穿后对社会可产生积极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00:58 红网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媒体的不实信息接连发生,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神州电视台要对垒中央电视台”、“民政部将举行全国十大慈善家评选”、“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要从课本中删除”,最新的一件要算前些日子广泛传播的“我国要取消师范教育”了。这些不实信息,虽然一经传播,很快被相关的权威或主管部门所纠正,但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的、冷静的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不光是负面的,如果一旦被揭穿,它也对我们的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其表现是:

  他警告媒体更加需要严格的自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各种报纸2000多种,杂志7000多种,电台、电视台县级以上都有,网络用户数以亿计,各种传媒载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而在我国40多万新闻从业人员中,由于受到市场的压力,竞争的残酷,金钱的诱惑等,有的人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等教科书中最基本的原则都忽略了,“独家”、“轰动”、“发行量”、“收视率”、“效益”等等这些本属于新闻作品“附件”的词汇,成了一些媒体追求的目标。所以,不实信息便时有发生,有的还是在国内的主流媒体上首先发表出来的。试想,一条新闻从采访到刊发(播出),中间要经过多个环节,假如有其中的一个环节能把住关,不实信息就不会面世。诸如“取消师范教育”、“开播神州电视台”、“十大慈善家评选”这类主题内容如此明显的新闻,我们的记者或媒体为什么不向最具权威的教育部、广电总局、民政部核实?为什么一个电话就可避免的不实信息,非要等到传播以后,再由有关的权威部门去声明,去纠正?难道说我们的媒体也像三流歌星一样需要炒做吗?对于频频出现的不实信息,无论是原发还是转载的媒体,事情发生以后,很少见到对公众的道歉或公开他们的改进措施、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等,这类事情长此下去,媒体在社会上的信任度是要大打折扣的。

  对受众来说,面对媒体的信息,多了一些自己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受众者面对各级各类媒体提供的消息,往往是100%的信任,丝毫没有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怀疑的意识,就连个人遇到什么问题,向上级反映时也会以“报纸上是怎么怎么说的”为理论依据。这一方面说明哪个时期的媒体在受众中的信任度高,一方面也说明受众对信息的识别意识不强,一旦遭遇不实信息,尤其是对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就会感到非常突然,好似上当受骗一样。现在不同了,他们对于媒体消息接受意识的转变,和对媒体广告的接受过程几乎是相同的,从开始的完全信任,到后来的不实广告的出现,再到现在有分析、有选择的理性接受。这一点应当说是社会的进步。对媒体不实信息的认识,有些国家从中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对各种公众信息分辨的教育,可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提供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在信息社会中,各类媒体对多种信息有其特殊的职业敏感性,新闻时时发生,记者无处不在。或许信息的提供单位或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或发言,并没有意识到要成为记者报道的内容,要作为新闻公布与世,而这一点往往就构成了不实信息的主要因素。如这段时间广泛传播的“取消师范教育”的不实信息,来源仅仅是某位专家在一次教育方面座谈会的发言,结果造成如此大的风波。这就说明,信息提供者接受新闻单位访问时,要多一点社会责任感,说明所提供的信息中,那些内容是官方的,那些内容是个人行为,那些是可以报道的,那些是不能公布的,这样就能从根源上减少或避免不实信息的发生。

  社会越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大。面对日趋增多的不实信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对媒体信息的消费,和对其他物质消费一样,一方面需要社会的积极引导,但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稿源:红网)(作者:李季平)(编辑:杨国炜)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