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及省港大罢工80周年 本报记者专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工运领袖后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11: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及省港大罢工80周年 本报记者专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工运领袖后人(组图)
位于越秀南路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及省港大罢工80周年 本报记者专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工运领袖后人(组图)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庭院中的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

  今年5月1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纪念日,今年的6月23日,是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面对反动势力统治下的血雨腥风,革命志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80年后,人们追逐历史脚步、追忆革命人物,仍无法忘记上世纪初期发生在南粤大地的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

  80年过去了,当年那一幕幕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已经远去,它的历史意义和亲历其事的革命先驱却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广州,“越秀南”、“东园”、“六二三路”等看似普通的城市地理名词,都是工运历史难以割舍的革命遗迹,它们都已成为广州所特有的历史胎记和城市记忆。

  在国际劳动节到来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曾亲历省港大罢工的91岁老人邝六以及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杨殷的后人,通过他们的回忆,让我们一起重温当年工运人物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再次思慕他们的剑胆琴心。

  撰文/本报记者林洪浩、焦向阳、曾卫康 实习生李斌、钟德慰 摄影/本报记者陈安

  地理名词

  越秀南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广州市越秀南路93号,馆址原为惠州会馆,始建于清末民初,是一栋欧式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将此处作为国民党第一个中央党部办公的地方。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走后,惠州会馆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址。192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到了武汉,越秀南路的原址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驻广州办事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庭院中立有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园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越秀南东园横路一号。东园始建于清末,是当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占地2.5万平方米。民国初年,一度改为游乐场。后来遭受火劫,成为一片废墟。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罢工工人对东园进行清扫和临时搭建,成为省港大罢工的指挥部。当时在东园大门挂着“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本部”两条长匾。1926年11月6日,遭帝国主义收买的反动分子纵火焚毁,历劫犹存的仅有1座门楼和1棵大树。196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六二三路 沙基惨案永久的纪念

  位于广州市人民桥北侧,是广州市唯一一条以数字命名的城市道路。1925年6月23日,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运动,广东各界群众十万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到英法等国军警开枪射击,死52人,重伤170余人,造成“沙基惨案”。为纪念这一反帝斗争,次年沙基修筑马路,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将路名定为“六二三”路,附近立“毋忘此日”石碑。后因城市建设需要,此碑多次被迁拆,现在重建的沙基惨案纪念碑是按1926年建设的纪念碑原貌复建的。

  讲述人:亲历者、南海大沥地下党通信员邝六

  密信缝在裤脚传递工运情报

  五一前夕,在海珠区万寿路,记者见到了91岁高龄的革命老人邝六,邝老可能是目前唯一在世的省港大罢工亲历者。

  给盲父引路掩饰通信员身份

  70多年过去了,但邝老对当年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省港工人大罢工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鬼,主要是负责南海大沥地下党的联络通信工作。谈起当年的情况,邝老淡淡地一笑:“我大哥当时是广三铁路的工人,是地下党员。他常对我说,还是共产党好,他们来了,穷人都有饭吃。在哥哥的熏陶下,我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谈起当年的通信员生涯,邝老显得有点激动:“大沥当时的通信工作主要是我负责。当通信员,我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我父亲是盲人,靠占卦算命为生,我为他引路经常要穿街过巷。这便可以掩饰我通信员的身份了。加上当时我只是个小孩,也没有引起反动派的注意。”

  密信藏在裤脚从未失过手

  “有什么秘密信件,大哥就让我传递。”老人弯下身去,卷起裤脚说,“密件缝好了就藏在这里,很安全。整个大罢工期间,我就靠这种方式传递信息,从未失过手。”邝老得意地笑了起来。

  除了当通信员,邝老还是罢工宣传队的成员。“大沥是省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支援地,邝老双手比划着说,“当年有不少旗帜和标语都是我做的。”

  讲述人:全总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林伟民之子林俊华林俊华回忆起父亲林伟民既自豪又遗憾。

  “父亲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林伟民生平

  林伟民,1887年出生于珠海市三灶镇,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

  他组织领导过著名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海员大罢工和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林伟民因病去世,他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91岁的林俊华回忆起父亲林伟民的点点滴滴时,既自豪又遗憾,父亲的事迹让他骄傲,但遗憾的是父亲将一生的心血放在工人运动上,与家人聚少离多,且在他还未满14岁时就去世了。“母亲病重时,父亲在上海搞工运回不来,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让父亲很心痛。”

  参加“联义社”为革命党运军火

  “听母亲说,父亲20岁的时候就到香港,在外国船上当海员,那时中国人到外国船上当海员干的工作都是最低下、最辛苦、待遇最差的,被人叫做‘待仔’,受尽资本家的剥削。我长大后才知道,在那段日子里,父亲已经与孙中山有接触,参加了孙中山在海员中组织的‘联义社’,秘密从国外运送军火,掩护革命党人,支援国内革命。”

  林俊华说,他出生才几个月,祖屋就被当地的恶霸烧毁,无奈之下只好离开珠海三灶镇,举家迁往澳门。

  “父亲一直当海员谋生,一年呆在家里的时间很短,但我对父亲很敬畏。有一次阿姨带我到香港玩,然后上到父亲所在的‘皇后’号轮船,船上的中国海员知道我是林伟民的儿子,对我非常热情,一位叔叔还给我做了一顿西餐,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在海员当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工运领袖成香港海员首位党员

  林俊华说,1922年海员大罢工胜利后,父亲北上上海继续搞工人运动,但就在这年夏天,母亲患病了。“父亲写信回来让我与母亲到香港治病,因为我的叔叔在香港当司机,好照顾我们。但母亲最后还是不治去世,而父亲直到第二年才从上海赶回来,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父亲对此事一直很心痛。”

  1924年3、4月间,林伟民赴莫斯科出席国际运输工人代表大会,在莫斯科期间经罗亦农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香港海员中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父亲的阅历打开我的作文思路

  1924年10月,林伟民从莫斯科回国,担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驻粤代表、广州总办事处主任,而林俊华也随父亲从香港来到广州,并在1925年春节到万福路小学插班读三年级。

  “这么多年由于父亲工作的缘故,换了太多的学校,没怎样认真地读过书,所以到10岁时还只能读三年级。到广州之后,才真正与父亲在一起生活,成绩才赶了上来。尤其是我的作文,由于听父亲讲很多社会上的事情,作文的思路比其他同学开阔,经常被老师表扬。”

  谈到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林老说:“其实我也参加了大游行,当时很多小学生都去了。”林俊华回忆,当时游行队伍先在东较场集合,场面是人山人海,而他的父亲林伟民就坐在主席台上。

  队伍从东较场出发,经惠爱路,到达沿江路。“当时当我们走到五仙门的电灯局门口时,突然听到队伍前面响起了枪声,老师赶紧让我们原地不动,前面传回来消息才知道队伍游行到沙基路时,英国军警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

  牢记父亲嘱咐至今每天看报

  由于海上的艰苦生活、长年的奔波、紧张的战斗、繁忙的工作,1925年8月,林伟民早已患上的腿部骨结核恶性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父亲病后,我停止学业,回家专门照顾他,在父亲病重的这段时间,很多工人来家里探望父亲,而父亲也是尽力为罢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工人坚持与帝国主义作斗争。”

  “1927年旧历9月1日下午4时,父亲在广州去世,年仅40岁,而我还没满14岁。父亲去世前一直跟我讲,说我读书不多,要多读报,做人要踏踏实实。父亲这些话影响我一生,读报让我增长知识,踏实做人让我快乐知足,现在我91岁了,还天天看《广州日报》呢!”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及省港大罢工80周年 本报记者专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工运领袖后人(组图)
杨爱兰还记得她父亲说:金钱是身外物。

  讲述人: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杨殷烈士之女杨爱兰

  “我在不知情下当了通信员”

  杨殷生平

  杨殷,1892年8月12日诞生于中山翠亨村。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至1926年,以中共广东省委委员身份,参与发动和领导了省港大罢工。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等5位同志被与国民党勾结的上海工部局巡警逮捕,后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31日,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同志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37岁。

  作为省港大罢工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杨殷,至今还有很多事迹不为人所知。在广州市白云区合益一街,记者采访了杨殷烈士的大女儿杨爱兰女士。面对来访的记者,92岁的杨女士激动地讲述着父亲的事迹,眼中不时含满了泪水……

  作业本里特殊药水写就工运情报

  “在省港大罢工时,我曾经当过通信员,可我当时并不知情。那时每个周末,我都手挽着装着作业本的藤制书包,坐火车到香港看望爷爷和叔叔们,每次叔叔们都说要检查我的作业,便拿走了我的课本和作业本看。第二天,我再挽着书包回广州。后来才知道,原来作业本上用特殊药水写着一些情报,例如《罢工告群众书》等,要用灯一烤,字才会显出来。这期间,我曾经接触过很多叔叔,到了建国后,我能见到的就只剩下谭天度叔叔了,因为其他的叔叔都已经牺牲了。”

  父亲床头总放着两支左轮手枪

  回想起父亲在省港大罢工期间的点滴,杨婆婆说:“父亲的身份很多,用过的名字也很多。他经常不在家,在家的时候,他的床头总放着两支左轮手枪;每次父亲在家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叔叔阿姨来到家中,关上大门,似乎在秘密讨论着什么。后来回想起来,父亲和他们是在讨论和部署省港大罢工的事。”

  工作繁忙阁楼中“偷窥”儿女

  “父亲和我们总是聚少离多。”杨婆婆说,“父亲干的是革命工作,在那个年代,他深知这种工作的危险性。父亲不得不将我们四姐妹拆散,我和二弟留在广州,而三妹四弟则被送到了中山。”

  杨婆婆说:“广州起义前夕,父亲工作很繁忙,很久没有见我和弟弟。于是便托陈李济药厂的工人把我和二弟从寄宿学校接回药厂的陈经理家。父亲本想去陈家见我和弟弟,但又怕我们姐弟俩缠住不放,便想了一个办法,在陈家的小阁楼上通过小花窗偷看我们吃饭。这还是事后陈家人告诉我们的。”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杨婆婆被父亲送到了香港,寄居在一个同学的家里。直到父亲被捕和遇害后几个月,杨婆婆才获悉噩耗。杨婆婆说:“每当我想念他的时候,我就拿出他最后给我的信看,反复地看。父亲常说,学习得来的学问,是自己的东西,家财是身外物,只有文化科学知识,是自己永远拥有的,你要记住,金钱是身外物……”

  广东工人运动大事记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广东诞生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罢工,罢工历时56天取得胜利,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2年5月1日

  中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1923年2月广东工会联合会成立;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与广东省农民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开幕。

  1925年6月19日

  省港大罢工爆发。6月23日,省港大罢工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游行队伍至沙基西桥口的时候,沙面英法军警突然向游行队伍施放排枪,造成“沙基惨案”。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爆发。

  1948年

  夏广州新民主主义工人协会成立。

  1953年4月

  广东省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总工会正式成立。(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