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动荡岁月的无奈与抗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15:22 信息时报

  各色小人物轮番上场

  瓦尔泽是一位主要以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家,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人物自我内省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是处于中下阶层,在展示他们寻找个人幸福以及在事业上的奋斗中,侧重于描写人物的精神生活和感情纠葛。小说《迸涌的流泉》延续了这一创作手法。

  瓦尔泽在展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非常注重追求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他把小说的场景安排在瓦塞堡这样一个宁静的小村镇,并让各色小人物轮番上场:在有钱人家做清洁女工的赫尔米内犹如一张流动报纸,散布着各类小道消息;房客泽哈恩先生不停地发出他对世界的诅咒;独脚老兵格布哈特抱怨着自己的残疾和所受的伤害;顽固的冲锋队头领布鲁格剔着牙齿大放厥词;老仆人尼克劳斯忘不了战时养成的绑腿习惯而把袜子丢在一旁;年迈的祖父面对看不懂的世道只能用方言重复“但愿我去了美国”。……瓦尔泽就这样看似毫不经意地让一个个相干和不相干的人物穿梭上场,其语言简练而少修饰,叙述精到而富有活力,且远离任何价值评判和政治阐释,让人更觉真实和耐读。

  当然,轮番上场的各色小人物只不过是小说的一种铺垫,这有点像我们粤剧的开场白总是来一阵锣鼓,接下来的曲折婉转———约翰的成长与他父母身上的故事才是小说的重点。

  两代人的失意困境

  约翰的父母惨淡地经营着一家旅店,他们无力支付账单、归还借款,加上市场的萧条、银行的倒闭,给家庭带来了持续的恐惧。父亲是一次大战的老兵,惨烈的前线经历让他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不停地做着一些不着边际的梦,试图让家庭摆脱困境:在阿尔高建银狐饲养场,在家里挪出地方养安哥拉兔甚至养蚕,和朋友一起生产包治百病的磁疗装置。失败和无能让他愧对家人,最后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让家道落败,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和奋争。但是贫困和无望的灾难却日渐逼近。为了生存,村镇里的很多人不得不加入了纳粹党。继续洁身自好,只能被摒除在正当的社会生活之外。而对一个旅店主来说,还会有破产的结果。生存的危机让母亲也只好选择加入了纳粹党。

  约翰是整部小说的主线。约翰受父亲的影响,很喜欢《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里的“夜之歌”———“正是夜的时候:现在所有的流泉更高声朗吟,我的灵魂也是一派迸涌的流泉”。做一个诗人成了他从小的梦想。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年幼的小约翰已在餐厅帮忙,为村民送煤,为大车过磅。父亲的早逝让他从小就遵循“始终不让任何人有借口对母亲抱怨他”。小说开篇有一个特写镜头———5岁的约翰去理发,“虽然约翰的整个脑袋几乎被剃光,只有头顶上还被允许有几根头发留存。他对这个发型感到很别扭,但他还必须对理发师黑费勒先生使劲地表达感激和谢意。”小约翰这种不得已的压抑,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当时德国人民贫困与无助的苦难现实。

  渐渐长大的约翰爱上了马戏团的阿尼塔,在一次纳粹分子暗袭马戏团时,他勇敢地站在了被袭者的一边。后来,战火愈演愈烈,小镇遍布着心灵破碎的难民,约翰的爱情与成为诗人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他被迫入伍投身到纷飞的战火中。战争结束后与家人重逢,并与莱娜相爱。经过了战争和岁月的洗礼,约翰犹如尼采《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夜歌”中的那一派源于其内在生命力的“迸涌的流泉”,终于走向了成熟和美丽。

  从三个角度进行深刻反思

  瓦尔泽重点把笔墨落在三个下层人物对现实采取的抗争,诉说时的笔触始终流露出沉静的嘲讽和悲伤。

  母亲是主动性的抗争,但最终也只好选择无奈的妥协———加入纳粹党。主张和平的父亲面对黑暗的现实,只能采取在无奈中逃避的态度———做着一些让家庭摆脱困境的不着边际的梦。最终,这种逃避和无奈导致了他英年早逝。小约翰理发受了委屈但为了多几个光顾旅店的人也不得不对人笑脸相迎,最后不得不放下想当诗人的理想被迫走向战场。

  作家从两代人的三个不同角度,细腻而微妙地描绘了德国那个动荡岁月里的危机和失落,既而对造成这种黑暗现实进行了一种深刻的揭露和反思。

  潘小娴(来源:信息时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