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渤海“治污”会不会陷入“淮河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00:47 红网

  为遏制海河水域污染的趋势,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及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制定,并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项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项目400多个。这项计划期待到2015年,将从根本上扭转渤海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达到海域生态系统初步改善的目标。(2005年5月1日《中国青年报》)

  可以说,污染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对自然生物构成了直接威胁,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甚至还会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瓶颈。近年来,专家们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有关各省、市无不兴高采烈,积极响应。渤海的污染问题,已经是区域经济大整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如今,由国家各部委牵头,各省市参加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让人们看到了渤海湾的曙光。然而,这样庞大的工程,其操作运行的可行性还是值得研究的。对于这样要动用几百个亿和不计其数人力物力的工程,要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前车之见的,淮河十年治理就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例子。淮河治理10年涉及多个省市,耗费了600亿,然而就连环保总局都不得不承认结果与预想有很大的差距,“劣Ⅴ类水质仍然在半数以上”。(2005年4月30日《新京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坦陈了7大原因:一是资金不到位,60%没有到位;二是地方保护主义,有很多局部地区和地方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三是不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四是部门的很多的职能交叉,管理机制没有建设好;五是产业结构问题;六是市场化机制和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没有跟上;最后是执法力度不够。

  新出台的“渤海碧海计划”与“淮河治理”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新出台的计划如何突破“7大原因”,避免重蹈淮河的覆辙呢?假如具体操作上的细节没能突破“淮河怪圈”,“渤海碧海计划”就匆忙上马,无疑是拿庞大的人力物力开玩笑,拿纳税人的血汗钱当赌注。此外,因为渤海有其三面被陆地包围的独特地理环境,容易受污染,其根除的难度较淮河整治还要大,技术要求还要高。可以说,没有比较完备的计划和先进的技术,计划应该从缓而行才是。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根治环境污染要“标本兼治,各部门和地区联合行动。”应该说,由于环境整治涉及到的利益面比较多,所以难度可想而知。要是没有相关的硬性的规定,没有相关明晰的问责制度,这样的行动只能流于形式。

  淮河治污十年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有关部门拿什么来保证人们对渤海环境整治的愿望不会再次落空呢?十年来,600亿撒进淮河打了水漂;十年后,500亿会不会喂了渤海湾濒临灭绝的海鱼呢?(稿源:红网)(作者:周邦坤)(编辑:杨国炜)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图铃免费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