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万家灯火听和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09:41 红网-湖南日报
万家灯火听和声(图)
图为在沅水江边悠闲漫步的常德市民。张志平

  本报记者 杨又华 周勇军 朱本召 通讯员 曹光红 李秋林

  夕阳西下,在通往常德郊区的各条马路上,一群群穿着厂服的进城打工农民,或骑着摩托,或踩着单车,悠然地踏上归程;华灯初上,在常德宽敞繁华的步行街广场,吃过晚饭的市民三三两两走上街头,或漫步,或购物,其乐融融……记者眼前出现的这样平常而又温馨的场景,折射出常德这个城市的平和与从容。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着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路途上大步迈进,正在勾勒出万家灯火和乐升平的动人图画。

  (一)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当前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特别是国企改革全面推进的当头,就业更是牵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心房的头等大事。

  常德市的国企改革全面推开之时,15万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巨大压力,也骤然降到了各级领导们的肩头。困局面前,常德市各级下极大的决心,动员起一切社会力量,拉开了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大幕。

  2002年7月,常德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明确将其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他们加大财政对这项工作的投入,几年来,市本级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再就业,2004年该市此项支出的政府资金超过了一个亿。他们开辟政策的“绿色通道”,先后出台了实施再就业援助、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扶持等20多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是关键。常德建立起了上下联网、信息畅通、机构健全的就业网络,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常德模式”。在武陵紫桥社区居委会宽敞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居委会主任杨立群翻着几大本厚厚的台账向记者介绍:这上面记载着我们社区所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就业去向;大厅墙上的电子显示屏连着市劳动保障大厅,全天滚动发布本地及来自广州、上海等地的劳动用工信息,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这种畅通的信息渠道找到了新的工作。她还告诉记者,社区开办的商店、家政服务中心、小学生放心食堂等实体,去年也安排了5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通过项目建设、开辟再就业场所、拓展社区就业、转移输出、出资购买保洁保绿和交通协管岗位等五大渠道,到目前,常德市15.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已有1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项目建设3年来新增岗位4万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仅去年即达1.6万个。

  常德市委、市政府以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出色成绩,2004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

  构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之本、稳定之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孤有所靠、残有所托,是民本政府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构建民生保障大堤,在沅澧大地营造出了浓浓暖意。其社保医保、城市低保、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见证群众冷暖在常德市各级领导心中沉甸甸的分量。近4年来,全市社保支出以年均34.6%的速度增长;低保支出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早在2002年,市里就投巨资建起了高标准的劳动保障大厅,随后,各县区(市)劳动保障大厅也相继建立。“为您服务,让您满意”,这是刷在常德市劳动保障大厅墙上的八个大字。这些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始终以真诚的服务,履行市委、市政府交给他们的使命,兑现着他们的承诺。截至2004年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2万人,因各种原因中断了养老保险关系的近10万名职工,大部分实现了续保;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7万人,共有437家改制企业的6万多名离退休人员被纳入医保管理,实现了病有所医;到目前,全市共有6.4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了失业保险待遇。

  包括城乡低保救助、农村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城乡特困户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人员救助、自然灾难救助、弱势群体住房救助等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常德市近年来构筑的与社会保障并行的另一根维稳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张庞大的社会救助网络在沅澧大地不断延伸扩展,把越来越多的弱势人群揽入温暖的怀抱。到去年底,有9.5万户城市特困户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3.1万农村特困户享受了特困救助;全市改扩建高标准的敬老院24所,为2000多农村五保对象提供了集中供养;一批城市“廉租房”和乡村“爱心房”相继建成;其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得到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的认可,赢得了2004年全国现场会在常德召开。

  (三)

  “什么是人民期望的好政府?就是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行政效率不高,是现阶段各类企业和人民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抓紧解决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效能,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政务中心建设。”2002年8月19日,常德市政务中心挂牌成立时,市长陈君文用铿锵的话语,表达了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的坚定意念。两年多过去,他们的期望正逐步变成现实。

  4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常德市政务中心大楼,一种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新鲜气息扑面而来:50多个职能部门的派驻“窗口”,无遮无掩地依次排列在一至五楼空阔敞亮的大厅,每个窗口都在显眼处张贴了详细的服务指南,各大厅的墙上,还张贴着各项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据政务中心主任熊国建介绍:两年来,通过清理,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33项减少为目前的438项,大部分已进入中心集中办理。通过一条龙的审批流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大大简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间,市本级438个项目的审批时限整体提速达42.5%,即办项目达40.2%;同时,大幅提高了部门办事的透明度,减少了暗箱操作。

  在政务中心办公大楼,记者还目睹了两个最忙碌的部门,一个是“12345”市长热线,一个是优化经济环境“110”。在市长热线办公室,只听到数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6位从全市300名后备干部中精心挑选的年轻人,手握话筒,一边飞快地做着记录,一边轻言细语地做着解答。6号办事员文斌元告诉记者,12345市长热线既是政务公开的专线电话,又是一种政务公开制度,它整合了电力、供水、医院、城建、环保等15条部门服务热线,形成了联动机制和责任机制。这里每人每天平均要接50个以上的电话,电话内容有咨询,有求助,还有投诉,大到经济环境,小到漏水停电,其中大约三分之二可当场解答,其他的或转交相关部门,或由“热线”出面调查,协调处理。

  据介绍,目前9县区(市)均建立了政务中心和“12345”热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常德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正快速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如政务公开,已推进到每个乡镇和基层站所,全市政务中心的覆盖面达到98%;社会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全方位加强;在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透明的理财机制、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文明公正的执法机制等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上,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常德建设服务型政府,还有许多事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就会奏出政清民安的和谐之曲。”走出人群熙攘的政务大楼,市委书记程海波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语,隐隐在记者耳边回响……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图铃免费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