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苏为高速两侧土壤“解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4日06:3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讯(记者黄勇)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竟检测出上百种毒物!为了缓解这一“窘境”,江苏省建造更多生态路的计划大大提速。记者昨日获悉,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沪宁高速、205国道等多条道路两旁的土壤及种植作物进行采样分析发现,一些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段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上百种。其中,沪宁高速沿途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小麦的含铅量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6.98倍。

  沪宁高速沿途受污染最严重

  截至200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34288公里。以现行建设速度,每年新通车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但对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检测却鲜有人做。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这项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江苏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并拨出专项资金支持研究。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土壤专家通过对沪宁高速、205国道等多条道路两旁的土壤及种植作物进行采样分析发现,一些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段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上百种,比预计的要多得多。该所研究员林玉锁介绍说,除了最常见的铅污染,还包括多环芳烃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绝大部分来自于汽车排放的废气与固体微粒,虽然我国早已推行无铅汽油,单位汽油的铅含量大大下降,但由于汽车数量猛增,铅污染仍然存在。此外废气中还有其他大量有毒物质,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据介绍,在进行采样分析的公路中,沪宁高速沿途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通过对部分地段小麦监测发现,小麦的含铅量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6.98倍。道路两侧的作物污染情况是一个验证。专家分析,公路旁土壤及作物受污染程度主要与车流量大小有关。

  对于沪宁高速受污染严重的现状,沪宁高速扩建指挥部表示,沪宁高速在修建之初完全按照交通部道路绿化有关规定执行,并通过了环保部门评测,但后来与日俱增的交通压力迅速超越了公路两旁绿化带的设计“抗毒”能力。

  公路旁250米内不宜种粮食

  据林玉锁透露,公路两侧土壤的污染严重威胁附近农作物的“健康”。据了解,与空气扩散不同,土壤中的毒物具有累积效应,时间越长,毒性反而越大,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然净化作用来消除。因此污染一旦发生,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原有生态,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林玉锁说,由于很多高速公路两旁紧挨农田,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一部分直接落在作物和蔬菜表面,另一部分沉入土壤,通过根系又进入作物体内。这样会带来“连锁反应”,顺着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后,毒素的浓度会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公路旁250米内不宜种植粮食和蔬菜。

  对于这个建议,沪宁高速沿线城市一位官员表示,如果真按照专家的话做,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又将大大提高,更主要的是将有更多的农民无地可种。“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矛盾”。

  江苏将建更多的生态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修建之前的环保评测还不全面,标准大多从水土保持、对生态敏感区影响等大的方面考虑,而没有考虑到高速路对两侧土壤的污染。就此专家们也提出了符合当前实际的可行的解决办法。林玉锁建议建设生态路,根据沿线各地土壤的不同特点,增加建造适应的“绿色缓冲带”等内容,既美化了环境———净化并降解汽车“毒气”污染,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专家提出的办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在少数新建的高速公路中尝试。江苏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率先在长三角建设生态路。2004年通车的长三角第一条生态路———宁杭高速———的主要部分就在江苏境内。

  宁杭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办公室主任陆海峰介绍说,宁杭高速生态路的最大特点是“石头上开鲜花”:宁杭高速采用客土喷播等国内外先进技术,为路的边坡及被炸开的东庐山80余米高的裸露岩石披上了“绿衣裳”,现在上面都已经开出了美丽的鲜花。另外,在公路两边还依地势建造了很多人工丘陵和茂密树林、竹林,形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很好地降低了噪音、吸收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沪宁高速扩建指挥部负责人表示,正在进行中的沪宁高速扩建工程已经将环保标准与国际接轨,扩建后的沪宁高速将成为长三角第二条“生态路”。以后江苏这样的生态路将越建越多。

  《江南时报》 (2005年05月04日 第六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