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都市搭“鸟巢”居住一个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11: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简陋的“鸟巢”在高楼大厦中引人注目。
都市搭“鸟巢”居住一个月(图)
“鸟巢生存体验”还吸引了年轻市民的加入。

  4月26日下午5时起,山东人也夫攀上建造在北京建外SOHO的“鸟巢”,开始他为期一个月,名为“鸟巢———都市生存体验”的行为艺术。除非身体出现病理现象,也夫在此期间绝不会走出“鸟巢”。每天,只由服务人员为其送去两顿素食,生存者的生理排泄物将由生存者通过绳索运到地面。昨天是“鸟巢生存体验”的第八天,记者来到SOHO小区现场探营,并采访了这次行为艺术的策划者和旁观市民的看法。 文/图 张强

  意图:希望大家多关心自己

  “鸟巢”支在三根钢筋柱子上面,由钢筋围成,球形“墙壁”由树枝编织而成,上插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在鸟巢与地面之间架着云梯。在现场,记者正好碰到了这次活动的策划人———中国艺术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朱其,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有观众认为你这是在自我炒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朱:前几天,网上调查显示,近六成网民认为我这么做是为了出名。我觉得,即使是为了出名,也无可厚非。因为已经不存在所谓的“纯洁”的艺术了,任何人到后来都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卖个好价钱、希望自己能进入艺术史。

  记者:住在“鸟巢”里的人叫“也夫”?

  朱:对,他是个很边缘的落魄诗人,我有个朋友开了家画廊,他在那打工。

  记者:有没有想过要请专业的行为艺术家?

  朱:有想过,但他们开价太高了,我们支付不起。也夫这是在义务工作,他对此充满好奇,他想把这一生活体验写入诗里。

  记者:你这几天都呆在这儿吗?

  朱:对,我刚才说过这次活动最突出的性质是社会性,我这几天观察发现,对“鸟巢”表示认同的人以社会中低层百姓居多;而位于社会上层的人们有很多都只看到了活动的经济性和炒作的一面,女性似乎更欣赏“鸟巢”和“鸟巢”里的人。

  记者:你所想表达的是什么?

  朱:如今的中国人都在拼命挣钱,连健身和旅游都是“拼命”的。我想说:别这么拼命,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策划人专访

  “鸟人”:来这只是为了体验

  为与神奇的“鸟人”也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者攀上荡漾着的云梯,历尽一番“艰辛”,终于登上了“鸟巢”。除了也夫和一名工作人员外,“鸟巢”还来了两位“体验者”———一位年轻女子和一个小女孩。

  记者:也夫,你在这儿不觉得闷吗?

  也夫:一点都不闷,我带了很多书,还有台灯、我的照片,我可以看书、写诗。我很穷,没有自己的家,比起画廊的地板,睡在这里要舒服多了,因为,这里是属于我的。人们都很关心我,经常有陌生的朋友发短信问候我。

  记者:你真的要在这儿住一个月?

  也夫:如果身体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也只能离开“鸟巢”,毕竟,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挑战吉尼斯,而是重在体验。

  也夫称自己2001年来到北京,一直处于流浪状态,靠给画家做模特,或者做群众演员为生,他写了20多本诗集,但都没有发表。 鸟巢探营

  挑战自我?想出名?炒作?

  记者看到,近十位市民在附近好奇地围观,对这种“表演”,他们看法不一。

  记者:你们觉得这次活动的动机是什么?

  小学生:他想挑战自我!

  中年男子:哗众取宠呗,想出名。

  女职员:“鸟巢”是由房地产商投资建的,我想这是商人利用艺术进行商业炒作。

  记者:比起附近的这些高级套房,你们更喜欢“鸟巢”吗?

  中年男子:我倒挺想上去看看。

  女职员:更喜欢“鸟巢”。我觉得它挺贴近自然的,也挺原始的。

  记者:你们愿意上去住几天吗?中年男子:我还不至于那么无聊。

  女职员:太危险了,而且地上有不少从“鸟巢”扔下来的垃圾,这不是破坏卫生吗? 市民看法(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