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汕头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李汉庭 情系潮剧半世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11:53 大华网

  李汉庭长期以来为振兴潮剧鼓与呼,在各级报刊发表近30万字有关潮剧的文章,被吸收为汕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并选为理事。

  在校生初露锋芒

  李汉庭,年过花甲。是一位勤于思考、擅于动笔的退休老人。他对潮剧研究更是情有独钟,和民俗研究相比,可以说有过而无不及。上世纪50年代,读初中的李汉庭就表现出聪颖的文学天赋,开始在当时的《澄海报》上发表诗文,办校刊。60年代,潮剧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那时的潮曲潮乐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无处不有,几乎是家喻户晓。如此古色古香的家乡传统文化,自然引起了爱动脑勤思考的李汉庭的兴趣。就读澄中时李汉庭就开始看潮剧写剧评,对潮剧进行研究,并在学校校刊上发表撰写剧评。因为会写剧评,他进影院看电影、潮剧,均会得到特别的礼遇,不用花钱买票,令不少同学羡慕不已。也因为会写剧评,还是澄海中学学生的李汉庭就被吸收成为澄海县潮剧评论组年纪最轻的成员,初展才华。1962年,才20出头的李汉庭,撰写的《谈潮剧语言》一文就发表在《潮剧艺术通讯》创刊号上,受到不少行家的好评。

  回城后重拾旧好

  李汉庭无不感慨地说,因为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人纵然怀有满腹才华,也是难有用武之地的。1964年,正当李汉庭在潮剧研究方面崭露头角,才华初展,对前途充满憧憬之际,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这一年,李汉庭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积极响应号召,到陆丰下乡劳动去。李汉庭这一去整整17年,他对潮剧研究也中断了整整17年。1981年,李汉庭重新回到澄城时,正逢改革开放盛世,潮剧也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当时大街小巷,村前屋后,经常萦绕着悠扬悦耳的潮曲潮乐。尽管命运坎坷,经济拮据,李汉庭还是重拾旧好,经常出入剧院剧场,观看久违的潮剧,并在自己的陋室开始撰写潮剧评论及关注潮剧发展的相关文章,发表于潮汕各地报刊。

  早在10多年前,李汉庭就对潮剧面临的危机感,站在观众角度,发文呼吁应采取措施保护。他提出的潮剧应下乡进城相结合,培养新观众,应为潮剧提供相对固定的表演舞台和场地等等真知灼见,最近已被越来越多的潮剧界人士所认同。目前,李汉庭已结集出版的《潮剧漫话》,和即将出版的《潮州戏里的民俗文化》、《潮剧冥搜集》两部书,其中就不乏这方面的文章。

  圈外人巧遇伯乐

  由于李汉庭撰写的潮剧评论及其它真知灼见的潮剧文章频频见报,引起了潮剧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原汕头市文化局副局长、汕头市戏剧研究室主任连裕斌,汕头戏曲学校教师余流均十分赏识李汉庭的潮剧才华及潮剧研究,1987年他们均极力推荐李汉庭进入潮剧界工作,但因故未能如愿。此前,连裕斌和李汉庭从未谋面,后来只在李志浦剧作研讨会上见过一次面,但凭着对李汉庭关爱潮剧的精神及才华,退休后的连裕斌先生还是多次向著名剧作家李志浦推介,说李汉庭虽然是圈外人,但对潮剧非常有研究,是难得的人才。最后终于促成了李汉庭与李志浦两人的密切关系,同心协力,为繁荣潮剧文化而共同研究。李汉庭因为有了热心的伯乐,以及他发表的大量颇有见地的潮剧研究文章,后来终于成为汕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并被选为剧协理事。

  李志浦先生在为李汉庭所著的《潮剧冥搜集》作序时说:“李汉庭不属学院派人物,也未踏过戏棚板,但他对繁荣潮剧责无旁贷,挺身而出,指点舞台,直斥时弊,为潮剧奋笔疾书。其对潮剧事业的关切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吃潮剧饭的人。”特约记者陈耀贤摄影报道(来源:《汕头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