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山留胜迹溪水养英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6日09:0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肖爱冬 通讯员 罗中华

  在桃江县“文化之乡”河溪水,关于人才的传奇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出了两个院士,一个村有大中专学生200多人,一个家庭里先后走出了三位博士研究生……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来到这里,采访了“河溪水人才现象”。

  眼前的河溪水是一条长不过10公里的小溪。她从雪峰山走来,款款融入溪河,注入资江。因她得名的河溪水乡辖34个村、2.8万多人口。这里的青山绿水没有什么特别,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却十分抢眼:有中科院院士丁夏畦、工程院院士文伏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高敏;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14名,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员113名;地师级干部9名。大木山村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200人。毛力坪村解放后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有70多人,其中县团级以上7人。神仙坳村丁鹤龄先生的3个儿子先后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长子和小儿子留美工作,次子在加拿大工作。

  河溪水乡人特别崇尚读书、尊重知识。这里的私塾早在明清时期就出名了。毛力坪村的丁氏显昭公祠就培养了“国学生”、“太学生”等20多人。名震江南的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就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求学生涯。最近桃江修县志时发现,民国的杰出人物蔡元培、于右任都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墨宝。解放后,这里的教育风气长盛不衰。村民之间攀比的不是看谁家的钱多,而是谁家的孩子会读书,出了几个人才。孩子出生后,父母就想方设法积累钱财,送子女读书。颜家坊村的一苏姓人家,两个儿子同时考上大学,一时凑不齐学费,父母毅然卖掉刚刚落成的新楼房,把两个儿子同时送入大学。潮溢湾村的马连山老人,当年6个儿子读书,他一生几乎都在思考交纳学费的事。他把6个儿子都送入学校,后来都颇有建树。曾任中国国画院院长的高希舜先生,是河溪水乡临市街村人。高先生少年时家境贫寒,钟情山水的他坚持临摹画作,父母亲含辛茹苦十多年支持他,终于感动名师得到指点。

  在河溪水乡,父母苦送、子女苦读的故事太多了。黄家嘴村有位叫丁巧红的女同学,父亲过世后,母亲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她和年逾七旬的奶奶一起生活,还是考入了大学。她边读书边做家教,自己养活自己。

  河溪水乡中学是一所富有光荣传统的学校。解放前,这个学校的5个校友建立了中共农村党支部。解放后,历任校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在学生中倡导勤奋上进、不骄不躁的好学风。现任校长丁利民1992年从天津师大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多年来,河溪水乡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稳步上升,无论是竞赛,还是中考都很出色,学校连续五年进入全县“十强”,被益阳市教委定为农村示范中学。

  党政重教是河溪水乡的又一优良传统。1995年撤区并乡以来,当地政府累计对教育硬件建设的投资已超过500万元,高小以上学校都有较高标准的教学楼;中学有科技楼、室内体育场、公寓式宿舍、400米跑道的田径场等。乡政府特别重视扶持帮助贫困学生,每年都要下发一个扶贫助学的文件。10年内,该乡累计筹措帮困保学金20多万元,帮助学生1300多人次。党政领导十分关心教师,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河山留胜迹,溪水养英才”,这首嵌字联是丁夏畦院士在2000年回家乡时的留言,它寄予了院士对家乡的良好祝愿,也是河溪水乡人文蔚起、英才济济的真实写照。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