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条路凝聚民族抗战血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09:30 海峡网-厦门日报
  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竟在滇西高原用最原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埋葬日军占领梦想的交通大道。
一条路凝聚民族抗战血脉(图)
王春和老人讲述当年修路的事。

  人们无法想象,没有滇缅公路,中国抗战的历史将会如何书写。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之前12年 仅修4.6公里

  在西方人的眼中,滇缅公路是一条“用手指抠出来的公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然而,直到1923年,它不过是一条稍微像点样子的小路,这条小路穿山越岭,跨涧过河,连接着一块块坝子和一座座不知道机动车为何物的村寨。

  1923年,为了使她成为一条像样一点的道路,当时,成立仅一年的云南交通司拟定了时称“滇西路”的修筑计划,并得到了当时云南省公署的批准。但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缘故,当时主持这一工程的人仅完成从起点昆明小西门外大观街至碧鸡关这一16公里的路段,便于1925年10月,在当时的西车站(现昆明潘家湾大观小学附近)举行了颇为隆重的通车典礼。

  此后,这条公路一直在缓慢地延伸,随着社会时局的起伏跌宕,时修时停,1935年,16万中国民工花了12年的时间,才用铁锹和鹤嘴锄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只能单线行驶的昆明至下关全长4.6公里的土毛路。

  然而,一场战争改写了这条路的历史。

  港口沦陷 孤立无援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武汉会战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的相持阶段,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

  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国民政府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早在抗战一开始,就在考虑另外的求助渠道。

  1937年8月,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向蒋介石提出一项宏大计划,即《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鉴于当时沿海港口已经岌岌可危,通过滇缅公路以保持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必要性已显得极为迫切,所以这一建议很快获得首肯。

  1937年10月,也就是上海沦陷前的十多天,国民政府官员火速赶到昆明,同云南省政府协商。11月初,南京中央政府正式下达指示,由中央拨款200万元,责成龙云限期1年内修通滇缅公路,路线由下关以西经漾濞、永平、保山、龙陵、潞西,由畹町出境。

  滇缅公路的路线确定后,龙云旋即派特使缪云台前往缅甸,与统治这里的英国殖民政府洽谈在缅甸修路事宜。双方经过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就在谈判期间,抗战局势急转直下,11月20日,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又攻占杭州、苏州等地,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被迫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消息传出,全国军民悲愤万端,发誓决不屈服、抗战到底。但此时,仅存的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每天的运输量正日渐减少。计划修建的滇缅公路一下子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用手抠出1000公里

  可是,当时的交通部却惶恐不安,因为,对云南的筑路能力,他们心知肚明。原滇西省道昆明至下关4.6公里的土毛路,就修了12年,再从下关往边界延伸,不仅要修数百公里,而且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要翻越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横断山系,跨越澜沧江、怒江两大峡谷,按原先测定的时间,那将又是一个12年。

  当时,英美盟国对这条路的修筑也断言“起码3年”。

  面对蒋介石的“通令”,龙云把烟枪一丢,两眼一瞪,说:“太小看我云南了,要什么1年﹖顶多4个月,4个月修通。”

  龙陵县长王锡光收到省政府令。军情紧急,封套上赫然贴着一根鸡毛。另还有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副闪着寒光的手铐。省政府令:分配该县路段,务必在期限内完成。逾期未完成者,县长自带手铐,来昆受处。

  1937年12月,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约20万各族劳工走上工段,摆开一条长达千余里的“人路”,隔3米就有一个人,许多路段是民工与公路测量员同时上路。常常是前面刚勘测一段,后面的民工便紧跟在屁股后面哗啦哗啦地挖开了。

  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劳工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最崎岖的长达上千公里的公路。在几乎所有的路段上,劳工们都是用自己家里带来的背篓来搬运泥土和石块。在长达959.4公里的路段上,大都用这种蚂蚁搬家似的方法。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支筑路大军,劳工中的绝大部分人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云南的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

  工程开始后,人们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疟疾大规模爆发,很快夺去了很多筑路者的生命。

  当年参加修滇缅公路的老人王春和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段触目惊心的日子:怒江边上低洼的地方都有恶性疟疾,蚊子疯狂传染,生病的劳工先发抖、发烧,然后贫血就死掉了。

  尽管疟疾如此猖狂,但滇缅公路的建设却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补上来,不过,能够替补的还是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滇缅公路还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澜沧江。每当雨季来临,暴涨的江水毫无阻挡,一泻千里。

  建功果桥时,所有建桥器材均购自缅甸。那手腕粗的跨江吊索,一根就有数百米,又不能割断,人们只得像舞龙那样,将每根钢索每隔4米盘成一个个圆圈,然后穿入杠杆,由人一前一后,共抬一圈。就这样,数百个人像条巨龙似的将钢索从缅甸的亚热带丛林,运到奔腾汹涌的澜沧江边。

  费时一个月,材料运抵建桥工地。两边的桥塔已经建好,下一步就是铺设钢索。这需要派人把一卷很长的绳子带过河去,绳子的另一端连着建桥用的钢索,人过河以后,就可以在对岸把钢索拉过河去。工程师们试图用船把人渡过去,但是,往往船刚一下水,就被湍急的河水冲向河中的礁石,撞成碎片。无奈之下,只有派水性好的人带着绳子冒险游过去。一些水性很好的汉子陆续下水,但大多都失败了。最后,终于有一位强壮的汉子成功地游到了对岸。今天,在他生前居住的大桥附近的村子里,他的名字“王兆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3座大型的钢索大桥。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

  9个月通车 震惊世界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三千人将生命永久的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当第一批6000吨国际援华军用物资,从缅甸,沿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时候,世界惊呆了。

  “像是一个梦突然变成了现实。”当时的一位外国记者感慨地说。

  消息传到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是真的,急忙指示驻华大使詹森前往查实。这位大使在向总统汇报和发表的谈话中惊叹:“滇缅公路工程浩大,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辛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美国报纸更把滇缅公路与巴拿马运河工程相媲美。

  在国内,由于武汉会战局势紧张,滇缅公路修通后几乎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当时《云南日报》专门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立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一样。在大后方,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争相报道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

  敌炸我修 英勇护路

  滇缅公路修通以后,立即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40年10月7日,日军飞机三队降落河内,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准备100架飞机以河内为基地大规模轰炸滇缅路。从1940年10月18日到1941年2月27日,敌机轰炸功果桥和昌淦桥16次,轰炸惠通桥6次,累计出动飞机410架次。

  由于滇缅公路关系整个抗战的大局,它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所以每次空袭之后,大桥抢修队就不分昼夜地抢修大桥。

  1941年1月23日,日军飞机第十四次轰炸昌淦桥,这一次日本飞机把这座满目疮痍的大桥彻底炸断了。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交通部很快接到来自大桥抢修队的电报,说滇缅公路上的车队已经再一次越过了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整个公路全线保持着畅通。原来早在两个月以前,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预计到大桥有可能被日军日益频繁的空袭彻底炸断。他们找到了一些空的汽油桶,每70多个空汽油桶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就成了一只简易的渡船,汽车开上去之后,用钢缆将渡船在两岸拉来拉去。这样,汽车就可以过江了。3个月后,被炸断的昌淦桥经全力抢修终于恢复通车,并一直使用至今。

  日本军部在对滇缅公路的航空截断破产后,转而实施其南进战略,改由陆路进攻马来西亚、泰国、缅甸,企图彻底截断滇缅国际补给线,包围云南。

  为阻日寇 被迫炸桥

  为了保护滇缅公路,应英方要求支援友军,1942年2月,共计10万余众的中国远征军从滇缅公路出发,进入缅甸对日作战。10万中国远征军历经重大战役10余次,5.7万名战士血洒异邦为国捐躯。

  当远征军在缅甸失败以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紧追而来,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挺进。5月2日,日军三千多人从畹町进入中国境内,两天之后,推进两百多公里,一直打到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于是,一场关系到全中国抗战命运的一幕,在西南边陲的一座大桥边上演了。

  1942年5月4日,大批难民从惠通桥以西不断地向大桥涌来。为了防备日军的到来,守桥的中国部队事先就在大桥上安放了炸药,并且派了一队士兵在大桥上维持混乱的秩序。日军派便衣队化装成中国的难民,混在难民队伍里,也赶到了离惠通桥不远的地方。这时,从桥东来了一辆大卡车,它要逆行过桥。守桥的中国士兵当然不许这样,命令它退回去。车主操作过猛,车头与另一车相撞,致使大桥阻塞。士兵命令将卡车推下江去,车主大哭大闹。不料,有个士兵对他开了枪。

  这枪声改写了历史。当时,身着便衣的日军已经来到了桥头,他们听到枪声,以为中国士兵发现了他们,于是,日军从衣服里抽出枪来就打。中国士兵这才发现日本人已经冲到了桥上,他们二话没说,点燃了导火索。日本人不顾一切地往桥头冲来,但晚了一步,怒江上惟一的大桥——惠通桥“轰”的一声炸断了。

  当日军装甲部队赶到惠通桥时,见桥已被炸,气急败坏,不得不改用橡皮艇强渡怒江。危急关头,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从祥云赶到惠通桥东岸,与渡江之敌展开激战。在空军支援下,经3天3夜激战,渡江日军大部被歼,其余逃回西岸,从此,中日军队形成隔江对峙局面长达两年,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暂告中断。

  1944年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开始被称为“滇西复路战”的反攻,经过浴血奋战,直到1945年1月获胜后,滇缅公路才又开通,重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条大动脉。

  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从这条路运入中国的物资共约49万余吨,其中包括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

  现在这条路已不再是当年的路了。在所有正式的场合,这条如今仅限于国内交通的路被冠以了一个更为通俗的字眼——昆畹公路。同时,它也属于320国道。

  然而,在云南人的心目中,这条路永远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滇缅公路。

  (唐逸豪 整理)

  链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