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改革绝不能走回头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5:01 中国青年报 |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有人说“小升初”已经成为教育链条中问题最多、改革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电脑派位’从一出生就带有明显的硬伤”,朝阳区那位重点学校的校长尖锐地指出,“实施‘电脑派位’确实可以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这种公平只有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电脑派位”曾经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很大的一个举动,而且在改革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但是在这个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有报道称它已经成为了一项名存实亡的政策。 毕竟在目前的情况下北京市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还相当大。一些重点校已经实现校与校之间联网,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了,但是一些薄弱校连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 北京市教委也意识到目前“小升初”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并且出台了不少政策来加大薄弱校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但这也绝非易事,还要依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其实,现在已经自发出现了两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了”,一位重点校的校长介绍,一个是重点校办分校,一个是重点校合并薄弱校。但是,这两种做法在增加了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管理和师资等问题,少数重点校的分校除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外,与普通学校没有什么差别。另外,在合并的过程中,不少重点校发现,合并了一所薄弱校同时也会合并来很多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重点校在“接管”薄弱校时顾虑重重。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提出干脆恢复以前的“小升初”考试,这样最起码可以实现最简单的公平。“这种做法是向应试教育的倒退”,朝阳区一所中学的王校长认为。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王智秋院长说:“小学的素质教育走到现在非常不容易”,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后,北京的小学真正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现在小学生最起码在学校里是快乐的。 因此,很多老师认为现在“小升初”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在于取消了考试,“而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不衔接造成的”,王校长说。 王智秋院长认为,解决“小升初”问题应该从3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把教育观念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转变到培养孩子特色发展。 其次是改变现在的评价制度。 她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每个小学生在结束小学阶段学习时,要经过一个基本的测试,测试通过后,孩子就取得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资格。学校选择学生的时候首先看学生的这个资格,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特长和技能,把知识考查的量降到最低。 再有,“中学要按照特色发展办学”,不再一味地强调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绝对的均衡是不可能的”,王院长认为,因此每个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在一两个特色上发展。“这样,逐渐引导学生寻找和发展自己的特长,不再一窝蜂地考奥数、学英语”,王院长说。 作者:记者 樊未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