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点财经:南方证券关门 风雨过后券商繁华不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7:39 人民网

  庄红韬

  几年以前,国内一些券商曾经雄心勃勃的放言,要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的“航空母舰”。时至今日,昔日的豪情万丈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南方证券关闭又一家证券公司去了

  曾经在中国证券业叱咤风云的南方证券,日前在深圳正式宣布被关闭。据悉,南方证券是继大连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等被宣布关闭的又一家证券公司。从1992年12月21日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成立,到2000年底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并于2002年3月,改制成功正式挂牌,再到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深圳市政府宣布对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行政接管,最后被关闭,南方证券完成了自己生命的轮回,同时也折射了中国证券业相当一部分券商的发展轨迹。

  媒体报道,有证券业人士认为,政府接管了公司,南方证券又是国有的,政府可以让其破产清算、也可以关闭,或者是让它与另外一家券商合并,还可以再注资让它继续运营。但是有一点,解决南方证券的问题,最后财政肯定是要买单,无论是央行提供再贷款还是地方政府出钱。在南方证券开设账户的公众投资者的资本金不会因此受到损失,然而纳税人有可能为南方证券的烂账买单。更重要的是,作为行政接管券商的第一例,管理层对南方证券的处置方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到目前为止,作为银行间市场成员,58家券商公布了2004年年报,众券商合计亏损11.93亿元,平均每家亏2058万元,与2003年55家券商平均净利润亏损80多万元相比,券商的亏损额在加速扩大。58家券商中,34家盈利,24家亏损,其中8家亏损过亿,申银万国以29亿元的亏损额位居券商行业之首。南方证券的案例恐难绝后,某种程度上说也许还是一个开始。

  至此,有关南方证券的的这段公案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此时,回顾一下历史一年多的事件始末,也许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

  2004年1月2日,由于挪用客户准备金高达80亿元以及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中国证监会、深圳市政府宣布对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行政接管。随后,传闻纷起,从数家上市公司卷入南方“漩涡”到外资乘机介入中国证券业;从南方证券受委托理财折戟到证监会严查挪用客户保证金,伴随着一切的是沪深股市的节节下跌。

  附:南方证券简史:

  1992年12月21日,南方证券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发起,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2000年底,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股本达到34.5亿元人民币。

  2002年3月,南方证券改制成功,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2004年1月2日,由于挪用客户准备金高达80亿元以及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中国证监会、深圳市政府宣布对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行政接管。

  2005年2月央行提供80亿元再贷款以助南方证券偿付保证金。

  

  券商屡屡违规 为何敢在刀刃上舔血

  券商,这个过去股市中的宠儿,现而今早已经不复昔日的风光无限。连绵阴跌的大盘指数、不断萎缩的交易量、监管层一道道涤荡股市污浊的禁令和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各种业内丑闻,令券商在公众眼中变成了制造各种龌龊勾当的被怀疑对象、“刀口舔血”的赌徒、吞噬投资人(个人和机构)的黑洞。从南方证券被接管为始,仅2004年1月至10月,就有7家券商被托管。难怪有人说2004年是“券商丑闻年”,层出不穷的丑闻已经将证券业的形象败坏殆尽,这种评论是应该说是恰当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券商们如此见利忘义、胆大妄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这当中当然包含了巨大的利益,然而“天下由来轻两臂”,赔本的买卖商人是不会做的。是什么令一群精明的商人去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无独有偶,在券商丑闻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高管的爆炸成为2005年初的又一道风景。媒体注意到在短短的28天中就有10家上市公司涉案,或被捕或外逃的高管达到11人,上市公司几乎成了“犯罪集中营”。

  《中华工商时报》的水皮先生曾说过,每一次大行情都会消灭一个大券商。万国证券是这样被消灭的,君安证券也是这样被消灭的,中经开也是这样被消灭的,甚至早在2001年就已经应该被消灭的南方证券也是如此。之所以会有这种规律,是因为证券市场的特殊“行情”所决定的。证券市场的“行情”说白了就是追涨杀跌,中国老话讲的好,利令智昏。当大牛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为其沉醉而不能自拔,都会进入自以为是的飘飘境界,行情见底之时便是主力分歧之时。在没有基金的日子里,市场的主力就是券商,市场反转的时候总会有主力被撂在顶上,行情结束之时便成为主力牺牲之日。因此一次大行情消灭一个大券商是正常的,本身就是股市生态的一种正常的调整。现在的问题是股市的生态系统面临全方面的破坏,正常的调整变成了不正常的覆灭。

  爆炸是风险释放的过程,释放之后又会怎么样呢?是消除风险的隐患,还是等待着风险的结果和再一次释放?

  

  违规违法成本太低 证券监管“棉花棍子”无人惧

  此伏彼起 券商丑闻何以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