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拾渭河远古历史的农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9:5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寻拾渭河远古历史的农民(组图)
郑晨学收集的水牛头化石。

寻拾渭河远古历史的农民(组图)
郑晨学向人们介绍胯骨化石。

  核心提示

  一位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8年寻拾远古生物化石近400件,并办起了渭河古生物化石展。他说,远古时代,渭河该是多么美好的地方,河岸上有大象、水牛出没,野鹿在来回奔跑,河水中有鱼、贝等。作为渭河千百年来哺育的万千子孙的一员,他收集化石的惟一目的是,希望人们了解渭河的过去,关注渭河的现在和未来,他把这视为做功德。

  文/图记者李建宁

  5月的渭北莽塬,正是小麦扬花时节。

  6日上午,记者辗转60多公里,来到高陵县张卜乡邓家沟村,56岁的农民郑晨学,将记者迎进他宽敞明亮的小院。与所有农家院落不同的是,这个小院中收存着近400件寻拾于渭河滩上的远古生物化石,并自然形成一个在附近颇为闻名的渭河古生物农家展。随记者同行的西安一子校老师白金刚说,他在关中地区跑过许多农家,但像郑晨学这样在家中收藏这么多渭河古生物化石的农民还是第一次见到。

  庄稼汉8年收集化石400件

  在郑晨学家三间上房门外的墙脚和窗台上,各类古生物化石依次排列,在靠西的一间屋子里,各种大小不等的贝壳化石、动物头骨等化石也摆满了两张桌子。

  在陈放在院内的古生物化石中,一个靠墙竖着的腿骨化石尤其令人感到稀奇。尽管那只是一部分“断腿”,但其骨体的粗大,不禁让人想到,该动物的“真身”是何等的庞大!

  在断腿化石前,郑晨学6岁的孙子,顽皮地抱着化石比量着,化石的粗细、高低和他孙子身材高矮十分近似。老郑拿来卷尺一量,腿骨化石直径竟有60多厘米,高120厘米。“这么粗的腿,估计是一只古象的后腿,我想这只古象至少有现在一辆大卡车那样大!”老郑微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8年前在渭河滩收集的第一件古生物化石。

  “我喜欢收藏,以前收集过古钱币。后来喜欢到离家20多里外的渭河滩收集各类石头。那是6月天的一个上午,有人在渭河里采沙,突然挖出这个粗大的腿骨化石。采沙工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丢到一边。我以前读高中时喜欢生物,对古生物知识了解一点。当时我刚好在那个采沙场找石头,看形状感觉好像是古代什么动物的腿骨,就把这个将近40多公斤重的家伙,好不容易搬到河边,绑在自行车上带回了家。回家后,村上人纷纷来看稀奇。可他们都不理解这是什么怪物的腿,害怕带回村中给全村招灾。我对大家说,这是渭河上过去曾经跑来跑去的动物腿骨,现在埋在河底年代久远变成了石头,可大家还是半信半疑。”

  记者看到,在老郑收集的化石中,有两个如同大脸盆般大小的动物头部化石,牙齿、牙槽都非常清晰,骨腔形状也很完整。老郑说,这好像是大象的头骨上、下两半的化石,是在挖出那个腿骨化石的附近挖出来的。“每个头骨化石都有好几十公斤重,敲一敲能发出响声。我估计这头骨和那条腿骨化石是一个动物身上的。”

  在郑家小院摆放的这些古生物化石中,除了不同形状的头骨化石有好几种外,长短、粗细不同的腿骨化石也有十多种。还有多个或大如脸盆、或小似陕西大老碗般的动物脊椎骨化石及多种动物牙齿化石。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古生物角骨化石竟有15种之多,有的形状弯如弓,长达130厘米,下端直径48厘米。有的则呈八字形,有的如同鹿角。还有许多尚不知名的角骨化石,最小的长度只有几厘米。其中一长有尺余、粗如大玻璃口杯般的角骨化石尤其显眼。这个圆柱状的化石残骨,浑身呈乳白色,从断面看内外色泽相同,而且骨质密实,并有十分清晰的骨龄圈。郑晨学说,这应该是一截年龄比较轻的古象牙残部。

  据他介绍,加上收集的几十种各类贝壳化石,现在他总共收集并在家展出的渭河古生物化石约有近400件。

  为求一石不惧风雨不计得失

  自从8年前的那个夏天,郑晨学在渭河滩将那个被他称为“巨象”的腿骨化石搬回家后,他便和渭河古生物化石结下了浓烈的情缘,寻找和收集这类化石,也成为他8载春秋里农闲时的全部工作。用他老伴的话说:把那和石头一样重的怪腿搬回家后,他的魂就掉在了渭河滩。每年农忙一完,他就骑上车子跑到几十里外的渭河滩转去了,隔几天就要往家带回一些怪怪的东西,有时搬回来的东西又沉又大,多次把老汉累得直喊腰痛。身子刚轻省点,又骑上车子跑了。不用问,又是去渭河滩了!

  8年来,郑晨学说他到底往渭河滩上跑了多少趟,跑了多少路,他已记不清了,但惟一能说清的是,从西至泾渭交界处、东到临潼区、长约40多公里的渭河滩上,在哪个采沙场他曾经挖出过什么。“这些古生物化石,在刚开始收集时,附近的人对这些石头样的东西并不在意,丢在一边也不管。我觉得这些东西对了解古老渭河有用处,就去收。后来,有的人见我来收,就开始要钱了,三十五十的要。为了使这些东西不至于丢失,我就掏钱买,每次到渭河滩时总要带些钱在身上。同时,也经常给采沙的人留话,希望挖到这些东西时不要随便又埋了,给我小心留好。”

  他回忆说,有一次,他骑车准备到耿镇办事,半路有人告诉他,在靠近临潼附近的渭河上,采沙人又挖出一件动物石头。他一听非常兴奋,掉过车子就朝那边赶,骑了几十里地,到那儿天已擦黑了。他一看,发现挖出的是一块类似水牛头状的大化石,看东西的老汉开口便要100元。他好说歹说讲到80元,一摸口袋却只有40元,那老汉说什么也不让他带走。老郑只好将身上的40元作为“押金”交给老汉,连夜赶回家里取了钱,又租了辆摩托车才将那件近百斤重的化石安全运回家。

  “这样的事多了。夏天的太阳毒,渭河沙滩上热,咱是晒惯了的老农民,不怕晒,就怕暴风雨。有好多次,出门时天气好好的,半路遇到狂风暴雨,在渭河滩上又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我就用自行车带着刚收的那些沉重的化石,在暴雨中的泥沙地上一步步推着车子往前移。为此,几次得了病。村上人说我是‘神经病老汉’,为了几块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换成钱的怪石头,连老命也不顾。说来也怪,几次去渭河淋了大雨,回家发高烧躺在床上,但一看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动物化石,被我安全地带回家里,心情就莫名其妙地好多了。”

  郑晨学说这话时,黝黑的脸上露出淳朴而欣慰的笑容。

  收集化石只为关注渭河

  8年来,郑晨学为收集这些化石,先后花去了三四千元。这对于一个完全依靠农业收入的渭北农村家庭来说,虽然不是很大的投入,但也是个小负担。“我不爱打麻将,也不会赌博。只要全家在吃饭穿衣方面节省点,这点钱还是能抠出来的。何况收集这些来自渭河滩深沙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对人们了解渭河历史、关心渭河环境有益处,作为渭河边的老农民,也是一件功德事。”

  郑晨学告诉记者,他只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除在高中时学了一点古生物知识外,其他的一窍不通。但对渭河却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对渭河里出现的这些动物化石,就产生了强烈的收集兴趣。“我想,远古时代,渭河是多么美好的地方,那时的环境一定很美,河岸上有大象、水牛等好多不知名的动物自由出没,也有野鹿来回奔跑;河水中有鱼、贝等。后来环境变化,这些动物都沉在河底,变成了化石。所以,现在再说渭河畔曾生存过这些动物,对大家来说简直不可想像。”

  当记者说到乘车过渭河时,已明显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心情有些沉重地说:“我们生活在渭河边,小时还在渭河里游泳。1995年前,水还比较清。但这几年渭河水开始发臭,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我把这些年收集的渭河古生物化石,在家里搞个家庭式展览,就是希望人们了解渭河的过去,关注渭河的变化。同时也希望有古生物专家进一步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生存和消亡的原因,从而在保护渭河、保护环境方面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建议。”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