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属陪护 路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5:03 锦州晚报

  记者在市内各大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中除了ICU(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等病房有专门24小时全程护理人员外,其他病房并未设置专业陪护员,病人均由家属陪护。

  针对有些住院病人,陪护家属特别多,经常喧哗、进进出出,影响病房秩序,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等情况,在锦医附属一院的护士长会议上,曾有人提出取消家属陪护的建议,设立专业陪护人员护理病人。然而这种建议还在探讨阶段,并不能很快实施,因为医院里护士紧缺,没有多余的人力去做专业陪护;另外有些病人是周边农村的,可能负担不起专业陪护这笔费用;而且,在人们意识里,病人住院,即使没有大碍,也一定要有家属守在病人身边才算尽孝尽责。

  然而,家属陪护也存在弊端,护理不当,有可能使病人的病情加重,而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一人住院 全家受累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这是住院病人家属的切身感受。病人住院,短则七八天,重则住上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自住院之日起,病人的家属也被套上了“枷锁”:一方面要照顾病人、进行陪护,另一方面要忙于工作或是学习,既牵扯精力,又因不懂护理知识而常常犯难,搞得身心疲惫。

  一提到陪护,家住市内的小郑回忆说:“真的牵扯很多精力。”去年春节前夕,小郑的婆婆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凌海一家医院。小郑和老公两人天天两地奔波,白天工作忙了一天,晚上下班饭都来不及吃就坐车赶去凌海陪护老人。刚开始婆婆处于半昏迷状态,时常迷糊地坐起来说要回家,并且来回舞动双手,这样很容易使打针的手“鼓包”,于是小郑就一直握着婆婆的手,一握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老人的手已经遍布针眼无处下针,就在脚上打针,“有时捧着婆婆打针的脚,防止她乱动,想要打瞌睡都得强忍着。吊瓶一般都打到后半夜,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回去上班,那段时间真的是疲惫不堪,有时白天工作有些精神恍惚。等到婆婆出院,我和老公都瘦了一大圈。”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生病了,孩子在身边的还可以照顾,如果不在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小耿在南方打工,上个月母亲做手术,刚好赶上他辞职,才有空回锦州照顾母亲。一连两周,他几乎日夜陪在医院里,“父亲身体也不好,不可能日夜陪护。如果不是赶上这次辞职期间,恐怕很难请假回来照顾老人,那就要考虑雇人陪护了。回来前,有家招聘单位通知我去面试,由于着急赶回来护理母亲,也就错过了这次机会。”

  期待专业陪护人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病人的家属都希望有专业陪护人员,将自己从繁重的陪护中解脱出来。

  李女士谈起她及家人的陪护经历:1996年6月,父亲得脑血栓,住在锦州一家医院,家在外地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赶来照顾。父亲住院三个月,开始不能自己走,需要两个人架着他去做各种检查。她那时候主要负责做饭,大夏天在厨房里忙碌着,病人吃什么样饭,陪护的家人吃什么样饭,大盒小盒的饭菜汤水装了满满两大筐,风雨不误地送饭。那时候她在学校当老师,经常跟其他老师串课,把课程安排在离饭时远的时间,以便回家做饭。“那段时间连孩子都照顾不上,而且累得常常发脾气。心里特别脆弱,想哭只能在家哭,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哭,那时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当时就想,这些事如果有人代办,给多少钱都认了。”

  据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刘志良介绍:1999年他在德国柏林的德国心脏中心交流学习,在那里,家属不参与陪护,病人手术后的恢复阶段有专门的护士负责。医生护士的比例至少应该达到1:4,而在我市,医生护士的比例不足1:2,护士处于紧缺状态。一般,医院里护士应分为处置护士和护理护士,处置护士负责医疗护理,如测量血压、扎静脉输液针、疮口消毒处理等,护理护士则相当于专业陪护,负责照顾住院病人个人卫生、饮食起居等。如果设立专业陪护人员,就要涉及到陪护怎样收费等问题,目前没有相应的条例条款来制约。

  陪护人员如何规范

  医院里的一些科室,偶尔有人这样来询问:有没有需要照顾的病人。这些询问的人属于“业余陪护”,数量并不多。

  据了解,国内一些大医院,陆续出现一些专业“护嫂",为病人提供陪护服务。医大一院在辽宁省率先实现了专业陪护,他们的健康助理员能熟练地护理,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家庭病床的上门服务。

  俗话说,病人住院“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没有专业护理知识的陪护会造成医疗隐患,比如给病人翻身,骨折、脑瘫等病人的翻身方法就与其他病人不同,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病人瘫痪。

  据锦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实验中心主任于红宇介绍:目前,我市没有专门机构培训专业陪护人员。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专业陪护人员的存在是必要的。陪护人员是介于家属和护士之间的,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他们的工作除常规护理外,还要融合心理疗法,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为病人增加信心,有助于身体上的康复。应该有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如对陪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医学基础、护理技能及常用急救技术等全方位的培训,并包括体检、核发上岗证、制定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同时专业陪护人员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及理解,这样,专业陪护人员才能在病人和医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作者:记者 解难

  (来源:锦州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