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唢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2:56 人民网-江南时报

  钟舟

  在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团中,吹管乐声部里最具号召力的唢呐,似乎是来自非中国的地区。虽然说起来略略有些令人不耐或不堪,但是,这似乎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认为,唢呐又称“琐奈(口奈)”、“苏尔奈”,在民间,还被叫做“喇叭”、“梅花”和“海笛”等等。“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即波斯原名SURNA音译,金元时传入中国”……(———见辞海“唢呐”)。虽说是“金元时传入中国”,但是,正式见于汉文字记载,最早却好像是明朝王圻所著的《三才图会》:“锁呐(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时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想来,唢呐“当是军中之乐也”的推测,大概是因为其演奏时声音比较洪亮。无论是独奏,还是与打击乐组成各种不同的“吹打乐”,这煽情的唢呐,总是那样的招人喜欢。唢呐,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起唢呐,我想大多数人会想起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的一开头,唢呐所具呼唤和招徕的特点,便清清楚楚地显示了出来。整首曲子中,热情欢快的旋律和众多不同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再细细品味,似乎还能嗅出民间喜庆、逗乐的热闹气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味儿,似乎像是一幅杨柳青风格的年画:众多的小伙子、大姑娘;黄口小儿、白发老人,乡亲之间大呼小叫,斟茶、劝酒、递烟……呵呵,这份民间的乡土气息,倒也不是笔墨所能简单地勾勒得出来的。

  由于唢呐的威风和气派,于是乎,大家吹它: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管是行水道还是走旱路;不管是真严肃还是假威风,不管是军人们喜欢还是民众害怕、讨厌,这唢呐一路不停地吹、吹、吹,直吹到明朝的王磐先生用《朝天子·咏喇叭》为它留下了不朽: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大概是这不朽的名作,帮着唢呐名扬千古。

  “吹喇叭、抬轿子”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用,用来描绘当代那些文质彬彬或者穿着时髦,又或者是假扮成了精英的人们。

  壮哉,唢呐;美哉,唢呐。

  呜呼,这令人哭笑不得的唢呐!

  《江南时报》 (2005年05月10日 第三十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