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就业需变观念学技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3:19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讯6000∶392———日前由南京市玄武区、建邺区和淮安市楚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办的“宁淮劳动力交流招聘会”爆出冷门,百家企业提供岗位6000多个,真正对接成功的农民却仅有392人。在农民进城就业难的今天,为何会出现这一落差?

  为开好这场服务农民朋友的就业“大集”,宁淮双方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前就精心准备。招聘会当天,来自南京、淮安的100多个企业提供了6000多个岗位,涉及电子、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的100多个工种。但结果令人失望:前来应聘的农民工达5600余人次,真正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协议的仅392人,绝大部分农民因缺乏技能而空跑一趟。

  招聘会上,企业招工台前明显“冷热不均”:餐饮、家政、缝纫招工台前人头攒动,而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电子和电焊工等技能性较强的招工台门庭冷落。一家机械电子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公司急需一批技术工人,开出的工资达千元左右,没想到很多求职农民工询问几句便被吓跑了。而该公司旁边的餐饮、家政企业,每月工资虽只有四五百元,登记者却扎成堆,一家只招4人的餐饮单位,报名农民竟达200多人。

  现场不少农民反映说,自己没什么技能,找一些钱少但简单的活,也可干得顺心。一农民说,他刚从苏州一家企业“跑”出来,因为进厂后要关门培训三四个月,学技术学理论,“我初中没毕业,哪掌握得了这些,就跑了”。对此,洽谈会负责人周淮生很无奈,他认为:“现在的企业不比以前,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这些农民的就业思维也得变一变了”。

  面对“6000∶392”的结局,楚州区政府决定,今年除加大培训力度外,将有针对性地拿出专项经费免费培训农民,帮助农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避免再度出现“有厂不能进”的局面。

  (谈天 辛信 志明)

  《华东新闻》 (2005年05月10日 第二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